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艺术品份额化,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犹如飞鸟和鱼恋爱。他认为,个人偏好是艺术收藏的灵魂;而量化评估标准与有效监管是现代金融制度重要代表的有价证券的关键,两个恰恰矛盾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创新未尝没有意义。
艺术品份额化 一场飞鸟和鱼的恋爱
艺术品份额化给了普通人机会
虽然在鉴定与定价两方面存在技术壁垒,但艺术品与金融产品仍有结合的可能,这是基于二者的一个共同特征:亲资本,在条件匹配时可产生丰厚的投资回报。这一共同特征使得飞鸟和鱼,在巨大的获利预期下,能够实现像天津文交所这样的不可思议的结合。在投资者疯狂的投机行为下,被拆分的权益来源于什么样的艺术品已经被完全忽略,二三流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市值远超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真实成交价格,所谓的艺术品证券化投资,变成了一场击鼓传花的赌博游戏。
虽然天津文交所创造的疯涨奇迹难以为继而且饱受非议,但艺术品证券化毕竟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门槛,给了普通人投资艺术品的机会。
艺术品金融创新仍有意义
虽然泡沫的危害显而易见,但一场以艺术品为由头的投资盛宴最终并不会什么也不留下。有人指出,艺术市场急剧膨胀的资金很难直接落入艺术创作者的腰包,但事实上,资本的介入带来了新的商业和消费基础,并且能够在社会上培育艺术收藏的意识和风气,若干年后,将对社会的精神与物质双重文明起到积极作用。而祖先们很多璀璨的艺术瑰宝,正是在人们不断被煽动的收藏热情下,才能历经涨跌和纷乱,传承至今。
艺术品金融创新需要继续论证与摸索
在专业权威缺失的情况下,建立制度权威。目前,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主要监管方是文化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基本处于“报备”而不是“报批”的状态。由于文化管理部门对金融产品的认识局限,对艺术金融产品的监管有可能出现失控状态。而艺术世界的高门槛让专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同样感到无从下手。能够兼备艺术品与金融专业素养的人士,微乎其微。
专业权威的缺失,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弥补。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和价值评估缺乏硬性标准已有公论,但这并不妨碍相对权威的艺术专家们来共同制定一系列规则,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配套的艺术品金融理论分析与论证、法律与会计准则的建立和监管条例的建立,包括完善交易熔断机制、退出机制等。如此操作,就算最后建立的标准并不能准确衡量艺术品价值,也至少能给予普通投资者一个相对可信的参照和保障,投资者由此可以在投资与投机中做出选择,而不是纯粹地去参与一场赌局。
灵活运作,在诚信的基础上共担风险、分享收益。近两年来,国内不断有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把艺术品投资作为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来运作,据悉至本年度已有近20亿元规模。但目前这些艺术品投资产品尚以单一的债权式融资模式为主,股权式的投资模式较为罕见。一个想实现公募的证券化艺术投资产品必定要通过重重风险控制手段的审核,相比之下,阳光私募基金未尝不是一个可采纳的折衷方式,投资人在被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可以与基金管理人在信任的基础上共担风险并分享收益。美国好莱坞电影第三方融资的模式,既有债权式的,也有股权式的,更能满足多样化的投资偏好和风险分散需要,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