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Melissa Chiu: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

来源:Lynn Zhang 2008-08-01

Melissa Chiu博士是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总监和亚洲协会全球艺术项目副总裁, 同时也是位重要的当代艺术策展人, 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的国际权威之一, 著有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本著作。 在2007年,她策划了张洹在纽约的第一个大型回顾个展并出版了新作: Breakout: Chinese Art Outside China。她担任过悉尼澳大利亚亚洲艺术中心的创始总监。在澳大利亚时,她学习中国艺术的课程,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Melissa Chiu现居纽约。

以下为中国艺志对Dr. Chiu的访谈,她在六月底为筹办下一个亚洲协会的展览来到中国,展览的主题是关于革命时期后的中国艺术。

Lynn: Melissa, 你已经出版了数本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著作,能谈谈它们吗?

Melissa:我最近的一本书是“Breakout: Chinese Art Outside China”,我花了近12年的时间关注和研究发生在中国内外的艺术事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此书。我意识到在国内和国外所做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化。当国内的中国艺术家寻找机会展示他们的作品时,国外的中国艺术家也在试图扩大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艺术家创造出的作品将完全不同。我认为,许多国外的中国艺术家将中国文化和历史视为一种参照物,这种方式在国内的同辈艺术家们中不曾见到。另外,我的研究也建立在对许多艺术家采访的基础上。

我在澳大利亚时看过许多展览。我记得在1993年十分幸运地看到了第一个在澳洲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从那以后,我对中国发生的一切更感兴趣了。以后我多次访问中国,同时也和艺术家合作,策划展览,例如我曾策划过王友身的个展。

当然,澳大利亚也从这些1989年后移居过来的艺术家们获益许多,并使得我得以进入国外的中国艺术家圈子。我做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并清楚地知道两个不同环境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国内的和国外的。以上就是我那本书的研究基础。

我最新的一本书叫:“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Seven Things You Should Know”.它是一本指南性质的书,对中国当代艺术做了入门性介绍。而Break Out则提供了深度解析,The Seven Things则提供了一种使人们比较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了解中国的艺术世界。我经常被邀在美国许多美术馆做讲座,所以我想到可以将这些内容编成一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也回答了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向我询问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比如,我经常被问到政府检查制度对艺术行为的影响,所以我在书中专辟了一个章节。书中第一部分强调了中国当代艺术已有30年的历史,它不是三年前拍卖出现后才有的概念。

Lynn:能否告诉我们你在亚洲协会担任什么职务?

Melissa: 我的职务是博物馆总监和全球视觉艺术项目的副总裁。就是说我监督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项目的运行。我们在全世界已有11个分会,但在2010年,亚洲协会将在休斯敦和香港开设两个带有博物馆的中心分会。所以我目前的工作是监管这些博物馆项目。

Lynn:所以你的重心将会移到纽约之外?

Melissa:不,我仍然会以纽约为主。纽约是亚洲协会的总部。不过我可能会比以前更频繁地去访问这些地方。你知道,亚洲协会对亚洲艺术和文化起到一定领导作用。尽管我们注重传统艺术作品的收藏,但在当代艺术领域我们也处于领先位置,我们经常会在美国举办开创性的展览。比如,1998年高名潞策展的“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和2005年Chaitanya Sambrani策展的 “Edge of Desire: Recent Art in India”,都是属于美术馆在美国推广亚洲艺术的首次尝试。

Lynn:这样说来,亚洲协会有庞大的收藏体系?

Melissa: 我们有协会创办者John D Rockefeller和他妻子Blanchette Hooker捐赠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去年秋天我们宣布了建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计划。另外,我们最先关注影像、新媒体和摄影等艺术作品。这个战略的一部分是探索今日亚洲艺术的强项在哪方面。我确实觉得许多亚洲艺术家很擅长运用这种新媒体。他们被国际艺术界视为在影像视觉艺术方面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新媒体艺术上来。


Lynn:亚洲协会是否将收藏更多的新媒体和影像装置艺术作品?

