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任:
伍 江 同济大学副校长
常务副主任:
张 晴 上海美术馆副馆长
副 主 任:
周春芽 著名艺术家
秘 书 长:
张 晴 (兼)
委 员:
陈幼坚 香港著名设计师
方力钧 著名职业画家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今日先锋》主编
刘家琨 著名建筑设计师
苏新平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主编
张培力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副院长
(委员排名按拼音顺序排列)
伍江, 1960年10月生于南京。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1986年同济大学建筑理论与历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7年攻读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其间曾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1993),陈从周建筑教育奖(1995),倪天增教育奖(1999)。1993年至1994年赴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同时兼任国际建协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筑教育评估委员会(四区)委员,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2月至2008年10月任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2008月11月至2009年2月任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2005年起兼任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主任现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名誉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和上海近代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及其保护利用的研究,著有《上海百年建筑史》、《上海弄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等多部专著,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完成建筑设计工程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的教学科研成果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2000),上海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2007)、上海市决策咨询三等奖(2007)、二等奖(2008),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多次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的著名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访问、讲学。
张晴, 1964年出生于中国苏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美术史学史博士。现任上海美术馆副馆长、上海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主任,国际现代美术馆和收藏委员会(CIMAM)成员。1989年起为《江苏画刊》、《读书》、《今日先锋》、《上海文化》等杂志撰写艺术评论,曾主编《九十年代中国美术》。2000年被中央电视台等五十家媒体评为“中国最佳策划人”之一。
近年策划及合作策划的重要展览包括:《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0,上海)、《中国表情—中国当代艺术展》(2001,新加坡)、《蔡国强艺术展》(2001,上海)、《红色中华—中国当代艺术展》(2002,光州) 、《亚洲城市网络》(2003,汉城)、《节点-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建筑实践》(2003,上海)、《诠释现代——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画展》(2003,阿姆斯特丹,上海, 新加坡)、《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上海)、《严培明艺术展》(2005,上海)、《陈箴艺术展》(2006,上海)、《周铁海艺术展》(2006,上海)、《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上海)、《果冻时代》(2007,上海)《第十届威尼斯雕塑展》(2007,威尼斯)、《第七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2007,圣保罗)、《方力钧艺术展》(2007,上海)。
周春芽,1955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自由艺术系,现居成都。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2009年,他在上海嘉定区马陆葡萄公园、大治路188号开始兴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周春芽艺术研究院,正式入驻上海。2010年,“1971-2010周春芽艺术四十年回顾”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开展,是他迄今为止的创作历程中重要作品最完整的一次集中呈现。除了是艺术家,周春芽还是近年来难得的亲力亲为投身社会慈善事业的艺术教育推广者和慈善活动家。他从2008年5·12地震开始就带领一批艺术界人士和娱乐圈明星,同时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帮助地震伤残儿童,为他们进行美术教育、心理辅导和募集善款,并于2009年3月26日成立了“五彩基金”项目,持续实施“艺术助残计划”。
主要作品:
油画《桃花》系列、油画《绿狗》系列、油画《石头》、油画《藏族新一代》、油画《剪羊毛》、油画《黑根一家》系列、油画《红人系列》,雕塑《绿狗》、不锈钢《桃树》装置。
陈幼坚,生于1950年的香港,凭着个人的天分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在设计行业打拼了26个年头。他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大噪。1996年,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方力钧,1963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职业画家。