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11年成都双年展主题阐述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1-09-22

作为成都着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背景下举办的一个综合性(艺术、设计、建筑等)展览,2011成都双年展将主题确立为“物色-绵延”,意在向人们表明:我们的世界是由心物构成的可见世界,我们提倡的现代田园城市是使这个世界朝着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类要求发展的社会环境,“绵延”意味着人类文明在延续中的演变,其中更是对这个环境起着根本性作用的文化与艺术层面的提示与建设。

 

2011成都双年展,立足成都背景和中国特色,拟邀欧洲、美洲、亚洲的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30余名中外艺术家参展,涉及美术、设计、建筑、戏剧、民间艺术等多方面领域。根据市场经济背景下现有文艺体制的特点,2011成都双年展采用“政府主导,专业机构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坚持学术性和影响力的有机结合及互相促进,为之后的成都双年展的举办奠定高水准的基础。

 

策展理念:物色-绵延

 

物色: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写到:“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随物婉转”、“与心徘徊”是在揭示创造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绵延:

 

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提出的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是相对于用钟表度量的“空间时间”而言。绵延作为真正的时间,柏格森认为唯有在不断积累的记忆中方有可能存在,其要义在于不断地流动和变化。

 

物色-绵延:

 

2011成都双年展是在成都着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背景下举办的一个现代性展览。“田园城市”首先指向了两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一个物质层面,一个精神层面。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在《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一书中提到:“我们是否能够建立一种社会,使人人享有艺术和文化,并以某些伟大的精神目标支配着人类的生活?”

 

“田园城市”并非只是一个城市形式,还被希望有一个城市精神与之相匹配。这也完全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物色》篇中提出“随物婉转”、“与心徘徊”,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田园城市”要求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在时间中的空间变化,还应看到观念之间就如同物质对象之间一样也存在着同样明确的区别,这样把思想同化为物体其实就是把不占空间的存在作为空间来理解。并且,两种空间“具体绵延的各种因素是相互渗透的”(柏格森)。在后现代文化理论中,绵延在不可见层面上的变化比在可见层面上的变化更为惊人。

 

2011成都双年展的主题定为“物色-绵延”,正是意在向人们表明:田园城市是可见的空间变化,绵延正是对这一空间起着根本性作用的文化、艺术等空间的不可见层面的提示。“物色-绵延”之“物色”即是在人类意识中对“田园城市”的呼应,这里的“绵延”意指传统的过去性以及当下性的存在。“物色”借中国词汇,与建筑展的“物我之境”以及设计展的“谋断有道”相契合;“绵延”在现代艺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与艺术展之“溪山清远”的古今之思相暗合。同时,“物色”与“绵延”中西合并、古今相交、巧妙互渗,作为成都举办的双年展主题,又共同构成了对成都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真实而有力的注解与呼应。

 

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策展理念

 

2011成都双年展当代艺术展主题——“溪山清远”,呼应2011成都双年展的主题——“物色-绵延”,一方面,强调人类生存中心与物的关系,为身处城市而寻求田园的心灵提供平衡,一方面,展览传达出的对古意与气质的思考本质上诉说着人类在心理时间层面的积淀。中国人自古重自然,诸种文论画论也要求我们既要以自然的方式生活,又要以人的方式生活。人们往往认为山水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文化滋养着我们的精神,而实际上,在潜意识深处,影响着我们意识层面的存在远远大于意识层面,而这些存在又多半源出于山水,我们对自然的力量感到神秘,其实就是潜意识里对自然的信赖。2011成都双年展当代艺术展以“溪山清远”为题,借其古意,言说的不是一个观念,而是一种文化生态与视角。矛盾的时空维度本易使人陷入迷乱而不自知,对传统文脉的喜尚却于此时显示出其独有的和谐: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被各种现代因素包裹的人们为何对古意潜心守护?活跃于现代艺术语言间的人们,为何选择阐释传统题材?“溪山清远”探讨的是人类传统意识的现时性,亦是对人类生存当下性的描述与启发。

 

“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是“物色-绵延:2011成都双年展”三大主题展之一,是在成都市全力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背景下举办的具有专题性、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主要思考并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意识的现时性、中国当代艺术解读中的潜在认同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中新的阐释方式。

 

“溪山清远:当代艺术展”由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吕澎策划,命名为“溪山清远”,是借用了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夏圭的画作《溪山清远》之画名,展览分为三大板块:“溪清:流动的丰富,顺应的灵活柔性”、“山远:亘古的沉重,距离的限制与角度”、“路岐:人为的努力,交流与出入”,这三个板块无论是从物质自然上、作品创作上,还是思想境界上来说,都是山水这个命题最主要的要素,它们出于山水自然而非先入为主的强加,所指却是心境与气质,静动、虚实、轻重、柔刚皆蕴含其中。展览将邀请国内外约50位著名艺术家以他们的水墨、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形式的作品回应气质与绵延、传统意识、当代书写等极具历史意义的命题,展现当代人的文化生态。同期的学术活动也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与阐释提供数十万字的专业研究成果。以温润淡薄的“溪山清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创作、理解与阐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谋断有道:国际设计展策展理念

