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开始的‘昆山在造’项目自启动之始,就自主的搭建着两个平行的对话场域:来自现实及历史文化场域的批判性介入,以及针对艺术家创作实践的自我建构推衍。来自现实文化领域的对话,随着在地的深入介入正在展开着细节而多维度的讨论,这是实体的内容,也是一个独立艺术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姿态,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我是谁?’,或者说如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保持及呈现艺术家之独有身份的这样一个问题。更进一步的问题来自,何种艺术实践在当下更具备实验精神及价值建构的可能,结合当代艺术自有的否定性特征,审美,语言等所有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性及视觉性内容,都将成为清理和再实践的对象。从这个层面上看,‘昆山在造’这个项目在完成初期的批判性介入之后,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来自语言内部的再清理过程,从最早的通过语言来表达主题,到近前的剔除作品的审美性以及强调作品实施的‘非介入’或‘微介入’性,都在具体而缓慢的进行着针对艺术家个体艺术逻辑建构的自我实践。它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否定性现场,其内核最终将回流到关于艺术生产的基本价值点上。
——写在‘十日谈’之‘昆山在造’开场之前
倪昆
2012年8月3日于重庆杨家坪
【编辑: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