重要参展有:1984 《第六届全国美展》,广州 ;1989 《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91 《方力钧·刘炜作品展》,北京;1992 《方力钧·刘炜作品展》,北京艺术博物馆;1992/93 《中国新艺术展》,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悉尼/昆士兰美术馆;布里斯本/巴拉特市立美术馆;巴拉特/堪培拉艺术学校美术馆,堪培拉,澳大利亚;1993 《中国前卫艺术展》,柏林世界文化馆,荷兰鹿特丹艺术厅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奥登斯艺术厅;《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东方之路》,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中国新艺术展》,玛勃洛画廊,伦敦,英国;《毛走向大众》,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1994 《世界道德》,巴塞尔艺术厅,瑞士;《第四届亚洲艺术展》,福冈美术馆,日本;《中国新艺术展》,汉雅轩画廊,台北;《圣保罗双年展》,圣保罗,巴西;1995 《幸福幻想》,日本基金会,东京;《我们的世纪》,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光州双年展》,韩国;《第四段》,斯泰德里博物馆,荷兰;《中国前卫艺术展》,桑塔·莫尼卡艺术中心,巴塞罗那,西班牙;《方力钧作品展》,贝勒夫画廊,巴黎;《方力钧作品展》,严肃的扎坎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1996 《北京,不,不是肥皂剧》,玛斯托,慕尼黑;《与中国对话》,路德维希论坛,阿中,德国;《题目,广岛》,广岛现代艺术馆;《四个交叉点》,法兰西画廊,巴黎,法国;《中国!》,艺术博物馆,波恩,德国;《方力钧作品展》,日本基金会,东京,日本;1998 《透视:中国新艺术》,亚洲社会博物馆,纽约,美国;《黑与白》,当代中国,伦敦,英国;《5000+10》,当代中国,比堡,西班牙;《是我》,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中国;《方力钧作品展》,严肃的扎坎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方力钧作品展》,斯泰德里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方力钧作品展》,马克斯·普洛泰克画廊,纽约,美国; 1999 《开启通道》,东宇美术馆,沈阳,中国;《开放的边界》,48民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新世纪的新现代主义》,林姆画廊,旧金山,美国; 《第五届亚洲美术展》,福冈美术馆,福冈,日本;2009年8月30日《Sea+Sky》,比勒菲尔德,德国。
蒋原伦,1950年12月23日生,上海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师大获博士学位,导师童庆炳。1982年9月-1985年9月在黑龙江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10月-1995年4月于中国作协《文艺报》任编辑。1995年5月-1996年4月任中国土地报总编助理。1996年5月至今任教于北师大。现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并兼任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的《今日先锋》丛书主编。代表著作有《文学批评学》、《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批评文体论》、《90年代批评》和《传统的界限-符号、话语与民族文化》等。专著《90年代批评》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学术著作奖。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兼任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的《今日先锋》丛书主编。
蒋原伦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当代文学方面的研究,在以上领域有所建树。发表相关论文和批评文章一百多篇。代表著作有《文学批评学》、《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批评文体论》、《90年代批评》和《传统的界限-符号、话语与民族文化》等。主要论文有《粗鄙-当代小说的一种文化现象》、《话说老爷子》、《叙事学研究在中国》、《书评-当代人的一种文化选择》、《中西诗学形态差异及神话背景》,《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纯文学神话的破灭》、《媒介文化刍议》等。曾与他人合译《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专著《90年代批评》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学术著作奖。曾参与国家"七五"社科重点项目的研究(新学科丛书),参与童庆炳程正民主编的《文艺心理学教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编写。1996年承担国家教委个人规划项目(当代文学批评走向)。2001年参与张同道教授获的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电视受众收视研究),自1997年以来先后带硕士12名(其中留学生1名)。即将开授的博士生课程是《西方媒体理论》。1992年5月-8月赴香港中文大学英语系任访问学者,2000年3月赴新加坡开放大学讲学。
刘家琨,1956年生于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与重庆大学合并),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作品包括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四川美院雕塑系、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等。
主要作品:
犀苑休闲营地
何多苓工作室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接待与餐饮中心中国国际建筑实践展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
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
上海青浦区新城建展示中心
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
景度二期商业院街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5#-茶室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张晓刚美术馆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中心馆
苏新平,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在部队服兵役,1979年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 。1981年在集宁市文化馆。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研究生班,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重要参展:1990年13画廊(香港);1991年上海美术馆;1992年中国美术馆、红门画廊(北京);1993年FIRE STATION画廊(澳大利亚悉尼);ORANG画廊(美国亚特兰大市);1995年LKF画廊(香港);OIANGGL画廊(美国亚特兰大市);1996年苏新平10年版画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97年当代中国画廊(英国伦敦);夏玛利尔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苏新平油画展(北京红门画廊);1998年苏新平版画展(新加坡LASALLE-SIA艺术学院);苏新平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现代版画展(上海美术馆);1990年中国新人新作展(北京艺术博物馆);亚洲四国版画展(日本千叶美术馆);1991年札幌国际版画双年展(日本札幌);世界小型版画3年展(法国);大阪国际版画3年展(日本大阪);1992年中国现代版画展(意大利罗马);1993年台湾第6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台北美术馆) ;日本神奈国际版画邀请展(日本横滨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促进奖”提名展;1995年中国前卫艺术(瑞典哥德堡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澳大利亚MARIDIEN画廊);1996年中国现代版画展(美国波兰特博物馆);20世纪的中国版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博物馆);1997年内与外-当代中国艺术展(新加坡LASALLE-SIA艺术学院);墨尔本RMIT画廊和悉尼艺术学院(澳大利亚);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捷克布拉格RUDOLFINOM博物馆);来自中国新艺术,FLANDERS画廊(美国旧金山);(美国明尼阿波利期马可波罗画廊);1998年“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纽约MAX PROTETCH画廊);“中国新艺术展”(美国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和P·S·I博物馆);来自中心之国的形象-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芬兰LTSO ESPO画廊);与东方接近(英国BRUNEL大学);“内与外,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国艺术”,(澳大利亚赫伯特塔斯马尼亚艺术学院、PLTMDOLL画廊);1999年“中国新艺术展”(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亚洲艺术博物馆)。
