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阿海、陈琦、靳卫红、李津、沈勤五人展”,将于2015年11月14日至11月29日,在北京“行又行艺术空间”(东三环中路乙10号艾维克大厦二层)举办,2015年11月14日下午16:00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特邀著名当代艺术家、美术学博士、《画刊》主编靳卫红任学术主持,德国汉学家、前歌德学院中国区总院长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任展览顾问,在对话式的空间并置关系中,呈现五位艺术家的最新力作。
李津、沈勤、陈琦、阿海、靳卫红,既接受了现代的洗礼,也保留着与传统的诸多联系。他们以各自的天赋、才情、敏思与体悟,在当前的艺术环境里拓开不同的道路。不拘于材料、媒介、内容和主题,破陈规而不失格调,延展出新的艺术语言方式。
虽然他们的艺术面貌各有千秋,却不约而同地以画写心——或者用更当代的语汇来说,他们都是在描述与自我经验相关的场景——单就这一点说,他们是古代文人艺术精神的承继者。不可拒绝的全球化影响正在日渐加剧,文化身份成为现代人严重的困惑。这五位艺术家以自己的思考回答这个问题,并用作品标示了有效的方向,李津世俗生活的欢宴、沈勤的避世风景、陈琦超绝精练的黑与白、阿海虚妄怪诞的人物戏谑、靳卫红镜像式的自我申诉,都已成为这个时代鲜亮的文化符号。
阿海,乱花,33×133cm,纸本水墨,2015
阿海的作品在表征上具有工笔画的细腻精致,但在情绪上又透露出写意画所独有的丰富意蕴。在这些以笔墨为中心、纸本为媒介的作品中,他通过对以往规则的破坏达到规则的重建,实现其作品的当代性转换。
在三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阿海最终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南方叙事:唯美、颓废、虚无。他凭借敏锐的触须感知世界并追求诗意的呈现,他的画作表达了一个飘泊者对其精神家园的追忆和礼赞。
近年来,阿海先后在德国、香港、澳门、上海、南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中国当代艺术国内外联展。期间出版有《一个白日梦者的世界》、《让马去往不存在的青草地》、《花火》、《古风雅普》、《清醒的梦者》等个人画册;并多次被国内外艺术时尚杂志进行专题报道。
陈琦,编年史No.2,400×200cm,水印版画,2012
陈琦,美术学博士,1963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武汉。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处处长。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
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青岛美术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xford)、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Art, London)、纽约国立图书馆、日本福岗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等机构收藏。
出版有《版画技法》、《陈琦画集》、《陈琦木版画集》、《1963》、《时间简谱。陈琦1983-2013》、《Chen Qi Woodblock Prints》、《刀刻圣手与绘画巨匠——20世纪前中西版画形态比较研究》等。
靳卫红,独对,53×236cm,纸本水墨,2015
靳卫红,艺术家。1989年毕业于中国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任《画刊》主编。1985年起参加各项艺术活动。于国内外举办过八次个人展览并数次参加国内外艺术联展,作品被广泛收藏。发行个人画册五种。
作为一个自我的镜像,人体不断地出现在她的画面当中,成为了观察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并与之对话的一个重要媒介。她笔下的女性看上去比较中性,她几乎不强调女性的原始性征,或者忽略它,然而,仍然使人感觉到性的力量。这些既不设防又不可接近的女人的眼神中混杂着恐惧、渴求、好奇和抗拒。靳卫红笔下的人物公然展示出了心理上的多重意义,这对于中国水墨画的表现题材是一个新的扩展。
靳卫红娴熟地掌握着传统的水墨画技法,这在专业人士眼中是毫无争议的。不过更重要的在于,她并未让自己被水墨画技法掌握。如今很多学院派水墨画代表人物的作品中充斥着精湛的技巧,靳卫红的画作中恰恰不显露这些,技术被她巧妙地隐藏起来,有的时候甚至有欲盖弥彰的危险。
李津,新文苑图卷,17×216cm,纸本设色,2015
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2013年被AAC艺术中国评为年度水墨艺术家。2014年被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财经》艺术权力榜评为年度艺术家,作品被波士顿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等机构收藏。
李津的画充满了对俗世的热爱,也充满了无法扼止其必死的悲伤。他揭示了通过对俗世飨宴最深刻的快感触及到不朽的神光。他的画张开感官的毛孔,并通过毛孔敞开通向宗教的大门。李津的笔墨是去诗意化的,甚至是反智的。它们大多指向饮食男女,是仿日记,记录私生活的流水账,是穿衣服或不穿衣服的自画像。他所谓的家常主义,貌似不属于普罗大众,是“我自己的家常”。仔细看,李津所有作品中最精彩的,都是“我自己”的形象。很多时候,“我”与美女美食在一起,我不是在享乐,便是在去享乐的路上。我不在享受美色,便在享用美食,或者,食色一并享用。
沈勤,村,136×41cm,纸本水墨,2015
沈勤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78年至1982年在江苏省国画院研究生班学习,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沈勤的水墨一直以一个古老文化的心灵处境为背景,从1985年的《秦月》(Moon in Qin Dynasty)开始,那清冷古月的余辉就遭遇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与遮盖,如何余留这清冷的余光?沈勤的笔墨尤为高妙的是,通过宣纸的空白暗示白墙,以墨色的丰富层次暗示屋檐与墙面,那是一个仅仅触摸(caress)而非可以触及(touch)的世界,那是通过身体虚薄皮肤隔离开来的梦中景象,而宣纸的虚白带来了这层虚薄的隔离。
近年来,沈勤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德国汉堡美术馆、温哥华UBC大学亚洲中心、香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国内外顶级艺术机构参与当代水墨艺术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