 

自工业革命以来,设计一直被认为是服务于委托人的一种专业,在它赖于发展的资本主义体系里,这种雇佣关系的限定一直使它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无法彰显。而在另一个社会模型例如社会主义体制中,它则被认为受雇于更加庞大的国家机器,从而沦为生产和宣传系统的构件,主体性和独立性更无从谈起。设计到底是什么?它的自由何在?就算是包豪斯这样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狂飙突进的设计智库和教学机构,亦因为这个专业本身的功能性限制而无法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降,新型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设计也一直在找寻它更激进的社会角色。自旧金山兴起的迷幻视觉设计在药物和音乐的混合效果中找寻到一种新的视觉美学,它的自发性体现在对时代叛逆气质的塑造;伦敦的Archigram建筑小组则努力挣脱传统建筑业的雇佣关系,在众多纸上实验建筑项目中构建他们激进的乌托邦,偶有机会也会以粗砺的清水混凝土风格冲击华丽的商业建筑;而时装设计师们多数走上街头,从亚文化中吸纳养份,设计了大量无用但充满了尖锐思想的服装;在产品领域或者是日趋发达的科技领域,设计师们和科学家们携手合作,结出许多打破传统设计分类的硕果。设计一直在寻找……

 

在试图建立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同时,设计渴望能进一步超越它一直受限的物质层面,从而进入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的高度——它的终极功能,是从社会营运、精神构建、制度创新等多个维度参与社会运动,带领社会进步,而不再是仅仅是应对日常生活的细琐需求。社会工程,在著名艺术家波依斯那里被表述为“社会雕塑”,它不再只停留于坚硬的物质世界,而是介入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软体”。这种趋向在互联网诞生之后更形壮大。在当代的复杂语境中,设计就是对日趋紧迫的社会问题的谋断和解决,它在一种崇高的精神原则(这里,我们姑且用一个古老中文词“道”来指称它)的开掘中最终会寻得设计的真正自主和独立。

 

“谋断有道:国际设计展”是2011成都双年展“物色-绵延”这一大主题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主要探讨设计如何回应急遽变化的社会现实的大型国际设计展览。它由大声展创办人、曾是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的欧宁担任策展人,将邀请来自产品、建筑、时装、视觉和新媒体五大设计领域的国内外约30位参展人,利用设计创作对展览主题做出实验和回应,同时也将举办一个有众多国际知名设计思想家、评论家和设计机构主持人参与的主题学术讨论会以及一系列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见面会,和公众一起讨论设计如何为社会服务。在这个展览中,欧宁将发挥其一贯的策展风格,除了在展场的实体空间带来可入驻人们的记忆、延长心理时间停留的作品外,更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工具,形成线上纪录、评论和分享空间,创造一种灵活的、具亲和力的互动展览模式。

物我之境:国际建筑展策展理念

 

2010上海世博会首次把城市作为主题,关注未来和谐城市的建设,探索“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可能之路。2009年底,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是: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这就提出了在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资源的集约利用等要求。在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计划背景下,这次国际建筑展旨在学术层面上对不同定义的“田园城市”中的建筑现实进行一次探索性、批判性的尝试;在实践层面上推进建筑业界、城市管理者乃至社会大众进一步的思考,并对成都城市建设的未来给与建设性的应答。

 

“物”与“我”代表了传统中国对主体与客体之对立统一的立论与讨论,在本届建筑展中落足于构成人居环境的“田园”、“城市”、“建筑”之间,及其与人的联系、对接、相互作用。“物我之境”谈的是主客观界限的消失,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结合,唯物与唯心二元的超越,形式与意境的一体,有与无的轮回。做为成都双年展的建筑主题,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以中国诗学、哲学与美学理念为题的建筑展。

 

“2011成都双年展”将于2011年9月30日至10月30日期间举办,作为三大主题展之一,“物我之境:国际建筑展”将在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同时开展。此次国际建筑展诞生于成都确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目标之时,具体将围绕“物我之境——田园/城市/建筑”的主题,指向成都的建设,放眼历史中与国内外的研究和案例,进行搜寻、探索、争辩、梳理、设计、展示,在展览内外保持一贯对“物我之境”的求索。面对一个兼具自身条件孕育、政府政策推动,呼之欲出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从如何探讨和探索命题本身出发,展览被解析拆分,意在抵抗单纯陈列作品,从反观历史开始,由语境的建立展开叙述,在开阔的视野下枚举多样性的可能,对既有经验的掌握支撑发散的探索,力求借此打开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并有益于现实的认识和实践。建筑展的策展团队秉持学术性和文化性为核心特色,使“物我之境”的主题抽丝剥茧,呈现为调和统一的整体。
 

 


【编辑:陈耀杰】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