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管怀宾
整个展览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展览大致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独立的水墨绘画;二是用水墨语言绘制的装置草图;三是装置或者影像作品。三部分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关系,就像是一座园子,所有的元素都互通关联,所以整个展览也可以被当做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塔园》:用带有记忆的热水瓶讲故事
个展《度园》当中的装置作品,使用的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件,比如热水瓶胆、电线杆……而这多少有些怀旧的概念在里面。“这些普通的物件其实是带有记忆的,比如瓶胆,这个伴随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东西,我把它当做是人的象征。我们小时候,每个人家里都会有好几个热水瓶,这些热水瓶的数量就好像我们的家庭成员一样。”管怀宾说,“不过它们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就好像回忆一样。看装置也和看画一样,有了一定的语言词汇就容易理解,像热水瓶这样带有记忆的东西,就是我做装置的词语,讲着有关的故事。”管怀宾使用瓶胆的量非常大,而现在生产的厂家又越来越少,所以经常碰到卖断货的情况,有一次他甚至把一个工厂里的存货给买空了。
这次展览当中,瓶胆出现在了好几件作品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叫做《塔园》的大型装置,两百多只瓶胆悬挂在钢架上,构成了一个3米多高的塔,闪闪发光;在展厅一侧的书架上,几百只瓶胆把书架填得满满的。“热水瓶非常脆弱、易碎,所以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这种带有回忆和紧张情绪的东西集中起来,会引发人们很多有趣的思考。”
《疲软的审美》:一呼一吸间看到自己的心灵家园
在展厅内,有一件会“呼吸”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一个银色太湖石形状的充气装置,伴随着数码控制的充气电机的工作程序,一会儿挺拔地竖立起来,一会儿又软绵绵地泄了气。
“这件作品的名字叫做《疲软的审美》,整个造型是按照我工作室写字台上的一块太湖石制作的。太湖石是古代文人的一种符号化的代表。用充气的装置来做太湖石,一会硬起来,一会软下去,这里面有一些审美疲劳的意味,当然还有各种其他的隐喻,不同的观众会读出不一样的内容。”管怀宾说:“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的构造,知识分子把自身的理想、遭遇,通过精心构建一草一木的园林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微观的小宇宙,这里的亭台、水石都有它自身更复杂的意义,而这也是文人观照自己、观照世界的窗口。‘度’这个字很有意思,既是一种思考,也是一个过程。我的这个展览就是想要大家在看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联想,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心灵家‘园’。”
《杭州跨年展·醒墨》已经行程过半,本周日,参展的第四位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管怀宾的个展《度园》将粉墨登场。继前三位艺术家各种让人开阔视野的展览之后,素来喜欢以“园”为主题的管怀宾,将以十件装置作品配合平面绘画,在三尚当代艺术馆(延安路52-1号)内构件一座独特的“园”,借以展现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的境遇。
《杭州跨年展·醒墨》旨在展现水墨艺术在当代社会当中的不同发展状态,所以6位参展的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相对于其他几位艺术家,管怀宾的《度园》,平面作品所占的比重要少得多,展览面积也是最大的,十件大小各异的装置作品不但占用了三尚当代艺术馆的常规展厅,还占据了前厅销售区域的一半以及休息区的整个书架。从前天午夜开始,管怀宾就和工作团队一起开始了紧张的布展工作。
装置当中同样有着水墨精神
“我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毕业的,虽然出国留学之后开始专注于装置的创作,但是传统文化和水墨对我的影响还是始终贯穿在我的作品当中的。”管怀宾的所有展览方案草图都是用毛笔绘制的,在本次展览当中也会一并展出,如果直观地观看,这些草图本身也是艺术造诣非凡的水墨绘画。
管怀宾早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上世纪90年代初赴日本东京留学,开始从传统绘画转向空间装置作品的创作实践,并致力于在装置艺术中探讨东方古典造园和建筑技艺、绘画中的美学概念和语言方式等。2009年,他在苏州本色美术馆举办的大型个展《过园》,同样是用装置作品通过园林的概念来讲述传统文化。
“讲故事的语言有很多种,但故事的精神内核却不会发生改变。我的装置作品当中也许看不见水墨材料,却同样能够感受到水墨精神的存在。”管怀宾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难说清楚的东西,但是观众们可以在这些作品当中找到跟传统文化之间的共鸣。”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