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乐按:前两天收到了许宏泉兄寄来的由他主编的新一期《边缘-艺术》杂志(复刊第2期),感觉其中一篇《向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请教100个问题》的文章挺有意思的,于是打电话到编辑部说想在我的博客上转发此文,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并给我发来了电子文本。
《边缘-艺术》一直以敢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而颇受艺术圈读者欢迎。他们复刊第1期上便刊发了一篇质疑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文章,在美术界引起不小轰动,而这一期紧跟着又推出此篇有关中国国家画院及其院长杨晓阳的文章,相信定会引起读者关注的。我在这里转发此文的目的是让广大网友看看双方倒底谁说得有道理,也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杨晓阳毅然挥手三秦阔步晋京高调主持国家画院。他踌躇满志,阔斧大刀,推行“大美术”理想,国、油、版、雕等八大院相继挂牌,以建立“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为壮语豪言,并一二三四五六七地提出一系列“全新的”美术主张。有人说,至此,从中国画研究院到中国国家画院的“中国特色”的“大拆迁”工作已全面展开,一座全新的“美术新城”将在中国画研究院的旧址上“拔地而起”。 “扩张”不仅如此,据说院长和他的班子又着手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圆明园、天津盘龙谷、上海外滩、广西桂林等地方全面“征地”,大上“项目”,频频动作,花开遍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像杨院长这样“雄心大志”搞美术的官员真是若徐悲鸿称张大千“五百年只可一遇的啊”(大意)!对此情形,有人叫好,有人质疑。据不完全统计,彼此彼此。叫好者认为杨有魄力,是干大事的;质疑者认为这些做法有搞“运动”之嫌疑。
于是乎,我认真地学习了院长的相关讲话、报告等等,希望从中找到正确“答案”,然而,我彻底地崩溃了,一个字“晕”。针对杨晓阳院长的一些公开言论及媒体对国家画院的相关报道,现整理出以下100个问题向杨晓阳院长请教: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将‘中国特色’总结成了‘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三个方面。‘大美术’是‘中国特色’的内容,‘大美院’是‘中国特色’的形式,‘大写意’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01问
遥想当年秦始皇兵戈铁马七雄并统一国,此“大”志乃三秦大地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大固雄也,然则,只言“大”,不说精、专、深,岂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啊?具体地问:江苏的点在“金陵画派”,广东在“岭南画派”,难道他们就不是“中国特色”了啊?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是中国最早期成立的“国家画院”,如今是否将要“被大化”了呢?
在国家画院官网“画院简介”中有如下文字:在30年历程中,中国国家画院的发展与建设融注了四代院领导的心血,彰显了四任院长的中国画传统,李可染院长倡导“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面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刘勃舒院长提倡“继承与坚守”;进入新世纪以来,针对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西化风潮,龙瑞院长提出“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在通过对当下美术现象的深入调查研究后,以杨晓阳院长为首的第四代领导班子强调“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的建立,提出“大美为真”的学术理念。
002问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前三任院长的学术主张都非常有针对性,李可染告诉我们如何学“传统”;刘勃舒说出了中国画家对传统应有的态度;龙瑞则认为中国画创作必须要向传统“回归”。而如今,国家画院的“学术理念”不再“明确”,变的“虚”起来了,只言“美术”之大,不说绘画之本体,遑论“中国精神与中国风格?”更何谈“中国标准”?
003问
“大美为真”,玄而又玄,此种提法是为了解决当下美术界存在的何种现实问题?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难道千百年来中国画史一直走错了道,我们要重新开始要解放吗?
004问
还有,对于一个单位,特别是文化单位,每任领导都要提出一套“理念”吗?这也是“中国特色”吗?我们为什么总是要以“新”覆“旧”,大搞“拆迁”,追求“政绩”?“血脉”总是被“割断”,生命何存?
005问
“大美术”的方针是否已纳于“院法”,否则,如果有一天杨院长升迁,院长易人,继任者若又搞“拆迁”,岂不枉费院长一片苦心,劳命伤财(才)了哇?!
“美术在人的生活中是一件大事。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人的举手投足、衣食住行、生存环境、所见所遇,无一不与美术有着直接的关系。”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06问
画院所研究或创作的“美术”到底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娱乐”?
