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俄罗斯制造”?“中国制造”的一个讽刺注脚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杨棵 2012-03-06

谢尔盖-丹尼索夫和伊凡-科列斯尼科夫

 

2012年3月3日(99艺术网上海站 杨棵)下午五点,“俄罗斯制造——俄罗斯当代艺术展”在其他画廊上海空间拉开帷幕。展览呈现了九位俄罗斯艺术家的精选作品,这些作品有助于中国观众接触当下俄罗斯及其他地区画廊中常见的一些艺术手法和观点。

 

参展的九位艺术家是谢尔盖-丹尼索夫、伊凡-科列斯尼科夫、阿卡迪-纳索诺夫、朱莉娅-温特、陶茨-马卡切娃、奥尔加-切尼谢娃、瓦莱里-西科丁、塔季扬娜-扬谢维奇、亚历山大-戈洛斯基。这些艺术家有些常年生活在俄罗斯,有些在国外工作,他们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展出,也曾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比如阿卡迪-纳索诺夫,他以知名人物为主题的系列绘画已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展出作品以架上油画、纸上水彩、数码照片为多,主题涉及俄罗斯的政治现实、军事力量、文化、意识形态、民族等方面。其中有部分作品是在上海就地完成,如谢尔盖-丹尼索夫和伊凡-科列斯尼科夫合作完成的《上海制造№ -1,№ -0,№ -1》三联画。

 

著名策展人马腾-贝尔特1986年至2007年间曾担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策展人,近年来活跃于世界当代艺术策展舞台,并与中国当代艺术颇有渊源,他曾于2009年在巴西圣保罗策划了“杨福东在竹林”。开幕现场,中国艺术家杨福东亲临并参与交流。

 

马腾-贝尔特表示,俄罗斯生活和思想的某些方面会影响艺术家对主题的选择以及作品的基调,俄罗斯的现实有时如此极端,因此很难避免这种影响。本次展览的标题可以看作是给众所周知的“中国制造”标签加的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注脚。如今,许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却几乎找不到什么产品是“俄罗斯制造”。通过用“俄罗斯制造”这一标题来暗指国际知名的“中国制造”标签,展览试图对两个国家的艺术形态做一个比较。

 

两个国家的艺术教育都有共产主义背景,不久前还都在把社会现实主义作为教育工具,或者更精准地说,是执政党的宣传工具。当八十年代晚期所谓的“开放性”政策允许更多的言论自由时,公众和西方买家都大为震惊。许多买家来到俄罗斯购买大量艺术品,当中国艺术家从官方要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时,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在之前的几十年里,这些艺术家只能在特殊场合展示他们的作品,而如今这些高度原创性作品可以和更多人见面。但是,就在“开放性”政策实行之后,象伊利亚-卡巴科夫、科马尔和梅拉米德、普里戈夫这样的地下艺术家不想继续留在苏联,而决定移民。当然,也有许多艺术家留在了俄罗斯,继续用一种民间方式抵制为政策服务、满足官僚审美需求的艺术。这种反叛态度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艺术方向:一些艺术家继续进行概念化的创作,一些艺术家则开始使用美国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俄罗斯艺术家不仅马上明白了作品背后的商业“元语言”,也明白了其宣传作品。这些艺术家没有利用波普艺术的商业层面,而是将其与政治内涵糅合到一起。这样一来,共产主义的象征被一种充满了讽刺性双关语的语言呈现出来,公众很容易就能明白。通过这种现代的方式,艺术家们体会到自己的艺术是应对社会现实主义空洞的象征和语义的正确方式,这种解放也为青年一代艺术家用新的作品和理念来表达想法这一新浪潮铺平了道路。

 

近年来,其它画廊相继推出“第三眼——伊朗当代艺术展”、“日本当代艺术展”、“怀疑的悬置 国际当代艺术展”、“现实主义亭 国际当代艺术展”、“变形记 国际当代艺术展”、“其他的因素 国际当代艺术展”等一系列国际性群展,邀请国外知名策展人策展,还举办过不少中外艺术家的个展,关注领域除了绘画,还涉及多媒体、行为、摄影等,其不断扩大的国际视野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瞩目。

 

展览时间: 2012年3月4日至4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园区9号楼101

朱莉娅-温特

中国艺术家杨福东亲临现场并参与交流

朱莉娅-温特在开幕现场表演了行为艺术

展览现场

朱莉娅-温特的作品

朱莉娅-温特的作品(左),塔季扬娜-扬谢维奇的作品(右)

《上海制造№ -1,№ -0,№ -1》三联画

阿卡迪-纳索诺夫的作品

塔季扬娜-扬谢维奇的作品

 


【编辑:冯漫雨】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