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oumena——形式与本体”展览现场
12年5月13日,“the noumena——形式与本体”在成都re-C(廊桥)艺术空间开幕。艺术家白宜洛、陈献辉、高伟刚、郭工、马杰、任芷田、邵逸农、魏言、细胞组合、于伯公以及赵弥参加了本次展览。展览将持续到 6月3日。
关于形式。“精神”与“形式”其实是圆融一体的;艺术原本就是承载了抽象精神的形式。深邃的思想,伟大的人格,高超的技艺,或者灿烂的文化,最终都凝聚在作品的形式本身。当形式具备了这样的穿透力,它也就回到了纯净的境界,与创作者的心连结为一体,成为内心的直接呈现,而不是理念的载体。形式是最表面的,可见的,却也是最深邃的。
关于本体。今天,很多艺术家和学者以为“本体”就是作品的“形式”,并将“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实际上,在艺术中,“本体”指向艺术家。它包含了艺术家的生命与创作的全部。“本体”也是抽象的,它有关艺术家的存在方式。但是,与特定作品所联系的“精神”不同,“本体”只能由一个艺术家所有承载了不同精神的作品所透露。因此,“本体”是可以生长的,艺术家的一生都在完成对“本体”的实现。
对艺术家来说,观念源于思考的冲动,思考的冲动演变为思想,思想最终放弃自身,转变为作品的穿透力,这是一种专注和纯粹的力量。可是,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反对观念的诞生,因为观念本身也可以是专注和纯粹的,并因此具备直达内心的力量。但是,我们需要看到,观念的生与灭,都不是为了观念自身的演变和发展,而是为了形式的凝聚。形式不是观念的载体,形式就是精神。
装置艺术的诞生和观念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虽然英国“YBA”的艺术家们早已经宣告了“观念的死亡”,但无论在欧美还是中国,艺术界对装置的观看方式始终是以观念为基础的,即便“观念的死亡”也成为一种新的观念。装置的诞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与“新媒体”有关,它并没有真正改变人们对“新媒体”的观看方式和思考习惯。
有趣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一些艺术家已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装置作为新媒体被天生就赋予的先进性。在他们眼中,观看装置的方式和观看古代绘画的方式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的创作依然以理念为基础,却在走向理念所不及的地方。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们需要的不是思考,而是观看。展览中的艺术家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本体”——也就是自我的存在——它不是一个理念,它就在作品里。
【编辑:冯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