007问
目前国家画院的画家的创作谁是为“人的举手投足、衣食住行、生存环境、所见所遇”服务的啊?
008问
精神与实用乃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国家画院到底以哪一个为发展方向?
009问
“咱们的老百姓”有几人可以消受得起国家画院画家的画呀?
“美不仅是人类的本能,还是人类的目的。人类社会的全部生产、建设行为都是为了实现‘美的生活’,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最终目标就是‘美’——美的世界、美的自然和谐、美的社会关系、美的生活。发展是实现美的途径,和平是维护美的条件。”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0问
这一观点不就是当年蔡元培先生“以美,美育代替宗教”的翻版吗?人的终极关怀只有通过对信仰的寻求去实现,这是生命诞生以来,人类所渴求的唯一理想。院长总是将任何一个具体的问题,形而上之,大之,大到无边无际。您这一番咋就像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呢?
“美术发达的程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1问
我们现在的美术有宋、元时期的好吗?如果没有,我们 “文明”建设就靠国家画院等院子里的画家们来达标了哇?
“美术可以兴国。”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2问
哪个国家是因美术而兴起的?赵佶的美术功夫了得吧!国兴了吗?你们有木有算过现在我国的美术占了GDP的多少呢?
“大中国需要大美术,需要‘美术的生活’、‘美术的中国’。” (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3问
如何实现“美术的生活”?“美术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中国?纵观历朝历代,横看全世界,都有谁在过“美术的生活”?哪个国家是美术的国家?
“在一个民族摆脱了外辱内患、温饱之忧以后,对美的追求和尊重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正如墨子所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对于一个个体的‘人’,他的全部生活的‘美’的程度,就是他生命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4问
您这里说的“美”是指“美术”(画画)吗?如果不全是,那么多“美”事是国家画院能够担负得了的吗?翻翻美术史,远的不说,明季渐江、石涛、八大,清季民国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哪一个不是在“外辱内患”中崛起的呢?墨子之“美”是美术吗?孔子还说“温饱思淫欲”呢!
“美术学院应该承担着所有关于视觉‘美’的功能。”(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5问
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都要划为美术学院的分院吗?
“‘大美院’的涵义:(1)规模大;(2)学科全;(3)层次多; (4)形式活;(5)用人制度活;(6)教学方式多;(7)资金来源宽;(8)内部结构紧;(9)具备美术综合功能。”(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6问
规模大,难道要搞人海战术?规模大了,“位子”自然也多,很多人事关系也就好摆平了。形式活,难道有七十二变,一百零八式?用人制度活,这话只有蔡元培、胡适之敢讲。资金来源宽,广进财源,美院要转企啦?这样搞,最终中国岂不一个美院就大而全了?
017问
对于一个美术院校来说,是你所说的123456789重要,还是教好学生重要?
“在比‘规模’更高的层次上,‘大’体现为美院的学术宽容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美院’在学术层次上,应该将‘开放’与‘保守’、‘古今’与‘中西’兼收并蓄,允许二者同时存在。”(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18问
还是大,不厌其大,大大泡泡糖的“大”,大开眼界的“大”,直“大”到天荒地老吗?如此“大规模”招生,这些热血“美术青年”毕业后如何就业?难道站在大街上享受“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美”吗?统招那么多的学生,又不统一分配,现在的学生真是可怜,本科读完了,不敢走出校门,考研,再考博士,博士完了也不一定有地方去,于是再圣斗士,大力士,难道要成烈士不成吗?坑爹啊!
019问
终于提到“学术”了,可就是不说高度与深度,而倡导学术的“宽容度”,一个院校要既“开放”又“保守”,既“古今”又“中西”,到底是古是今是保守还是开放呢?请问这样的学校有特色吗?
“造型方法,即造型四步。第一步:写实。第二步:取舍。第三步:变形。第四步:忘形。”(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20问
画家必须要经历这四步吗?历代画家中哪一位画家经历过这四个步骤?徐渭、董其昌、石涛、八大、吴昌硕、黄宾虹哪个“写实”过?徐悲鸿、刘文西有“变形”、“忘形”过吗?按这四步走下去,走下去吧,就是“变形金刚”了耶!