Melissa:这意味着我们会在这个领域积极活动,不过我们也会展出水墨、油画、装置、雕塑和影象等全方位的艺术作品。它们都是理解当代艺术的重要媒介。我们会继续展览它们。不过就收藏的方面而言,我们首先关注那些能够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互动的媒介。

Lynn:今年五月我在纽约看了你们举办的一个越南艺术家的影像展,非常有趣。

Melissa: 是的。那是我们收藏的一部分。这是艺术家Jun Nguyen Hatsushiba的一个影像装置。我们的收藏作品中中国艺术家包括曹斐、张培力和王功新。

Lynn:亚洲协会下一步的主要展览计划是什么?

Melissa: 下一个重要展览--“中国革命中的艺术”是我和郑胜天过去五年来一起筹备的项目。主要表现了中国从1949年到上世纪70年代晚期的艺术。我们认为由于这段时期的积淀形成了今日的当代艺术。我们也想为今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一种历史背景上的理解。它是现今前卫艺术运动的前奏。就像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中国当代艺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

Lynn:原来如此。郑胜天是谁?

Melissa:郑胜天来自温哥华,是我的合作策展人。他是“艺术”杂志的执行主编。我们一起策划这个展览近五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中国革命时期的展览是在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起源,他非常胜任此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同时也是位艺术家。现在,他是位非常活跃的艺术策展人。



Lynn:那岂不是很困难,我是指收集那段时期的艺术作品是否很困难?

Melissa:是的,这组织起来很复杂,所以花了我们那么长时间。这也是关于中国革命时期艺术的首次展览。通常,当一个展览初次在一个历史环境中呈现的时候,你得做更多的原始调查,这些作品都来自于中国、香港、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私人收藏家手中。

Lynn: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当代艺术在亚洲的市场很火热,但在纽约艺术界是何种情况?人们的想法如何?纽约纯艺术界的圈内人士对中国当代艺术怎么看?

Melissa: 中国艺术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艺术家的知名度是建立在艺术市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重要性是由市场来决定。我认为,博物馆自始自终是应该扮演着这个最重要的确认体系之一,所以我极力倡导博物馆发挥作用。这也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我们同样也展示市场之外的艺术家,因为我们想让大家看到另一种情形。另外,媒体过于关注和报道拍卖纪录的新闻也是个问题。有许多艺术家在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但却得不到足够的关注。

Lynn:你曾在纽约策划过张洹的展览,你们会策划更多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吗?

Melissa:我们确实有这样的打算,“Art and China’s Revolution” 作为我们下一个展览,它将展出近50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

Lynn:能否谈谈你的生活?艺术界目前有什么吸引你的事情?你是否喜欢油画和装置作品胜于雕塑和影像?

Melissa: 我刚从巴基斯坦回来。我在那里看到了一幅活跃的艺术景象。我对Karachi和拉合尔的艺术家印象非常深刻。我们计划在明年5月举办他们的展览,我认为这绝对会改变人们对这个国家的看法。这些作品都非常有力量,因为有些艺术家是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工作。

Lynn:那么中国艺术呢?

Melissa:我认为现今的中国艺术很有竞争力。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中国艺术界的多元性。我认为如今在当代艺术界,我们给与新锐艺术家,年轻艺术家很多关注,不过我们必须记住,正在艺术创作中期的艺术家们,甚至老一代艺术家们,也常常给我们提供新鲜的视角。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我策划了张洹的展览,因为当他回国后,他的艺术作品有了重要的过渡时期。这种重要的改变风格的方法被艺术家们所遗忘。我想,做为一个策展人,我更多对作品反映出的与现实的关系和艺术创作的新突破感兴趣,而非看重艺术家的年龄区别。

Lynn:在早期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政治扮演了一个中心角色,你认为今日如何?

Melissa: 政治因素?我认为现在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了。当然,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会挑战政府所认为的艺术的界限。但当代艺术作品中的政治因素和以前有所不同。同样,以政治因素为创作动机的作品越来越少了。也有些创作主题,如性、暴力、文化大革命以及领导肖像画能够打破禁忌,在公共美术馆公开展览。

Lynn: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收藏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复制,内容简单。现在这种印象改观了吗?

Melissa:在当今国际艺术界,中国艺术家们比以往有更高的认可度。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并非是对西方艺术无力地模仿。当美术馆,比如亚洲协会和MOMA,以及知名的国际收藏家,比如Francois Pinault 和查尔斯•萨奇收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时,你会知道中国艺术不是昙花一现的潮流现象。

Lynn:谢谢。

编辑:叶晓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