1989年中国大陆青年版画家大展,第一大奖(三原色艺术中心);第7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牌(中国美术馆);1990年全国青年版画大展,优秀作品奖(上海美术馆);1991年北京-台北版画展,杰出奖(中央美术学院);1992年二十世纪·中国大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全国第11届版画作品展览,铜奖(中央美术学院);1994年全国第12届版画作品展,银奖(深圳)。
殷双喜,1954年8月出生,中国江苏省泰县人。 1991 毕业于陕西省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02 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历史与理论系,获博士学位。任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 《中国雕塑》主编,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专家组高级顾问,北京市城市雕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客座研究员,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特聘学术主持。主要著作:1998年《雕塑50年》,主编,香港,中国出版社;1999年《黑白画史》,总策划,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2001年《1979-1999中国当代美术》大型画册,副主编,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20世纪中国雕塑学术论文集》,主编,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年《穿越世纪——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副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主要撰稿人,澳门出版社;2002年《今日中国美术》大型画集,编委,主要撰稿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吴冠中全集》第4卷(油画)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现场:殷双喜美术评论集》,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历年来在《文艺研究》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画册、报纸上发表艺术理论与艺术评论文章约180万字。
张培力,1957年11月生于杭州,1980-198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2002至今 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活跃艺术家之一,曾参与筹建了重要的“85新空间”展和“池社”等团体,倡导“理性绘画”。1988年他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1995年开始放弃绘画,全力投入录像及相关摄影、装置艺术创作,不仅作品多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世界级艺术机构收藏,而且至今还保持着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个展、三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唯一中国艺术家的殊荣。他的录像作品关注于展现人与世界关系的悖论,以隔离而中性的立场,自由和深刻地考虑人与世界的关系,创造出了一个大容量的、综合性的、强有力的艺术体系。同时,他还潜心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催生和推动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重要参展:2006 “短语”,北京“Currents”艺术空间;作品:“喜悦”(双视频录像投影)“短语”(双视频录像感应装置)。2000 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艺术家空间”(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2006欧洲媒体艺术节,澳斯纳布鲁克,德国;“中国电站第一部分”,Serpentine画廊,伦敦;“创造历史- 中国八十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2005 “野蛮的入侵”(“Le invasioni barbariche”) 意大利圣杰尼亚诺“长青”画廊;“艺术制造艺术”,法国Le Fresnoy 国家工作室;“三人展(Shaun Gladwell / Tracey Moffatt / Zhang Peili)”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当代艺术中心;“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南京博物院;2004“映像生存”/ 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轻而易举”/上海拼图,挪威国立美术馆;“聚焦”/ 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来自Haudenschild夫妇的收藏, 上海美术馆;“超越界线”/ 上海沪申画廊;2003“紧急地带”/ 第50 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快乐:艺术及生活的生存指南”,东京莫里美术馆;“第十届影像双年展”,日内瓦;“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打开天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02“ 暂停”/韩国光州双年展;“圆圈中的魔术”(8视频8画面录像装置)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广州美术馆;“润化”/ 亚太媒体艺术节,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2001 “电视-视觉”,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宫;“生活在此时”,柏林国立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复眼”/中国录像艺术,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卢明德艺术馆;“媒体-城市 汉城2000”,韩国汉城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双年展 2000”,上海美术馆。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