“对于现当代主义艺术上的创新,我们也要非常关注的,而且要好好学习。但是,对当代艺术中推销的美国人的价值观,我们不能认同。”(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21问
“美国人的价值观”是平等、自由、人权、法治,您不认同的“美国人价值观”是什么?
022问
国内哪一位当代艺术家是在“推销”美国价值观的?是传销还是直销啊?您的“价值观”又是什么呢?
023问
从徐(悲鸿)院长开始,我们不一直在推销前苏联、法国的“价值观”吗?难道你可以欧,人家不可以美了?
“我们这一代经历这么多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精神,但有些年轻人他完全是代表他个人,他没有站在国家角度。你让他来代表国家的时候,他不会这样子的。”(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24问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具体指的是什么?我想代表国家,告诉我,我应该朝谁要这个权利呢?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025问
您的“国家角度”(发展方向)是经过何种程序论证决策的?如果我们沿着你定的“角度”走下去,结果要是错了怎么办?
026问
这一理念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国字号美术单位认同吗?您能代表他们吗?如果他们不按你的思路干,是否代表他们没按“国家”的方向走?
“以中国的标准,美国大多数作品的水平就在60分以下”(见《广州日报》2011年11月19日)
027问
美国的波洛克、德库宁能及格吗?
028问
以中国的标准,毕加索、梵高能得多少分?
029问
您如何向世界推广这个“标准”?美国人会按你的“标准”去干吗?如果不会,自作多情、一厢情愿,说说快活有什么意思呢?窃以为,以中国艺术的现状为标准,美国当代艺术家个个都是大师!
“西方美术‘以真为美’;中国美术 ‘以美为真’”。(见《广州日报》2011年11月19日)
030问
“真、善、美”,不“真”能美吗?八大山人的鸟“美”吗?罗两峰的鬼“美”吗?
031问
画家到底是需要“真”还是需要“美”?
“画史上很多名作出于画院画家之手,可以说中华传统不灭,画院在艺术方面的传承也起了重要作用”。(见《广州日报》2011年11月19日)
032问
在画史上到底是“院体”画家的贡献大,还是民间画家贡献大?院体画家的谄媚倡优,野逸画家对人性自由的追求,美术史难道不一目了然吗?
033问
范宽、巨然、倪云林、徐渭、渐江、八大、石涛和吴昌硕哪一位是画院“养”出来的?
“美院应以培养学生为主,画院则应将中心放在创作、研究、引领潮流等方面。”(见《广州日报》2011年11月19日)
034问
是不是美术教育要照画院的要求去造就、提供人才呢?
035问
在研究方面国家画院建构了什么样的理论体系?在画院的“理论构建”中,为什么没有“艺术批评”呢?
036问
艺术创作要有“潮流”吗?
037问
现在是“大美为真”的“潮流”吗?
038问
有多少画家响应了这个“潮流”?
“从艺术家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专门针对市场,以卖画为生的;有生计无忧,自由创作,以‘纯艺术’为追求的;也有‘体制内’、官方的画家。”(见《广州日报》2011年11月19日)
039问
官方画家拿着纳税人的钱衣食无忧,他们就没去针对市场吗?官方画家很“自由”吗?他们搞的是“纯艺术”吗?
040问
吴昌硕、齐白石是以“卖画为生”的,他们就不“自由”不“纯艺术”了吗?
“徐悲鸿的表现方法是一元化,不是个性化;他表现的政治观念也是一元化的,不是多元化。但是作为国家行为当时是必要的。徐先生贡献很大,但不能一元化,要多元化。当时可以,以后笔墨要随时代。”(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41问
“多元化”是多数个“一元化”所组成的,没有“一元化”何来的“多元化”?
042问
既然“一元化”是“国家行为”,是必要的,为什么不好呢?既然“不能一元化”,为什么还说“徐先生贡献很大”,却不反思、批判他的负面影响呢?
“这种一元化,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写实的表现方法混为一谈了。其实,写实的表现方法我一直是赞成的,比如说达利的绘画方法,他是写实的,但他的观念是很个性的。而我们现在一说起写实画法,就把它跟现实主义连在一起。一说到现实主义,就一定是写实画法。现实主义不一定是写实画法,写实画法也不一定是现实主义。”(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43问
是谁把“现实主义”和“写实画法”这个美术常识问题混为一谈的?“一元化”的徐悲鸿有这样的说法吗?如果本来没人这样“混淆”概念,这不岂成了自己制造问题又解决问题了吗?
