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反感照相的人,也免不了拍摄一张两张证件照。我已经为身份证拍过两次,为毕业证、借书证、社保卡、护照等等证件拍过无数次大头标准照,一寸或两寸,背景空白,双耳露出,有领的衬衫。我的标准照几乎没有一张自己满意。看上去傻乎乎的一个头像,肌肉僵硬,神情紧张,双眼发直,像是布告栏贴出的通缉犯。我从不认为那就是我的形象。
标准照仿佛我们的名字,一个符号,是供社会使用的。它们有相同的格式,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种族、性别、年龄、五官等等。至于一个人的兴趣偏好、修养和内在气质,只有亲朋好友才得以感受,不够客观,没有必要出现在照片上。证件照大约是离艺术最远的一种实用摄影了。如果要认知一个人的个性和精神,不如去翻他的生活相册。
韩国摄影家林昤均(Lim Youngkyun,1951-)却异想天开,用标准像搞艺术。他的名作《我们时代的面孔》,拍摄了一系列的韩国年轻人的肖像,放大成巨幅尺寸,排列在一起。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望着那一张张不同的陌生面孔,我忍不住耐心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作为一个血脉相连的族群,想必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人种学和文化学特质。
这也正是艺术家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解释说:“我想做的是,通过这些韩国年轻人的肖像照片,以一种形式相同的格式从一个整体上来展示一个民族的特殊性。”
林昤均拍摄的大多是自己的学生,黑白照片,但有丰富的影调。他们年轻,沉着,目光炯炯。拍摄的时候,林昤均要求他们的眼睛不要看照相机镜头,而是与身材较高的摄影师对视,这样,他们的头就略微抬起,瞳仁中的亮光移到瞳仁的上方。这也是他的摄影与普通证件照的不同之处。在后一种场合,我们通常凝视冰凉的镜头,隐藏起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林昤均希望与被摄者对视,二者的视线一旦交流,精神便开始显露。“这是一种精神肖像,也应该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肖像。”他说。照片中的人物聚精会神,充满生气。
标准照是摄影最基本的形式,简单原始,整齐一律。当林昤均将它们无限制复制,并重复呈现出来时,他似乎在进行一种仪式活动。这些大同小异的面孔,让我们思考全球化时代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问题。什么是韩国人?韩国人有哪些共同点?我们能够从这些照片中发现他们的精神特质吗?对于这个与我们比邻而居数千年的民族,我们了解多少?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作品。林昤均的手法干净利落,毫无斧凿痕迹。标准照本来就是排除个性的,所有的肖像聚合起来,都指向一个明确的核心,韩国民族的基本原型。反过来,所有的个体,都体现了民族原型的不同投影。
林昤均是非常活跃的韩国当代摄影家。他于1974年进入中央大学摄影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1980年代前往纽约学习艺术,并拍摄生活在纽约的韩国艺术家。《我们时代的面孔》是他创作于1990年代的作品,在国际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年初,他携带这组作品来到北京展览,名字就叫“百人百样,一模一样”。
【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