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艺术家理应有他的生存空间。广州能不能赶世界文化潮流,为街头画家开辟专场?
广州最近出台规划纲要,立志要在未来十年把广州建造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在这样一个宏图伟志之下,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朋友——— 草根画家陈海林。
海林在年初不幸罹病去世,年仅43岁。生前他是一名街头画家,常年在珠江边上以摆摊帮人画画谋生,一幅画像收费为5至20元。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也是南方都市报早茶版早期的专栏作者。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百姓疾苦、官场腐败等内容为主。贫病交加的海林曾顽强地活着,默默地为这个城市素描、纳税,是广州小人物的代表。一个画夹、一辆破单车是他的全部家当,昼伏夜出,上街摆摊,尽管生存条件恶劣,但他依然热爱生活,是一名富有正义感的街头艺术家。不偷不抢,全凭手艺糊口,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却将他们列为“影响市容”的人群而不断驱赶?
令人尴尬的是,海林辗转记录他摆摊生涯的博客一度令他走红,城管的驱赶却是他的博客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海林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痴狂对绘画付出了所有的爱,我认为他就是中国的凡高。但作为街头艺术家,在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里,他就像尘埃一样微不足道。他的英年早逝留给我无限感慨。一个草根艺术家理应有他的生存空间,像他这样的浪迹广州街头讨生活的画家还有很多,他们没有机会进入美术馆的展览大厅,不能登上高雅的殿堂,他们只能把大街当成艺术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
假如海林生活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他完全可以不受干扰,专心给顾客画肖像,街头画家被认为是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纽约的时报广场也有一群以画人物肖像为主的街头艺术家,吸引了诸多游客驻足围观,画家与游客的互动,与时报广场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浑然一体。
广州要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就不得不以欧洲文化大都市为参照。在巴黎、伦敦、柏林、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街头肖像市场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日趋活跃,也为官方和游客接受和追捧,肖像画市场云集了各国画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广州能不能赶世界文化潮流,为街头画家开辟专场?这样既是尊重这些底层的艺术工作者的生存空间,也能为城市跨入世界历史文明名城贴上一道可贵的标签。
【编辑:耿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