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文玩品类中,折扇有着独特的魅力,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玩雅物在古时便颇受文人们的追捧,时至今日,那些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书画俱佳的折扇更是藏家们追逐的新宠。使用功能慢慢淡去,折扇在收藏市场的光芒却愈发的耀眼。
扇子的使用在中国历史很久,虽然源起何时源自哪里还有所争论。行至宋代,折扇的雏形开始出现,而明代的永乐皇帝更是主导了折扇的潮流,他命内务府大量制作折扇,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经由明代文人雅士们的推崇流行开来,久盛不衰。
扇面:精品屡创天价
折扇的收藏有成扇的收藏、扇骨的收藏和扇面的收藏。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和藏家开始关注文人收藏,折扇这个怀袖雅物日渐受到关注,其中尤以扇面的表现最为抢眼。
2013年北京保利八周年春拍推出的“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73件明清书画金笺扇面全部成交,总成交额高达9087万元。其中,唐寅的扇面画作《江亭谈古图》创下1150万元的成交高价。今年春拍,北京保利、北京匡时、西泠拍卖等也都推出扇画、成扇专场,表现也都颇为不俗,明清和近现代大家的扇画作品以数百万元成交的不在少数,曾经一直以配角身份登场的扇面如今也得到越来越多当主角的机会。而业内专家表示,折扇的开合使得扇面的保存不易、而书画俱佳的文人字画也会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市场价格仍有上升的空间。
扇骨:渐成独立收藏门类
如果说扇面体现更多的是文人的书画情趣,扇骨可能才更能直接体现折扇的文玩意味。当面对一把折扇,扇骨总是首先成为收藏者的把玩对象。随着折扇的收藏升温,扇骨也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重视。
扇骨的材质极为多样,竹木牙角几乎无所不包,但最常见或者说最符合文人气质的材质,还是竹木,玉竹、湘妃竹、佛肚竹、紫檀、红木、楠木等等,几乎任何竹木材料都可以用在扇骨上。
扇骨的雕刻工艺也由来已久,尤其以竹刻为最。竹骨雕刻以玉竹为多,分阴刻和阳刻,阴刻又有深刻和浅刻之分。除竹刻外,镶嵌、镂雕、漆骨等等也是扇骨常见的工艺,在比较大众的文玩市场里,一把漆骨的扇子要价6000元,而有雕刻工艺的则要数万元。工艺越复杂精细的扇骨越价值不菲。
竹料:一寸湘妃一两金
有的人喜欢雕工,也有的人喜欢看竹料。在折扇的世界里,有一个品种日渐稀少,颇受追捧,那便是湘妃扇。
湘妃竹据称只生长在湖南九嶷山方圆八百里,如今只剩下四百多亩且禁止采伐。湘妃竹花色艳丽,富贵高雅,被作为制扇的首选。据说古人购买上好的湘妃竹时直接上秤,以等重黄金相易,因此也有“一寸湘妃一两金”的说法。就连毛主席当年也曾写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说的便是湘妃竹。
如今,优质原料的稀缺,名人的追捧,身份的象征,让湘妃扇的价格日益飙升,普通品质的湘妃不提,精品湘妃确是一扇难求。
收藏:古代当代各有特色
与别的文玩品类可能有所不同,诸如文玩核桃、橄榄核雕之类的文玩品种在一级市场十分火爆,二级市场却鲜有天价成交。折扇的收藏似乎在拍卖场上更夺人眼球,在一级市场,以北京十里河文化园为例,折扇的店铺或摊位似乎不超过十家,多数还混杂在葫芦鸣虫区,相比核桃橄榄的摊位前可以说显得颇为冷清,似乎也多了分文人的“清冷”。
不过这种情况似乎也和二级市场主推明清民国的老折扇,而一级市场以当代名家制作为主有关,不同的市场上体现的是折扇不同的特质,各有风韵,各有千秋。我们也会欣喜的发现,不少年轻人开始涉足折扇的收藏,如同古代文人士子对它的追捧,相信新时代的年轻人们又会赋予折扇时代感的“文人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