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当代艺术教育的境遇与策略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08-04-18



近日,浙江象山脚下,全球30多所重要艺术学府的艺术教育家们齐聚一堂,共议“在空前复杂的当代文化语境中,学院何为”。

艺术学院如何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中建构其知识学基础,如何在全球化境遇中确立自我的文化主体性,如何协调与当代艺术实践的关系,又如何应对媒体时代视觉文化的转型……近年来,这些问题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新思考。面对如此复杂而多样的追问,艺术教育家们就艺术学院在当代社会生活与文化中的境遇、危机和机遇问题展开了讨论。

艺术教育:寻求“和而不同”
“在全球化不可避免到来的情景下,文化的多元化对一体化和同质化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结合中国美院实际,他认为,中国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这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发展归根结底还是缘于社会需求和时代变迁的推动。在当前的境遇中,推动学院的发展,寻求一种“和而不同”的差异化策略是关键。这种策略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上早有传统:80年前,林风眠就强调“引进西方的现代主义精神,让它在中国本土存活”,这种教育思想与徐悲鸿的“引进西方的现实主义精神,让它和中国的传统经典对接”是一样的。相比之下,林风眠之路更贴近生命的表现和本土化的关怀。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在外表上保持了许多建校时的面貌,学院一直以非常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外学生。该院院长亨利·克劳德·古索认为,艺术教育机构应该把艺术文化的教育放在国际层面来考虑,而非以学院、国家为界点。学校应该培养各种年轻艺术家,教授他们国际范围的艺术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这些文化。最终,在共性文化圈下,年轻艺术家能拥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在国际背景下更清晰地认识本土传统文化。

不过,德国斯图加特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卢德格·叙内克斯却认为,艺术院校的教育应该用不同于其他类型高校的标准来衡量,结构、教学大纲、教学方式都有属于自己的、能经受考验的标准——该标准必须与成熟个人的成长过程相适应。德国斯图加特艺术设计学院提供与教授交谈、自己在工作室创作的机会,以及不同的基础设施设备。工具、内容、交谈频率由学生决定,他应该既可以接受小组的批评,也可以接受公众批评。不能把艺术院校理解成封闭的商店,而更多的应该是将其看成公众论坛。就这点而言,寻找统一、客观、国际间能够兼容的艺术教育没有多大意义,只会导致优势的平均化以及缺乏时代精神的“随大流”。

在艺术训练的全球化问题方面,德国汉堡美术学院院长马丁·诺特林认为,艺术训练应该致力于构建全球化的世界,应该专注于确定艺术定位并确立艺术态度,而这将会使得学生对这些永恒的波动做出积极反应,并在社会进程中起到推动作用。学生要能够适应多元化的要求,引入社会进程所需要的各种因素。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方式,但非常有用,因为它促进了各种文化的汇合,能够丰富一个人的视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球化相对化了国籍概念和文化特征,艺术学院必须辅助学生在此背景下研究和确认由此而出现的问题。

艺术教育面临的境遇与策略
关于中国美术院校面临的境遇和采取的策略问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美术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并由于高科技的发展而进入了一个图像数码媒体和网络所构成的全新的境遇。对于中国的美术学院来说,无论是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还是其他各省市的美术学院,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境遇当中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问题。

他同时谈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由于信息的畅通,各个学校,甚至各个国家的美术教育都在逐步地趋同,难以保持原有的特色。国外一些百年以上的艺术院校的学科相对稳固,而国内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很不稳定。一个院校今天开设一个新专业,其他院校不到半年也会开设。由于艺术趋同,各国的艺术教育正在靠拢。在当下,国内艺术院校应具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导向。如何发展历史特色、与别的学院走不一样的道路是需要思索的。

结合学院自身的改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当岐认为,艺术院校应当重视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培养人才。同时,艺术与科学结合,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需要把校内相关学科交叉。如汽车设计系与工程系的交叉、建筑专业与环艺专业的交叉等。这是一条很长的路,面临着体制上与机制上的困难。但是,正如科学上的杂交一样,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差异发展”是鉴于平行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是“因地制宜”的延伸和深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区域文化为目标,广州美术学院成立了校办企业集美设计公司,逐步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体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谈到,教育需要面对商业化,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对于21世纪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大众化、全球化以及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过去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沿用苏联艺术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具有写实功底和主题性创作能力的美术人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学院的知识学基础因为其培养的学生难于满足社会需求而遭遇质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美术学院就切身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院长克里斯·布拉顿说,在美国接受教育有多样性和可接受性的问题。在基本的层面上,对于一个学员多样的学院来说应该建立一个能对话的、开放的、与世界接轨的教育环境,我们必须保证向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教育。如果把全球化作为我们的背景,我们必须努力开展多样性的新实践。

他认为,艺术学院应致力于艺术教育观念的变革,建议成立一个跨国的教育机构,一个地理上四散各地、管理上有机整合的平台来进行研究和生产一系列基于媒体的项目。

坚守传统,才能创新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院长A·C·查尔金表示:“在列宾美术学院没有建立之前,俄罗斯的艺术家都是到欧洲求学。250年前,彼得大帝的女儿建立列宾皇家美术学院(即列宾美术学院的前身)。学院的老师不是欧洲著名艺术家就是从欧洲学成归来的俄罗斯艺术家。因此,列宾美术学院从创立之初就采用了欧洲的美术教育体系并沿用至今,教学大纲也来自意大利和法国。学生从小就必须严格按照学院的安排学习,从临摹石膏模型到临摹经典雕塑再到真人写生,一步一步地打好坚实的技法基础。这样的教学体系从开始到现在,教学效果都很好。而且从学院毕业的学生90%都在从事艺术类工作。同时,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本土藏家也一直是俄罗斯艺术的最大拥护者。”

如果说俄罗斯的美术教育是只立足于传统的坚持,那么日本则是一个绝对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又不断创新的国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田渊敏男说:“现在艺术界都在朝创新发展,但不保留传统怎能走向创新?就如日本的动漫,虽然世界闻名,但这些优秀的动漫作品都是传统下的产物,在这些动漫作品背后都能发现日本‘江户时代’传统的影子。”

台湾艺术大学校长黄光男认为,艺术需要国际讯息,也需要走国际化道路,但必须要注重传统教育和民族性教育。就拿中国水墨画而言,现在的中国水墨画已经不再那么具有中国传统特性,因此从现在起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他说:“艺术如果没有民族化特征,没有本土化特征,那探讨下去还有何意义呢?”

【编辑:刘珍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