“目前来看,中国艺术非常清晰的文脉,在文化大革命是一种割断,现在要抢救它。但绝对地否定新中国艺术,我不赞成”(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44问
“文革”时代,政治画、宣传画,高大全、假大空有何艺术可言?它的惟一价值即可成为反面教材。记载着那个悖谬时代人的愚昧,艺术风骨的堕落,知识分子的软弱。人家德国人会把纳粹时代艺术当“国粹”吗?
“绝对地让千军万马走独木桥,都画这一个政治性画种,让美术学院一统全中国的美术,我也绝对不赞成。我是在美术学院的院长位子上干得时间最长的,我干了17年,但我反对这种体制15年了。我现在到了国家画院,我认为在国家画院重构这种系统就比较成熟了。15年前,我自己批判美术学院的体制,显得很没出有力量。”(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45问
这里,赞一个!但我还是要请教,院长是否想通过画院的“教学”这一部分来实现十五年来您所梦想的美术教育体制呢?
“引进了苏联、欧洲的办法后,千军万马全都走独木桥,八大学院成为全国性的整体设置的政府行为,一下子全部以苏联为基础,把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的功夫全部排斥在外,完全都是西化的体系,也给中国造成一个美术的断代,或断层,中华美术的文脉在这一代是割断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引进这个品种是成功的。而且在引进以后,也涌现出一两代大画家,创造了非常好的作品。用中国画的笔墨、西洋画的构图表现的一种价值观,也涌现出像黄胄等大家。黄胄他没有上过美术学院,但他是讲结构、透视、取景的,他是西画的路子,只不过是中国画的笔墨。方增先、杨之光就不用说了,后来这些活跃着的人物画家,大部分没有离开这个路子。”(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46问
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呢?是肯定还是否定?咋就让我们的感觉是先否定,再肯定。像雾像雨又像风。为什么黄胄出来了,美院就教不出一个黄胄啊?院长批判美院体制十五年,您还会继续坚持革命斗志吗?
“凡是盛世开明的年代,人物画就会繁荣;凡是异族统治,或精神专制的朝代,山水花鸟就发展了。艺术家的才能总得有一个发泄口,中国是这种情况。”(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47问
我不知道院长是怎样地研究画史的,如果你说的正确,我也可以答出一个结论,凡人物画繁荣,即艺术品格堕落,所谓艺术不过倡优之工具罢了。现在可谓是“盛世开明”的时代,人物画繁荣了吗?
048问
您是不是说,在这样时代,山水、花鸟画已没有出路了呢?
“我认为好的才是真实的,艺术的真应该是‘本真’,相当于中国的‘道’,比如说羊大为美,大羊为美。羊大的为美,羊小不美;健康的羊是美的,病的羊就不是美的;活的羊是美的,死的羊就不是美。中国人画鸟,要么是站在那儿,窃窃私语,要么是飞的,都是活的。西方人绝对把它打死,放在那儿画。我们画的花是折枝,从画面外穿插进来;而西方是折一个花,插在花瓶里,把它画完。水果,我们画的都是在枝上长的,他们是放在盘子里。”(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49问
“坏”的、“丑”的就不真实了吗?
050问
您的“大美为真”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大羊、小羊、病羊和死羊吗?
051问
哪个西方人画鸟绝对要把它打死?梵高画过瓶子里的向日葵,不美了吗?中国人画“清供图”不也是摘下的果子吗?艺术创作到底是画什么重要还是怎么画重要?
“中国绘画的写生,写的是生命,不是写的真实。西方以真为美,只要是存在的,他能够像照相一样画下来的,他认为就是美的。但是中国人认为活的、生命的、健康的、大的、肥的才是好看的,它才为美。”(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52问
莫奈、梵高、高更的风景是像照相一样画下来的吗?
