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中国艺术品市场较之前几年的火爆呈现出“缩水”态势,诸多拍卖行出现了成交率和成交额双双回落的现象,很多藏家和投资者也持观望态度或出手谨慎,艺术品市场弥漫出一股强烈的“危机”。
日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根据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2011年春秋两季大拍的情况及其公布的数据,以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情况为代表对2011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状况进行了述评。述评认为,2011年全年,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先扬后抑的局面,春秋两季落差较大。但从整体上讲,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仍然实现了调整中的增长。
传统书画板块仍是市场主体
2011年,上述10家公司在春秋两季共举办了451个专场拍卖,成交56998件(套)作品,成交率为75.15%,成交额为372.0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4.57%,但增速较2010年的180%回落较大,趋向平稳。其中,秋拍与春拍相比,各拍卖企业的成交额和成交率有所回落,但年度总体增速基本正常,属市场发展中的正常调整。
传承有序的书画精品在近几年一直为投资和收藏者所青睐,这一点在2011年尤为突出,中国书画依然占据整个拍卖市场的绝对性主力,在10家公司的成交份额中占62.35%。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 10家公司在去年共上拍中国书画作品24842件(套),成交19807件(套),成交额为231.98亿元,同比增长33.58%。其中,古代书画成交额占27.27%;近现代书画成交额占66.77%;当代书画成交额占5.95%。加之中国书画2009年和2010年各占拍卖市场总成交额65.5%和72%的记录,中国书画在拍卖市场上已毫无疑问地实现了“三连冠”。
中国书画缘何有如此巨大魅力而长期占据拍卖市场之首呢?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给出了原因:一是中国书画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艺术品,存世量较大,历代名家知名度广,艺术价值高;二是与器物相比,中国书画的交易市场集中在国内;三是比起瓷器或杂项艺术品来说,中国书画易于欣赏,受众面大,新进入的买家通常会从中国书画入手。
企业多元化竞争推升杂项门类
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下,各拍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都已意识到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思路,努力挖掘市场价值洼地,拓宽艺术品的门类和经营方式。
不难发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拍品结构在2011年实现了更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各大拍卖场上,瓷玉珍玩、文房清供及家具、古琴、古典家具、邮品钱币、紫砂茗具等门类均有突破性发展,一些以往仅纳入大类专场的拍品门类如今也闪耀成为一个亮点专场登上舞台,一些以往未曾或很少入列的拍品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公司的拍卖中。如西泠印社推出的“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 “中国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和“中国首届历代紫砂盆专场”,就延续了其一贯提倡的文人情怀、文人生活的经营理念;而北京华辰秋拍推出的“苏绣艺术精品专场”、上海朵云轩推出的“名家篆刻印谱专场”、北京保利推出的“清代宫廷服饰夜场”等,也都是拍卖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体现。
述评最后认为,拍卖行业不仅在经营层面迈出了多元化步伐,其领域自律和市场规范也有不同程度进展,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中拍协曾先后推出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启动了“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评定工作”,发布了《2010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等,在加强自律、规范业务流程、加大信息披露等方面做了努力。但诚信问题的解决需要市场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委托方和买受人的参与,仍任重道远。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