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准入门槛、规范藏品来源、明确服务内容……博物馆条例2日“出炉”,我国将以法律形式规范博物馆建设。然而,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建设“高烧”,平均不到2天就增加一座新博物馆,速成馆、挂牌馆、空壳馆等乱象频出。此次公布的博物馆条例是否能够化解这些高烧“并发症”?
速成馆:先开馆再找藏品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原型,来自于他出生的“江宁织造府”。2009年元旦,耗时3年、花费逾7亿元的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然而,在开馆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家博物馆没有一件文物入藏,办公室墙上周汝昌、冯其庸的2幅墨宝,算是这个博物馆仅有的文物。6年过去了,“缺少藏品”仍然困扰着这个博物馆。
“现在很多地方是‘鞋子先做好,不管脚大脚小’,有的地方甚至连展品都是‘零起点’。”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陆建松说。
“速成”为何成为当下中国式博物馆建设的一种常见方式?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国多地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西安、昆明、扬州等均提出了布局数十、甚至上百所博物馆的目标。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甚至计划5年投资20亿元,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建设成为世界级博物馆小镇。
政府重视博物馆建设,这本来不是坏事,但为了“凑数”,一些不达标的博物馆鱼目混珠。
挂牌馆:以文化之名圈地圈钱
业内人士介绍,某地航天博物馆打着所谓的央企旗号,先搞航天主题乐园,批到地建好房子,配套一个小博物馆,里面弄几个模型摆一下,时间长了没人看,又可改为商业和物业,一举多得。还有一些收藏博物馆挂着博物馆的牌子,里面却是“古玩城”,建好后出售或出租给商户,实际上就是商业性质的商贸城。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指出,红木家具厂开设红木博物馆、制衣公司开职业装博物馆,乍看东西不少,其实不过是公司产品陈列室。“博物馆的这块牌子被滥用的现象亟待重视。”王奇志说。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指出,更多打着“艺术馆”“收藏馆”“陈列馆”为旗号的各类民营收藏陈列机构,都不是真正在做博物馆,有的是很原始地在圈地,更多的是搞金融炒作,而“博物馆”只是挂个牌子、当个幌子。
空壳馆:重场景轻内涵浪费巨大
“我们一直在博物馆建设一线,感觉浪费太厉害”,陆建松多年来一直从事博物馆规划设计。他认为,我国博物馆建设盲目超前、攀高比大的现象突出,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从国家馆和省级馆向地市馆蔓延。博物馆建设过多地强调外形而非功能,与之富丽堂皇的外壳相比,内容却很缺乏。
陆建松指出,博物馆建设有特殊性,应该先有内容设计,再做出形态设计,然后才有建筑形态。“如果你真能建成地标,浪费一点空间、增加一些费用也行,问题是很多博物馆设计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既成为不了地标,也没达成内部空间合理化,结果造成巨大浪费。”吉林大学博物馆学系教授史吉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