053问
大的、肥的都是好看的、美的吗?您啊!念念不忘那片热土啊!从秦又到唐了。
“只画有生命力的、喜庆的、富贵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中国的戏楼、牌楼上的壁画故事,我仔细琢磨过,这些故事有道德方面的,有人文方面的,也有反映老百姓对于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所以,中国人的羊大为美已经奠定了基础,不是以真为美,而是以大为美,以好看为美,以实用为美。”(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54问
倪云林、渐江、徐渭、八大的画喜庆吗?富贵吗?实用吗?《说文》释美,羊大为美,不是所有大的都是美吧?美,善也;非指大也!
“中国的绘画跟哲学、世界观、人生论及认识方法有关系,于是就形成一种金字塔,我觉得这个金字塔的顶尖是写意。世界艺术就像一个三角形。底下两个角,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象。在这两个角之上的顶尖,那个尖角即写意。写实和抽象基本上是朝金字塔两个底角发展越背道而驰底边越长,按比例金字塔高度场面高写意画的空间越大。写实、写意和抽象,三者不是从现实到写意再到抽象的关系。写实和抽象是背道而驰的,两个越背道而驰,它的距离越大,这个金字塔的比例扩大,写意画的空间就越大。”(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55问
您的这个“发现”可能是前无古人的,请问写意不抽象吗?
056问
中国人不讲抽讲写,外国人不讲写讲抽。写实和抽象距离越大,怎么写意的空间却大了?写意不也只是三角形的一个“点”吗?三角形变大了,也是三者的“共同财产”呀!您是想证明写意更大吧?换个方法吧。
“无论是理论,还是画作,中国绘画完全是主动的,而且是中庸的。它没有找生活原型,也没有找画面背后的结构。在画面的布局方面,没有叫做构图,它就叫章法。这个章法就跟布阵一样,我想怎么布就怎么布,在色彩使用上,更是这样。”(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57问
西方绘画是“被动”的吗?章法和构图有何本质上的区别呢?构图章法是一种叫法不同,构图是静的,是“院派”作分析时的一种说词;章法是动的随机的,是一种创作过程,我同意院长的“理论”。
058问
中国画“没有生活原型”吗?刘文西先生的画木有生活原型?
059问
难道主旋律、现实主义都是虚构的?
“顾恺之画的人大于山,表示是有山,就行了,并不是透视。但在山水画中,他绝对没有画近处一个人把后面一个高的山峰挡住了。所以,在这些问题上,中国画是写意的。”(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60问
“写意”是中国画笔墨的高度概括,关于写意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探讨一下?
“在欧洲、美洲最早的岩画里也有写意画的特征。但后来西方逐渐向科学的、细微的、理性的分析艺术走了。”(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61问
西方没有写意吗?全部往科学的、细微的、理性的分析艺术走了?
062问
那么,西方的表现主义、印象派、野兽派又是什么?黄宾虹说:三十年后,中西绘画的精神相通。这不正是您所期望的“大”了吗?这是个多好的论据,您都木看见啊!
“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了解西方比了解我们自己要多得多。比如,美术学院的学生,问他梵高、高更、毕加索是谁,他当然知道。你问他石涛、八大、石鲁、傅抱石是谁,他不一定知道。”(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63问
你们西安美院的学生不知道石涛、八大、石鲁、傅抱石吗?美术学院那些教授们整天都在干些啥呢?
064问
美国考研要考中文吗?
065问
中国的美院招研、招博却要考外语,而古文竟弃之不考,主观上让我们的年青一代忘祖崇洋。造成这个现状,徐院长不应“打屁股”吗?多年后,中国的实力(经济的物质的)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第二,但文化的衰竭确是事实,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产生国际化影响,强大何在?
“两百年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军事的落后,大部分中国人在文化上没有自信。”(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66问
经济、政治和军事和文化艺术有多大关系?“落后”为何还出了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这样的大画家?
067问
上述指标“强大”了,艺术就一定能“强大”吗?
“但中华传统中美术和人、美术和社会的关系,我认为应该更加重视。因为中国人对绘画设定的最高目标是高于西方的,而且是整体的,不是段落的、割裂的。”(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68问
这个最高的目标是谁定的?是何时何地定的?
069问
“高于”的评价体系(判定标准)在哪里?
