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估价8000万~1亿港元)
近期我们报道了香港苏富比将在10月的秋拍上推出玫茵堂珍藏的第二批拍品。苏富比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Nicolas Chow)在公布此消息前专门接受了ARTINFO 中国站的独家访问。
说一说10月将推出的玫茵堂珍藏拍品吧。
这一季我们准备的这组拍品规模略小——41件左右——但和上一季一样,其中有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珍品。我们有明清两朝瓷器工艺巅峰时期的作品,也就是明代的永乐和成化,以及被认为是清代瓷器全盛期的十八世纪初。
明代的我们有一只体型巨大的永乐梅瓶(估价8000万~1亿港元)。在苏富比过去三四十年拍卖的明代花瓶里,这只应该是上上佳品。首先它比同时期绝大多数梅瓶都要大,花果纹的画工精湛。青花厚重有力,有许多凹凸的地方,那是钴料从釉面上隆起,在表面形成一道非常有力的黑色痕迹,非常有十五世纪初的特征。它的器型也很独特。造型雄浑,圆弧在肩部,而不是像多数体型略小的梅瓶那样在腰部——某种程度上说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男人味”的作品。
另外我们还有一只扁壶(估价5000~8000万港元),也是永乐的的东西,体型也很巨大。实际上这一季我们特别关注一些体型格外巨大、威严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看来市场需求是——我们的老主顾和新藏家都是这样——尺寸干系重大!
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些外形很有力的作品,比如这只扁壶。目前已知像这样的壶举世只有6件,多数都在公共收藏里。这一只上一次拍卖是在九十年代初的伦敦佳士得。像这样的壶——这样的器型——在拍场上只出现过一两次。非常罕见。
那么几件清代的作品怎么样呢?
最重要还是一件非常巨大的瓶子——天球瓶(估价8000万~1亿港元)——这是你能见到的最大的清代花瓶了。这只瓶很不寻常,有各种瓷釉绘成的桃子——这样的东西可能有15~20年没有在市面上出现了。“九桃”的设计传达的是吉祥、长寿。这是个经典作品,在目前的市场上很有吸引力。
显然这些拍品都是针对目前市场的喜好的,那么估价就显得有些保守了。
这一季我们花了很大心思在估价上,尽可能让它显得更有诱惑力,有两三位重要藏家已经看过这些拍品,他们的反馈让我觉得,这次的拍卖会很顺利。我希望随着这一季的展开,我们的估价是精心调试出来的结果,从目前得到的反馈看,效果非常好。我我相信世界各地的藏家会有比较平均的表现。
上一次的拍卖得到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果,但总体上被认为是不满意的,你怎么看?
我对这一季的拍品非常有信心。看一下上一季我们以及竞争对手在这个门类上的表现,你会发现那时候大家都很艰难。上一季对藏家心理影响最大的时候开拍前几周传来Bainbridges拍卖行去年拍出的花瓶买家没有兑现。一时间大家都担心最高的那个价格其实不是真的。
就这样,那些希望收藏这些高端拍品的藏家心想“我要不要跟一些不打算付钱的人竞价呢?也许我该静观其变”。Bainbridge事件的报道对香港春拍上这个门类的影响非常恶劣。
那件拍品的价格,以及后来发生的撼动市场,导致冷嘲热讽的故事,都是很有趣的。
你说的很对——引发了很多猜测,但其实这是个非常特殊的事件。我倒不是说没见过拍下后反悔的,但总体来看真的是非常非常少见的,但Bainbridge事件影响了人们的判断,特别是高端市场。上一季媒体的报道扑天盖地,几个礼拜后就要开拍了,你却听到纽约的藏家说:“就因为一些中国的疯狂新人进来了,我就得用高于市场价50%的价格才能拍得下来?”
我觉得自从上一季之后,香港的市场开始稳定下来,这是好事。我们看到有一些很振奋人心的交易出现,而且在春拍刚一结束就可以卖出顶级的拍品,表明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自那以后,我们在巴黎、伦敦都有很好的业绩,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措施来遏制拍下不买或者拖欠的情况,现在看来是奏效的。我们的交易基本上都能准时得到付款。
那么这一季也会采取和上一季一样严格的托管和支付措施吗?
我们还没有正式公布相关的指标,不过和上一季非常接近。事实证明它们是有效的,我们会继续贯彻下去。
除了玫茵堂,还有那些拍品值得关注?
除了瓷器部分,艺术品方面也有非常引人注目的拍品——雍正帝御玺。这方御玺来自法国实业家、大藏家爱米尔-吉美(Ėmile Guimet)的收藏,是其中较小的一件,可以说来历非常的诱人。2008年我们上拍了这个印章收藏的第一部分——包括8件非同一般的御用印玺。现在这个收藏还剩下几件,本次上拍的这件就是其中之一。
有什么特别?过去几季你已经看到,我们推出了一些乾隆帝的御玺。这次是第一次推出他的父亲雍正帝。雍正在位时间没有乾隆那么长(只有十几年,而后者是六十多年),而且他也远不像儿子那样高调。总之他在位期间刻制的印玺要少很多,非常不好找。这是我们第一次向市场推出他的玺。我们制定的估价是2000~3000万港元,这个价格我们认为还是很保守的。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