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劳模”赵树林访谈:打造“国际、本土、艺术、时尚”的“桥”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08-08-01

时间:2008年6月17日

地点:北京桥艺术中心

采访人:99艺术网特约记者 林善文

林善文:

赵老师您好!听说您最早在今日美术馆和皇城艺术馆工作,后来转到这边来做这个“桥艺术中心”。开馆展的时候推出了《吴炫三“我们都是一家人——都会丛林绿色奥运”艺术特展、陈锦芳“为人类而艺术世界巡回展2005-2010”中国展》。这两个展览都与奥运主题比较贴切。

今天的访谈希望请您谈一下桥艺术中心的创立初衷和背景,以及您为什么选择来到桥艺术中心,您的艺术导向是什么?

如果方便的话还希望您介绍一下桥艺术中心未来的发展策略,我想这也是艺术界很多人士所关注的。

赵树林:当时在今日美术馆时我主要负责学术,做的是策展人的工作。针对今日美术馆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提升今日美术馆在同行业里的竞争力、提升学术品牌价值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更多的策划了《异相景观》这个展览。

离开“今日美术馆”之后我到了皇城艺术馆做执行馆长。除了品牌建设和推广之外也更多涉及管理和综合运营。

皇城艺术馆是官方机构,基本的生存没有问题,但就是这样一个位于北京天安门最中心位置的美术馆在发展上实际面临着很多问题。作为馆长我更多的是考虑到博物馆未来生存的问题:博物馆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建设、运营模式;传统博物馆如何转向当代博物馆;如何建设国内与国际、官方与民间的交流平台;如何把一个国际品牌的建设经验引进国内美术馆等等。

在皇城艺术馆的工作让我更多的从官方层面了解当代艺术,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循序渐进地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市场方面的一些现状。另外就是在中国文化产业生态的建设和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随后我开始引进了像巴斯奎特、马克李佩斯、马克迪佩尔斯、日本艺术家黑天明等一批国际艺术大师的展览。

桥艺术中心这边,我是作为股东和发起人之一来参与规划、设计、施工和基础队伍建设。作为这家私人文化企业的CEO,我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生存问题。生存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艺术中心的核心价值。根据艺术中心的规模、面积和所处的位置,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美术馆。后来经过综合考虑定位为艺术中心,我们的艺术中心定位是八个字:“国际,本土,艺术,时尚”。

对于“国际”我们会引进国际性的展览,包括建筑、设计及相关的艺术门类,作为艺术中心可以内容更宽泛一些。同时我们也肩负一个使命,既然是“桥”艺术中心,我们会把国内优秀艺术家介绍到纽约、伦敦、巴黎、柏林等国际一流博物馆进行展览,来为国内的优秀艺术家搭建国际的桥梁。

至于“本土”,因为现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正在制订并逐步实施。如何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是中心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做推广中国本土艺术家的工作,让他们逐渐走向世界并且被中国本土及国际的收藏家认同。

所谓的“艺术”,来到桥艺术中心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前期的装饰风格实际上更像一个会所,而且是以艺术为媒介做的会所。我们不仅仅是一个展出的功能,未来我们二期建设实际上更多是VIP的收藏会员俱乐部。以艺术为媒介,让客户在这里欣赏艺术、消费艺术。

林善文:在这样一个体系里面,你怎么样来运作,会不会考虑和国际的艺术机构合作。

赵树林:

桥艺术中心实际上是一个策划机构,也是执行机构,主要使命就是连接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是一个专业的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基金,未来还会有拍卖公司、画廊、私人收藏、私人投资基金的方式。

当然了我们也会在“桥”这个地方做一些延伸性服务。对于如何达到具有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如何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体系、艺术教育体系、商业运作体系。我想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也是我未来要做的事情。

林善文:您是说桥艺术中心在这里是一个点、一个平台,您会用更多地平台来打造一个艺术家或者是艺术品牌?那么您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来进行对艺术家的宣传呢?

赵树林:当然,我也不敢妄言,但是我也期待在这个行业的建设、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条件成熟,我想在探讨艺术基金的设立、管理、投资方向的管理、艺术教育这方面做一些工作。

林善文:那您在艺术家选择上有哪些领域的限制吗?

