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家在场"——那神奇一刻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TIER 2011-11-22

阿布拉莫维奇

 

“隔着一张桌子,当曾经生死与共的恋人坐在对面的凳子上,她突然潸然泪下,两人伸出双手,十指相扣……”这就是2010年玛丽娜 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艺术家在场”回归展的情景。

 

对面那人叫乌雷,1975年,阿布拉莫维奇与其相识并在一起生活和创作了12年。1988年两人分别从中国长城的两端出发,最终在最后在位于山西省的二郎山会和,但是这件名为《情人——长城》的作品却成了两人分手的一种祭礼。

 

当两人分别22年后,再一次在作品中对视而坐的那一刻,阿布拉莫维奇再不能一直内心情感的流露,突然放声哭泣,两人共同伸出双手扣在一起。此时的在场,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紧紧结合在一起,也就在此时作品达到了一个至高点。两人内心在复杂与空白的思绪中往返穿梭,昔日的平静、深沉都被活生生地生活气息打破,眼睛互相叙说着无言的岁月沧桑,时间凝固,世界则被她们的再次融合而抽离。或许她们共同回到了彼此相识相恋的那一年,或许她们在共生前行的岁月中游荡,或许她们共为长城那别离的拥抱而伤感……

 

在三个月的700个小时里,与1400多人对视并感受对方各种情绪的变化,唯有这一次她情绪变化的如此迅速和剧烈,他们在作品中,同时也在生活中,而此时第一层面的是现实生活,其次是作品,但作品又在现实中生活中升华,没有人可以分清哪部分是现实,哪部分是作品。

 

“当他坐在桌子对面的那一刻,也就是现实生活与艺术结合为一体的一刻,就像是为我们一起工作和生活的12年而准备的一样。对于我以及观众们来说,那真是神奇的一刻。”阿布拉莫维奇说。

 

700个小时对艺术家来说,是一次美妙的旅行,她不仅在经验着自己,同时,也在经验着别人。欢快、悲伤、喜悦、痛苦……,全在都在这里弥漫。在经历了严重的身体和精神变化及转化之后,阿布拉莫维奇认为自己看待自己生命跟以前完全不同啦,这一定也在验证着她在2009年荣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双年展终身成就奖”时的获奖感言,“艺术家不仅应当思考自己如何活着,也应当思考如何死去”。

 

“欢乐并不能教会我们什么,然而,痛楚、苦难和障碍却能转化我们,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同时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于当下时刻的至关重要。”阿布拉莫维奇在作品中一直在追寻这样的美学实践,她总在试图去触摸精神,剖析精神,探求精神的的深度,在她这里,观众不再能看到过多的形式带来的表面的强烈刺激,作品本身在日常性的行为中却强烈震撼着所有在场者的心灵。

 

尼采曾如此来感叹日常生活: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是自己成为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能够基础三次果实,而其他一些人则只会追逐命运之流,逐时代和国家变幻之流,就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上面飘来飘去。当我们观察到这一切后,我们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人则是化神奇为腐朽,绝大部分人是后者,前者则为数寥寥。

 

阿布拉莫维奇则为后者,“艺术家在场”不仅仅是此时的在场,同时也是过去和将来的在场,这里的场更可以表示为一种场域,它越过时间和空间,存在于艺术家和与之互动与观众延续的记忆之中,或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日常中自己最熟悉的事物突然变得如此不同,浑身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并与自身一起共同经历着一场精神之旅。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