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皮力访谈:即将上任的M+策划人

来源:Artinfo 2012-05-21

 

皮力

 

三月末,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博物馆宣布了委任皮力博士为资深策划人的消息。作为大陆艺术界的重要策展人和学者,皮力也是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和博而励(Boers-Li)画廊的董事。他的多重身份将于七月被M+的独一职位所替代。

 

在经历十年马拉松式的规划和公议之后,西九龙文化区向维港城市承诺了首个当代艺术馆M+,场馆面积约四万五千平方米。这也成为公众对香港蓬勃的艺术市场理应发展推动较滞后的本地艺术的期盼点。

 

M+场馆将于2017年落成开放,但其主干团队随着皮力的加入渐以成型。

 

泰特博物馆创馆总监,Lars Nittve为行政总监 ,前任白南准艺术中心总监Tobias Berger 去年加入M+为驻馆策展人,皮力是M+管理团队中第一位大陆策展人。他的加入似乎表明了M+对搭建香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连接和研究的极大重心和关注。

 

ARTINFO与皮力对话,谈谈他移居香港的决定,和M+的运作构架将如何支持本地艺术。

 

ARTINFO:作为知名的中国策展人,Boers-Li画廊也做得很成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时刻落户香港?

 

皮力:这次M+的工作机会是很难得的,它要建构起来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机构,如果能计划全部实现的话,将是很难得的机遇。 第二,对我而言,我做过策划人,画廊,大学老师,再多一些人生经验和体验会是有意思的。第三是香港自由的学术,政治氛围会更适合作独立,客观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从这三个角度中合考虑,我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ARTINFO:过去二十几年,大陆当代艺术的发展并没有带动香港艺术,也没有为其带来关注,你觉得发展香港艺术需要那些支持?

 

皮力: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 过去二十年到三十年,外部对中国当代艺术和香港当代艺术的接受度是不公平的,香港在意识形态上面,更接近于西方的状态。这对国际观众来讲,其中包含的“中国”成分不多,所以收到的关注不够。而中国当代艺术处于一个不公平的体制下,所以外部世界对它的好奇心也带来了极大的机遇。M+的核心之一就是站立在香港的角度来看二十世纪跟二十一世纪的视觉文化,这是最基本的定位。这里面,我觉得是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的。第一是对整个香港艺术的展览/展示,M+应该作为一个载体,去展现它与本土文化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是,M+必须要起到一个在国际上推广,交流香港艺术的功能。 第三点是需要建立一个研究平台,在其上建立起对香港当代艺术的explanation(解释),和它与中国艺术,国际艺术的关系。

 

ARTINFO:在香港策划当代艺术展览要关注和处理的公众关系会与在大陆有出入吗?

 

皮力:肯定每个地方的公众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公众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它可以是指所有人,或是来展厅看展览的人, 也可能指艺术家。要了解,习惯和适应香港的公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所以M+这个工作也特别有意思,因为七年之后才正式开馆,我会有很多的时间去研究和了解。要树立起“公众”这个概念,对我们这个职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如在中国大陆所谈论到的“package”(配套设施)的概念, 在中国大陆还不是很完备。如果我们最后谈论的是专业的观众,又是非常不一样的,那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事。

 

ARTINFO:作为Boers-Li画廊的创办人之一,您将从第一市场转入艺术机构,您会如何利用过往的画廊经历在M+的工作中呢?

 

皮力:M+与画廊是两个性质的机构。 一个是非营利的机构,一个是完全商业的。在香港非盈利机构的法律要求下,我已经把画廊的工作放入了一个Blind Trust(全权信托)。 策划人他不是一个art dealer(艺术商人),而是一个art critic(批评家)和exhibition organizer(展览组织者),其中还有很多其它层面的东西,画廊的经历能增加行能力。

 

ARTINFO:Boers-Li的未来走向会如何?你是否有留下一些建议给画廊?

 

皮力:Boers-Li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画廊了,已经有五六年的历史,也是最早做独家代理艺术家的中国画廊,它的艺术家名单,藏家,项目都很完整。我想它现在已能够独立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ARTINFO:你觉得这次大陆发生的艺术品查税风波,会影响大陆藏家在香港艺术博览会上的积极度吗?

 

皮力:我觉得肯定会吧,大陆的艺术税收制度还可以更科学的发展 ,它会直接影响藏家对市场的安全感和信心。虽然我没有太深入研究这件事,但从直觉上来讲,是会有影响的。

 

相关阅读:

 

皮力转型 单飞香港

皮力:国际化是铺满鲜花的战场

皮力:做好一个专业的商业画廊

 

 


【编辑:霍春常】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