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探寻武汉新兴收藏市场二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2-07-31

“潮流与传统”武汉论坛现场

 

在“收藏寻城记”成都站和长沙站圆满落幕后,7月29日下午,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雅昌艺术网联合主办的“收藏寻城记”于武汉马哥孛罗酒店再次扬帆“中国收藏文化发现之旅”。潮流与传统文化论坛主要是围绕着湖北省的文化传统,以及湖北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等两方面进行讨论。湖北省是一个有文化冲突但是却没有文化沉淀的省份,湖北的历史性格可以总结为楚文化、码头文化、黄鹤楼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等,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湖北的文化特质呢?这些文化特质对于湖北的艺术品收藏有什么影响呢?

 

朱文轶:从收藏看中国经济第四级

 

潮流与传统,大型地理文化论坛已经走过了两站,成都和长沙,“这几个地方有相当大的共性,都是文化根基非常的深厚,有岳阳楼、黄鹤楼这样非常标志性的文化地理特性的地理符号。”朱文轶说,前几天他正好看到了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的全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讨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是哪些城市,哪些区域构成的。“收藏寻城记到达的前三站恰恰都是第四级可能性的方向,包括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区,以武汉为核心支点的中三角区域,正好是我们走的这三站。成都和武汉的GDP在2011年都达到了6800亿左右的规模,长沙这几年在工业机械产业的推动下,工业增加值快速增加,连续几年超过20%,去年的时候工业增长值甚至超过武汉,所以使得它的经济总量大幅上升,成为前十的俱乐部,也成了第四级热门城市的侯选者。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潮流与传统的话题,从结果看真的是非常有远见,因为我们的前三站紧紧抓住了中国城市经济第四级话题,抓住了成长型,抓住了方向,也抓住了城市的未来,也让我们站在历史的厚度上讨论和深入这样一个话题。”


    董国强:文化与经济的第四极不谋而合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国强回应朱文轶关于经济第四极的讨论。
 

“在讨论路线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经济第四级的问题,但是我们选择的城市,从长沙到武汉更多考虑的是文化,考虑的是这几个城市的文化积淀,我们活动的宗旨就是想通过这个论坛,大家在讨论我们当地文化积淀对艺术品收藏的影响,过去所发生的影响,以及今天正在进行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论坛让大家去思考文化在艺术品收藏当中应该占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董国强提到,艺术品市场在今天虽然很火爆,但是问题很多,这是根源上的问题,这个市场的问题表现在下游,但是根源在于上游。“绝大部分人都是把艺术品收藏当做股票来投资,而不仅仅是从文化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去感悟它。其实我觉得我们也不用着急,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仅仅只有几年的时候,我们的艺术品投资,艺术品收藏市场在中国也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它是一个初级阶段,在一个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首先是以资金为主导,或者以市场为主导,说得直白一点,买东西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赚钱,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我们认为应该以专业为主导,到了再高的阶段就应该以文化为主导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艺术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高训禧:20年前带500万参加拍卖

 

资深藏家,武汉蓝光艺术博物馆馆长,武汉存古堂创办人高训禧回忆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刚刚恢复时,自己作为第一次大藏家在北京参加拍卖的经历。
 

“武汉的收藏历史和收藏的文化与江浙相比还有所不及,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重要的画家大部分来自江浙,湖北武汉有哪些呢,虽然不多,但是米芾大家都知道,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是我们湖北的。还有杨守敬先生,湖北宜都的,即便我们有这样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但还是不及江浙。中国的拍卖品市场大概在93年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当时第一场是瀚海拍卖公司举办的,当时的总经理秦先生已经不在世了,董总当时也是在秦先生周围一个非常得力的干将了。”
 

来自武汉的高训禧当时带了500万资金,“后来有人告诉我你的500万当时在中国是最大的买家,湖北武汉曾经是这一轮中国拍卖最大的买家,所以今天选择在武汉非常有意义。”
 

建立区域艺术与全国拍行的沟通渠道

 