“中国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美术体系。中国画的概念也很复杂,从古到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现在的中国画,实际上它的观念跟它的手段经常是矛盾的。手段上使用水墨,但这个水墨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还是作为一种材料的水墨?”(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70问
“观念”是靠“手段”来实现的,它们俩怎么可能会“经常是矛盾的”?对水墨的理解偏差能作为它们“矛盾”的依据吗?“观念”、“水墨”这等时髦词一提即非“传统”,传统讲心性、讲笔墨,水墨是材料,笔墨是文化、是生命,不可混淆概念吧?
“中国必须发生像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的剧烈变化,文化才能突破超过美国。”(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71问
你说过以“中国的标准,美国大多数作品不到60分”,那为何还要“突破超过美国”?难道要往下突溜?
072问
我们的文化目标就是超过“美帝国主义”吗?
073问
文化也可以向体育比赛那样“你追我赶”吗?
074问
“剧烈变化”,何其耳熟,不就是干革命吗?徐悲鸿不是革过吗?文化大革命不也砸烂过吗?超美了吗?
“相比之下,继承比创新还是要容易。创新更难,面对经济社会,创新是要坐冷板凳的,这种有牺牲精神的艺术家也是最值得敬佩的,在画院系统尤其要提倡创新,为什么?因为画院系统的画家,他们的手段都比较高超。我到画院后,发现全国画院系统不乏画得好的,但是思想不够活跃,学术前沿不太关注。我们画院现在逐渐在发生变化,要把全国画得好的和最具创新的都集中到这里。”(见《中国国家美术》2011年第4期)
075问
“手段高超”重要,还是“思想活跃”重要呢?如果后者重要,画院是一群怎样的画家呢?不就是吴冠中说的“不会下蛋的鸡”吗?
076问
“创新”的林风眠、吴冠中坐冷板凳了吗?你说的“创新”就是“胡闹”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孙悟空从石头里“砰”地蹦出来,那也倒出大名了!再说历代能留下来的画家哪一个又是因为搞“创新”搞出名的呢?话不能也不必拆开说。
077问
为何非要把“全国画得好的最具创新(精神)的都集中到国家画院”
078问
文化艺术也要像中石油、中石化、电信、铁路那样搞垄断吗?画家们在别的地方创作就不代表“国家”了吗?
079问
国家画院目前有几个“画得好的”和“最具创新精神”的?
080问
艺术到底是“圈养”好还是“放养”好?
“‘不好’的,或者说过于‘自私’的作品往往引发反感。而在中国,太‘自私’的东西是留不下来的。” (见《广州日报》2011年11月19日)
081问
我晕!历代能留下来的作品哪一件是“大公无私”的呢?国家画院现在的画家的创作都是“好”的和“公共汽车”似的吗?
“危害社会、破坏自然的创作被视作小美,比如杜尚著名的作品‘小便池’,可以计入美术史,但它并没有什么作用?” (见《广州日报》2011年11月19日)
082问
美术作品的“作用”是什么?“小便池”进入美术史不正体现了其作用吗?
083问
毕加索“破坏”了人,李可染“黑”了山水,他们是小美吗?
“中国人强调‘文以载道’,这里的‘文’不是指文章、文化或者文学,而是一种艺术技巧。在中国,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表现深刻的内在道理和规律本质。据我的理解,中国的‘道’略同于西方的哲学,但超过这个范畴,‘道可道,非常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相当于人追求真理、追求本质的途径。在‘道’之上还有‘教’,‘教’是人在求‘道’的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所形成的学说。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四个层面之上还有一种‘无’的境界。‘无’就是没有界限,中国艺术有‘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自我更新技能,它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超越,并在商周时代就确定了无边无际、高深莫测的目标。(见《南方日报》2011年11月21日)
084问
您能不能不“无边无际,高深莫测”,让我们听明白点?您现在的“大”是受上述的“无”之启发吗?国家画院也是把“无中生有”、“无边无际”、“高深莫测”作为发展目标吗?
“其实中国美术从西方学习的东西很多。徐悲鸿的画之所以影响较大,正是因为贴近现实,而刘海粟的画更宏观些,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影响相对较小。”(见《南方日报》2011年11月21日)
085问
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为什么就不中了呢,“宏观”不是“大美术”的“大”吗?