赵树林:我做策展人近十年以来的经验是艺术形式本身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要有活力,有创新的能力,要在民族本身、环境问题等基础上有创新的艺术作品才有自身的生命力。形式可能是一种新的方向也可能会带来束缚,还是要看艺术家是否有创新的精神。我是最早在中国提出跨媒介创作并号召组织相关论坛的,当时反响很大。我期待的艺术是没有边界、没有国界、可以流动、可以创新的。

林善文:您指的创新又是什么意思呢:

赵树林:创新是一种生命力,不管是传统艺术还是当代艺术都需要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音乐、绘画、舞蹈的跨界合作,能使单一的艺术形式产生出一种新的力量。

林善文:您做音乐、舞蹈这些项目,会有市场吗?

赵树林:我认为有些试验性的艺术项目是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

一个非盈利性的美术馆并不代表他不盈利,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也不是说没有公益性的项目。要看具体的项目来定。

在桥艺术中心我想做一个兼顾,既有盈利也有非盈利的,非盈利我们重点扶持年轻艺术家和新的艺术形式的成长和展示,我们会加大未来的投资来关注试验性的项目,“年轻”和“创新”是我们的重点。

至于盈利部分,考虑到生存我们会跟知名的商业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品牌推广公司、知名博物馆、艺术机构通力合作。

林善文:有很多美术馆和艺术中心只做当代艺术,你们开始就做吴炫三这种类型的艺术家,你们考虑得更多的是什么?

赵树林:作为艺术中心我们会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至于里面的内容怎么划分、比例怎么划分,我们会根据形式、根据整个大的艺术背景做调整。会有限度的包容及兼顾传统与当代、经典与实验等。

林善文:我听说桥艺术中心有一部分资金是来自台湾方面的。

赵树林:很少一部分是来自台湾的合作伙伴,但是,大部分资本来自中国本土市场。

林善文:吴老师是台湾艺术家,陈锦芳也是台湾旅美的艺术家,你们同时做他们两人的展览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赵树林:这个也是机缘巧合,我之所以同时做两个台湾籍艺术家的展览,是由于四川汶川的地震,正好前赶后错两个艺术家同时开幕了,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实际吴炫三老师这次是应国家统战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奥祖委的批准和授权。吴老师在朝阳公园的木雕展是奥运倒计时100天的系列活动之一。陈锦芳老师这次为奥运特别创作了大概70件作品,奥运特刊《陈锦芳的艺术与奥运》出版反响很大。我觉得他们两个形式是不一样的。吴老师更多的是抽象艺术,陈锦芳博士应该说是新意象派,我这次给他定位叫做庆典画家。尽管他可能有一些意见,但是我觉得我给他定位是准确的,这只是我作为策展人的态度。

至于赶在一起实际上有三个意义,当然是机缘巧合走在一起了。

第一个奥运的题材。

第二个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展览开幕时,国民党主席吴国雄先生也分别给两位艺术家发来贺电,萧万常先生也给吴炫三老师送来了花篮,包括江丙坤先生的一些支持。作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未来可能还会有一批台湾有关方面对这个展览进行支持,这跟我们台湾一部分投资人的背景没有关系。

第三个这是在中国的一个很重要国际文化交流,虽然他们都是台湾籍,但是陈锦芳博士是拿美国护照,而吴老师长期居住在法国和世界各地——所以他们也是国际华人艺术家。

林善文:您这样做,每次展览的作品可能跨度就会很大,收藏群体怎么培养?

赵树林:客观地说我在前些年职业策展和艺术管理的经历,作为艺术投资顾问的角度主要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把中国的观念摄影(行为艺术)第一个推向世界,“2001年对话·第三状态”这个展览当时在国际上反响很大。

第二我在中国地下电影方面做了一些早期的推广,包括影像中国艺术节、穿越中国影像艺术节。我们的影像推广穿越了不同的城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这方面作得非常成功,也有大量的藏家参与。

今天桥艺术中心面临一个市场问题,开篇提到考虑生存问题,现在市场定位有两个目标:一是把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亚洲当代艺术的中心;二是未来成为一个世界艺术中心,像纽约一样,这是现在面临的两个课题。

林善文:您觉得馆长和策展人有什么不同吗?

赵树林:工作不一样,馆长更多是事务的工作,跟各个部门做协调,解决资金、运营、团队等问题,作为策展人实际上主要是学术方向和推广方面的工作,桥艺术中心的品牌建设。我作为馆长还有一个监督职责,就是把握商业和资本的运作,当然我会指导团队来做,我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林善文:您做策展人这么多年,推出了很多关键性的东西,做了很多学术建设上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艺术中心,你作为馆长,是否觉得策展人这样的角色有一定的局限性?

