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艺术发展尚处于转型的进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在各种制度建设与体制发育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在艺术领域中掌握了过多的资源,并处于艺术资源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大背景下,艺术及艺术家要获得发展,很多时候只能来适应这个环境,要得到更多的资源,就要围着政府转。这对于长于经济建设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来讲,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其中,应该特别警惕国家的文化艺术资源的异化,即权力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圈子化,圈子利益个人化。因为这一趋势将会导致艺术寡头的滋生与形成,从而影响国家文化艺术安全与利益,扼杀文化艺术发展的创造性与生命力,破坏民族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
艺术寡头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通吃”,只要有利益的事均沾,而不是依靠竞争能力、市场的机制去获得资源,更多地是采用非市场化、非竞争手段去获取支配及占有资源。具体表现在:当艺术家的官也要,名也要,利更少不了,什么位置都要霸着,什么利益都要占着。当官吧,又要扎进艺术圈子,利用“码头”与地位狂拉圈子,狂揽利益,以压制别人的发展空间以膨胀自己的欲求。我们讲艺术寡头并不是因为他们多揽了几个奴才,多赚了一点钱,多占了一些位置,多出了一些名,更为严重的是,他们的“示范”作用正在瓦解或是破坏正常的文化艺术发展环境,以及正在构建的文化秩序与价值立场,扭曲应有的价值评价标准,瓦解了价值发现能力,使艺术的话语权高度依附于个别人,动摇了“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宗旨,更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相背离。可以说,当下艺术界的寡头之祸害,甚于食品界的地沟油,它从根基上动摇了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所以让艺术回归,让艺术还原,可能成为当今艺术界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面对趋向性越来越强劲的全球文化语境,中国艺术发展的“本土化”和“大众化”的思想和策略取向极具现实意义。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大势所趋。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新的发展显示,市场的聚集度与关注度在明显的增加,有限的资源并不是按照市场机制得到了有效的配置,相反资源正在以一种与权贵加资本的方式集中与聚集,艺术寡头在悄然间形成。
所以,我们反复强调,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市场机制。重视市场机制并不是将文化市场化。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是培养竞争机制,形成文化艺术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重视市场机制是消解与瓦解艺术寡头的重要路径。据报道,艺术品成为贿赂的工具,这对立法、司法以及纪检领域都成了一个新的课题。这不仅是一般贿赂所具有的危害性,它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人们可能容易疏忽的是,它对我国艺术创作领域和艺术品市场所带来的严重危害。特别是误导社会对艺术的认识,使人们淡忘艺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担当,加剧对“功名”而不是精神的追求,催化“伪艺术”的泛滥;同时,也加剧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的形成。由于礼品市场的主导,贪腐者更多的是追逐家喻户晓的“大名头”,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艺术寡头的形成的推动力。
同时,我们还要重视艺术资本的建构力量。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多,M2(广义货币)与GDP之比已达世界第一。这一状况导致了货币超发使资产价格膨胀,于是,大家容易追逐更快的短期收益,进行资产投资。这造成整个大环境都是在鼓励投机炒作,不相信时间能够带来应有的价值,不相信时间是艺术品价值发现的重要因素。人们在普遍的焦虑中,失去了耐心。我们知道,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要建立信任,最关键是要建立起法制秩序,进一步提高失信的成本,不然艺术品市场就无法持续运转。而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利用资本的力量与理性,进行新秩序的架构,瓦解艺术寡头生长的土壤。
最后,还要重视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架构与发现能力。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艺术体制改革的窗口期,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既对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条件,改革、创新是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构建的基础与其前提。因为只有不断提高中国文化艺术的竞争力,才能建立话语权,才能进一步提升对文化艺术价值的发现能力这一核心,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中国文化艺术也只有具备了架构与发现能力,艺术寡头才会成为孤家寡人,才会被人们唾弃与遗忘。
我们之所以欢呼新秩序,就是看到了艺术寡头的黄昏。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