中广网北京2011年6月27日消息:中国国家画院刚刚向社会公布了我国16名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名单如下(按年龄顺序):张仃、吴冠中、黄苗子、王伯敏、黄永玉、潘鹤、欧阳中石、钱绍武、杨之光、詹建俊、沈鹏、方增先、刘文西、袁运甫、邵大箴、靳尚谊。
086问
这些院士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按什么样的标准评选出来的?是不是和两院院士评选一样有“院士章程”?有专家委员会吗?有国家画院以外的人参与评选吗?
087问
国家画院“内部”几个人评选“院士”合适吗?文化部回应称(搞美术院士评选)是“国家画院的自主行为”,其他国字号单位是否也可照此来“自主”评选“院士”呢?“院士”评选几年搞一次?张仃、吴冠中早已过世,为何还出现在名单之列?虽然你们说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签的“协议”,人都死了,难道换两个人就找不到,这么难吗?
088问
“院士”们除“头衔”和“证书”外,有学术课题项目和研究经费吗?有研究团队吗?
“中国美术要突出民族精神,进而建立当代美术的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标准”。(见中国国家画院官网)
089问
“中国风格、中国精神”还要重新“建立”吗?如何建立?何为“中国标准”?“中国标准”的评价体系是什么?以后画家的创作都要符合这个“国标”吗?
中广网北京2011年10月31日消息:10月31日,中国国家画院代表全国300名大艺术家签约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其中包括杨晓阳、黄永玉等艺术家,标志着国内首个源头上杜绝赝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开建。国展美术中心总投资10亿元,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分二期建成,年底开业。其中国展艺术创作中心面积4万平方米,聚集中国的300位艺术家,创作室按超五星级标准建造,300间创作室分两期建成,首批创作室即将投入使用。国展美术中心计划最终建设成集创作中心、经纪中心等于一体的大型艺术产业中心,预计每年交易额将超过百亿元。
090问
这10亿投资从何而来?是国家投资还是企业资助?若是国家投资,是如何决策的?投资目的是什么?
091问
若是企业投资,其回报模式是什么?
092问
这300位艺术家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创作室是无偿使用还是有偿使用?这是否会加剧画家的“贫富分化”?画家是不是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中才能画好画呢?
093问
每年百亿的交易额是同谁交易,如何避免其可能成为腐败温床和洗钱机器呢?是不是只有在这里卖的画才不是赝品呢?
“‘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展’不仅是国家画院30年来创作成绩的回顾与展示,也是国家画院完备专业,以及八院成立后迅速凝聚各专业领军人物,引进人才后的首次集体亮相,同时也堪称中国美术界目前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一次重要展览”(中国国家画院官网)
094问
此次展览的作品,有哪些是在国家画院组织下创作的?当中大部分是非国家画院画家的代表作与成名作,怎么竟成了国家画院30年来的“创作成绩的回顾与展示”?
095问
你们的“规模最大、质量最高”是和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国展”在内的历史上的所有画展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吗?
096问
由国家画院举办的诸如“中国风格”、“东方日出”、“东方既白”、“写意中国”等几个画展,皆是“宣言”式主题,一个个都是由全国名家汇集的综合大展,“大”是否成了国家画院的唯一的“学术课题”(工程)?
097问
上述每次展览你们自己都说是“最好”的,可在画界及学界却听不到这样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
098问
同在文化部领导之下,你们的国、油、版、雕等八大院和中国艺术院研究院的国、油、版、雕等几个院的机构设置严重重叠,国家不是提倡机构改革(精简)吗?为何越“改革”越庞大?为何竟“改革”出了50多位院长、副院长、次院院长?国家画院只有不到100位的画家编制,却有如此“大”比例的领导阶层,这岂不是开创了一个“世界之最”?
099问
国画院聘请的128位“研究员”当中,陕西籍的占了近10%,仅次于北京(包括中直),排在了第二,陕西当下的国画水平是全国第二吗?这和您对陕西有着血浓于水的深厚的革命感情有关系吗?
100问
最后有个建议,你们是否会考虑将《大中国》作为国家画院院歌呢?
谢谢!谢谢院长的诸多发言给了我们这么的启发和思考的机会。也希望院长日理万机中可以对以上不成熟的粗浅的思考批评指教!咱们的目的都一样——为了艺术!(原文载于《边缘·艺术》杂志复刊第2期)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