赵树林:这个局限性很大的,因为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一个文化产业链体系,尤其在当代艺术方面,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作为策展人的身份还是比较尴尬的,我不是中间人,也不是某一个机构运作商业的人,大部分是以艺术顾问,投资顾问的身份。我更多的是把握学术定位,做好展览的推广,通过展览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对接,让艺术家成熟。所以说行内我有一个外号“艺术劳模”。

林善文:您作为一个策展人和馆长双重身份,除了自主的选择做展览之外,桥艺术中心是否还涉及到场地出租这样一个情况?

赵树林:到目前为止好象没有这个情况,未来有没有不能确定,但是我们会有选择的方向。第一个首展,完全学术性的当代艺术展,而且我选择的艺术家,并没有选择他的名声及国内外定位,市场定位,这个展览我完全根据艺术家的作品选择,完成我的“力量和转型”展览的框架机构。

第二个展览,你也可以看到,我们选择现代艺术,还有相对的所谓的情感部分,就是奥运的题材,还有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未来还有一个展,我可以提前透露一下,会做非洲原始木雕的展览,这个展览初步决定在奥运会期间做,展出方式跟以前传统博物馆方式不一样,而是会沿着一个线索脉络,我们黄种人从哪里来?是从非洲来的。这个已经得到验证,我们中国人在非洲,沿着这个线索,会请不同的当代艺术家,来展示从原始艺术逐渐到当代艺术的过程,这是我的线索。不管是博物馆、美术馆,还是艺术中心,我始终会作为策展人来引导。

林善文:像您做这些文化交流的事情,会不会有一些国家资金的注入?

赵树林:我非常期望有国家资金的注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但是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因为我们桥艺术中心就是以连接政府与民间、国内与国际、传统与当代为使命的。国内外的机构,资金来源方面我们不会拒绝,当然我们是有选择性的,因为作为职业策展人,我的成长经历,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我在海外生活那么多年,感觉到只有国家强大,我们才有面子,只有在海外有过生活经历的人才会有这个感受。十年经历给我的影响太大了。我深切的体会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第一位的,集体和团队的利益是第二位的。

林善文:最后能请您对桥艺术中心的未来的发展战略介绍一下吗?

赵树林:我希望和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甚至成为合作伙伴。

作为桥艺术中心的起步,我们有一个战略规划,第一步先把展示平台做出来,然后把专业服务的团队建设起来。目前我们的资本运作专业团队骨干是从华尔街回来的,包括台湾一个很重要的金融专家黄博士。顾问团队这一块,我请了一些国外美术馆的馆长包括威尼斯方面的三届的主席奥利瓦先生、也包括东南亚的比较大的一些买家作为我们市场顾问。至于我们内部执行团队建设,我选择了一批留学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的年轻一代来帮我做执行层面工作,同时还招募了很多国内艺术行业的精兵强将的加盟。

至于未来如何沉淀一些好的艺术品,发现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如何引导性或连接性的跟苏富比拍卖公司等国内外顶级拍卖公司、画廊、美术机构的连接也是中心的一个使命。

林善文:您的团队确实非常厉害,这我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了,不过能不能更具体的介绍一下您的计划。

赵树林:桥艺术中心未来发展策略方面,我们将以展览增加企业藏品、以展览学术地位提高藏品级别及企业品牌地位、以国际交流推广活动的合作支持保障日常运营成本支出、以海外金融等机构的交流打通艺术品销售的国际通路、以企业品牌推广宣传树立并提高企业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以vip会员俱乐部、公司理事的多方位支持达到企业资金扩充、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为企业发展提速。

具体的说就是:通过不断推出独具特色的品牌展览活动、某单一学术领域内艺术家群展、国际学术交流文献展、年鉴展、签约及代理艺术家主题个展等。通过多种与艺术家、机构间联合的运营模式,实现艺术中心藏品迅速高质量累积,提高艺术中心藏品资产总额,提升艺术中心在学术和市场定位中的品牌效应,实现场馆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一些相关的艺术门类包括舞蹈、音乐、电影也是我们正在考虑的事情。

同时对场馆进行涉及艺术品销售、租赁、艺术品投资理财顾问服务、vip俱乐部会员开发等业务,包含艺术书店、咖啡厅、茶艺馆、中西餐厅、精品店、VIP俱乐部等项目的综合运营,以达到企业持续发展态势。

