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会因其参与门槛的高低不同,分为“大拍”与“小拍”,这也符合拍卖行业发展的要求——既有服务于高端藏家的春秋两季大拍,也有贴近大众的“四季”小拍。近些年,“小拍”的功能在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功能被扭曲的现象,因此,“小拍”的功能亟待在厘清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再发现。
“小拍”是伴随着“大拍”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最初,“小拍”走的是完全亲民的路线,拍品多是大众家里闲置的什物——象棋、相机、手表等。这个阶段的小拍,如“大礼拜拍卖会”,最大的作用是普及“拍卖”这种交易模式。随着“拍卖”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涌入拍卖市场,“小拍”也就逐渐舍弃了普通什物的业务,转而经营艺术品的中端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小拍”真正成为了各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公司“大拍”的业务补充。
20余年间,文物与艺术品春秋两季拍卖不断出现高价位拍品的成交,这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助推了市场的繁荣,也吹大了市场的泡沫,导致大众对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误读,其中最主要的是过高地估计了一些拍品的价格,从而无法客观地看待“小拍”和“大拍”成交价与拍品质量的差异。
对“小拍”拍品质量的质疑,主要源于一些行家和大众。
大众的疑虑,主要集中在上拍作品的标准上。在很多人眼中,“大拍”是高价位、高品质,“小拍”是低价位、低品质。实际上,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中,“小拍”之“小”,在于其选择拍品的标准,应该是在“给大拍做支撑”的前提下,秉承“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标准,参照艺术史和综合文化价值,评估艺术家的艺术水平和作品表现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拍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家的作品,是上拍的首选;以传承为主的艺术家的作品,则要选择更具表现力的作品上拍。此外,发现那些被埋没的艺术家,为推广其艺术出一份力,也应是“小拍”的责任所在。
行家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拍品质量下降从而“小拍”无货可买上。在2009年至2011年的市场高潮中,大批量的近现代书画作品被重新定价,且一定数量的作品价格略高于当时的市场价值体现,这使得近两年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对单价较高的作品有一定的冲击。艺术品投资的周期一般是3至5年,而在市场高潮期买入的作品,由于投资回报率的疲软,不少藏家并不急于在近两年换手,这给整个拍卖行业的征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作为“大拍”业务补充的“小拍”,需要更快速地应对市场的调整和变化。在高价位单品受到冲击的时候,夯实同类型作品的中端市场便成为“小拍”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因此,近两年的“小拍”相较市场高峰期,在名家作品的征集上,更偏重其早期作品,而对其成熟风格的作品相对控制;在同流派艺术家的作品征集上,会侧重二三线名家的“精品”,对一线名家的“小品”适当控制。这样的策略表现在市场上,行家们会感到拍品质量下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此时恰恰也是行家、藏家们完善收藏体系、丰富藏品系列的时机,因为在市场火爆的时候,大家比拼的主要是资本实力;而市场调整的时候,大家比拼的则是艺术赏鉴能力。
作为贴近大众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小拍”关乎艺术品收藏群体的培育和新艺术家作品的推介,应该将拍卖的品质放在首位。拍卖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拍品的选择,一是专场、专题的设置。
拍品的选择主要在于对艺术史的认识、市场的需要等方面。对于艺术史中相对成熟的近现代、古代作品,其判断标准在于哪些作品更具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对于当代作品而言,其判断标准在于哪些作品真正具有艺术理念和艺术探索价值,从而抵制“伪当代”“伪观念”的作品。应该强调的是,拍卖应当杜绝资本炒作和知假贩假。杜绝资本炒作,能够让艺术品的价值在市场流通中呈现出合理的价格,有助于艺术品自然流通市场的形成,培育良性循环的市场。“知假贩假”是艺术品市场从古至今不曾完全杜绝的恶习,这和“打眼”有本质区别。介于各个公司“大拍”与“小拍”之间的业务交叉,“小拍”往往会成为一些藏家“甩货”的市场,如果“甩”的是二三线名家的作品,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甩”的是“打眼”入藏的假货,从业者应该坚守职业操守的底线加以坚决拒绝,竞拍者更要提高警惕。只有当作品的真实价值成为核心的评判标准,“小拍”才能为买家带来信心,为艺术品的中高端市场培育出优质的藏家群体。
专场和专题的设置,是拍卖行业学术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为市场提供收藏指导的主要途径。一个良好的专场、专题策划能给藏家提供收藏思路,也是普及学术成果的过程。收藏的学问往往体现在收藏体系上,而专场、专题的策划便将有序的收藏体系和领先的收藏理念涵盖其中。当“小拍”成为行家、藏家、艺术家和市场不断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才能共同挖掘出藏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小拍”在各拍卖公司相对一致的市场定位,赋予了“小拍”更多的责任。事实上,每年年初的第一场“小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年度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小拍”的灵活性也是“大拍”所不具备的。在服务于更为广大的行家、藏家、艺术家的同时,“小拍”更应该为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培育和开拓坚守行业操守,规避功能扭曲的风险,精耕细作,在保证并不断提升品质的前提下夯实基础,真正发挥其“中间人”和纽带应有的作用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