中心还将以艺术展览为平台,建立并实现信息发布、学术交流、产业联盟运营管理系统、艺术品收藏及交易平台、当代艺术评价及鉴赏体系、当代艺术家资源数据库、当代艺术作品资源数据库等就艺术事件、评论发布、在线展览、市场分析、学术交流、藏家互动、作品价值评估、藏品交易等在内的多功能应用平台。

独立出版发行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刊物、在北京和上海等大中型城市高档商务社区建立社区体系上的艺术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旨在将桥艺术中心打造成为:当代艺术孵化基地、艺术人才教育培育基地、学术研究实验基地、国际艺术机构驻华商务总部基地、国际联盟艺术家创作基地。

国际艺术机构驻华商务总部基地将利用CBD的巨大区域效应和辐射能力,为国际艺术界享有极高威望和重要影响的艺术机构以及从事艺术品咨询、艺术指导、展览策划、艺术品拍卖、艺术品投资、高端理财服务、艺术品保险等业务的重要国际金融机构提供建立中国北京总部,为其在中国境内有关项目的实施和业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艺术中心将与国家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艺术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行业培养持证的拍卖师、鉴定师、评估师、策展人等专业人才,同时为艺术中心内的相关艺术机构提供人才储备支持。

国际艺术家工作室计划是一项旨在加强中国本土和国际当代艺术的交流与对话的长期计划。艺术中心将同国内外众多非赢利性艺术机构和基金会展开积极的合作,向国内外具有潜力和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及成熟的优秀艺术家发出邀请并提供艺术工作室、良好的生活和艺术创作条件、专业的展览及推广服务等全面支持,再配合具有挑战性的艺术研究项目,深度整合当代艺术的本土经验与国际资源,真正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及其生态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加大与国际知名艺术研究机构的合作,为艺术研究试验项目提供孵化平台,利用艺术中心二层副厅,推动具有实验性和前瞻性的艺术创作。中心将定期邀请本土和国际上的优秀艺术家在该空间大胆的进行艺术实验,丰富中国本土的艺术生态,不断挑战当代艺术现状并力争为本土和国际当代艺术催生出更多的可能性。最终将桥艺术中心树立成为当代艺术研究成果的孵化器。

随着企业品牌和艺术定位的提升,在品牌的战略发展方面,桥惜缘艺术中心计划实现品牌连锁及产业联盟建设。结合品牌连锁的经营理念,对国内战略合作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全国主要艺术区均有桥艺术中心旗舰店、自营店、品牌加盟店,实现品牌的战略经营,使桥艺术中心能够迅速扩张,吸收多门类私人博物馆,以多元的资源与国有和国际大型艺术机构抗衡,最终实现品牌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建立并健全包括艺术家、画廊、艺术中心、艺术传媒、艺术图书出版、艺术品物流公司、展览服务公司、拍卖公司、艺术品投资商、艺术院校、学术研究机构、艺术品资产评估、典当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艺术投资基金等的部分相关产业联盟,实现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中心服务及管理的良性发展,最终将建立桥艺术中心(北京)管理服务公司,为加盟商和行业内机构提供:专业投资咨询、艺术指导、投资策略指导、艺术资产评估、展览策划、宣传推广、展览、展示空间设计、物流管理、保险理赔、会计师服务、法律顾问服务等专业服务,服务项目将以打包和分割的方式对需求客户有偿提供服务外包业务,实现桥艺术中心管理系统的不断推广。

艺术中心还将逐步涉入艺术品衍生复制产品开发项目,通过复制精品限量发行、统一编号、权威机构提供收藏认证的原则推出,并采取博物馆专卖店、连锁经营、电视网络销售、高端旅游推广、艺术品及复制品租赁业务、艺术品衍生品拍卖等方式进行全面市场开拓。

在资金及资本运营方面,桥艺术中心将不断完善董事会、理事会、俱乐部高级会员共同参与经营管理和资金赞助等多渠道融合的运营方式,就资本运营而言,将逐步做好与国内及国际的艺术投资基金、慈善基金、国际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等资本的全方位专业服务平台。最终为艺术品投资创造一种独特的理财产品,通过我们艺术中心的专业服务,由银行、保险机构、基金等机构逐渐推向博物馆、美术馆、个人收藏家、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银行与金融业者等高端客户。

林善文:好的,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由衷的祝福您和桥艺术中心能做的越来越好,给观众带来更多大师的展览,同时给艺术行业带来新的希望,谢谢。

赵树林:好,谢谢。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