高训禧回想中国拍卖17、18年的风雨历史,总结出来几个想法:这个行业是一个要有品牌,要有信誉,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够筑就的一个行业。湖北武汉下一步怎么样和匡时这样的公司加强管道的联系和沟通,这非常重要。“我今天很高兴听说匡时在中国的拍卖占第三位了,这不得不引起湖北武汉买家、收藏的高度重视,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加强我们两地的联络,今后为我们湖北武汉的画家、书法家,无论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留下一个版面。”高训禧表示,存古堂有限公司愿意做这些工作,组织一些买家,与匡时这样全国性的拍卖公司建立联系,希望把湖北武汉的这些画家、书法家、收藏家之间建立一种管道。
 

“我们过去收藏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赚钱,引导我进来这个门的两位一位是马先生,一位是刘先生,这三个人一下子就把我搞到收藏里面来了,不知道能赚钱不能赚钱,拿着一张齐白石还以为是假的,后来说齐白石花的牡丹画是可以动的,我说哪有这样的事情,但是仔细看齐白石确实是一个大师。但是现在投多了以后发现不能再像这样了,当我们的资金达到8000万的时候,如果再不为这个项目回报就不行了,现在是一种投资行为了。今天杜厅长也讲到,对投资收藏还不能单纯以这个,所以我们办了博物馆,我办了存古堂博物馆,下一步还准备搞杨守敬博物馆,都是想把湖北的文化档次提高一点。”

 

铸公:武汉的历史文物曾震惊世界
 

铸公先生提到,湖北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的很多文物出土震惊世界,例如编钟等等,屈原也是产生在湖北,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唐宋以来,都形成了很重要的文化影响。
 

联系到近代以来,现在说武汉精神是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有卓越的成就了,敢为人先更是突出。“我们湖北处在中部地区,更多是仓库储存地,是思想发源、艺术发源之地,但是很多文化人并没有在这里站住脚。其实近现代来看,明末清初这段时期,其中有一个知名人物就是程正揆,是湖北孝感人。又在湖北形成一个领袖的地位和形成他的山水画风,到江苏去了以后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金陵画派的开创人之一。”
 

杨守敬也是很大的学者,杨守敬在上海定居下来,有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作为外交使馆到日本,日本的影响更大,把大量的经史资料带过去以后,正好与中期的政治变革有关,开了一个新的流派,现代意识和现代派的东西。“这些人全部出去了,从近现代书法的角度和美术角度都是这样。”铸公先生还列举了诸多湖北在艺术和历史上的名人。
 

码头文化与湖北美术流派的扩散

 

铸公先生提到,“湖北的地域特征和形态确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我们现在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美术界要形成长江画派,这是我们自己在说,还不为美术界所认可。荆楚书派也只是作为一个理念提出来,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历史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团队的系统。武汉确实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其他的地域不同,推进到一个时代和一个时期的影响,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形体,到现在我们还是不够的。包括艺术市场的问题也是这样,高总这样比较早进入到艺术品市场进行投资和收藏的,开始他也是在做市场和经济,最终还是要从企业开始,收藏其实是一个文化艺术的认知技术上再来进行积累。”
 

其实传统有数千年数百年的历史,潮流其实有地域性和时期性的风格特征,美术而言有浙派、海派、岭南派,最终形成一个派一定是经济在一定时期高速发展而成的,海派在不到200年的历史中,很多并不是在上海老城的地方,都是江苏、浙江、扬州、镇江、嘉兴、杭州,一大批吸引到当年的松江,到上海,为什么?这个地方经济发达,这种流通和现在的时期非常接近,改革开放的这种状态,人们的理念,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政治的交流状态形成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状态和市场状态,经济蓬勃起来以后人们的社会需求就形成了。岭南画派也是一样,我们中部也是一样,是一个码头文化,我们留不住人,都是向往经济最发达对外扩散的地方,所以都去了上海、去了广州,这也是一个历史的特征。

 

肖安民:高新技术造就的亿万富翁成为潜在藏家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花鸟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肖安民谈到湖北的经济发展,“首先,从经济上来看,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历史阶段,这是从纵向来看,从横向空间来看,我们现在处于全国的什么位置,纵向横向定一个坐标。”
 

肖安民谈到,从经济上来看,现在湖北省和全国一样,有两个重要的转折性的东西,一个就是人均GDP过了5000美金,这标志着湖北现在已经整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阶段。另外,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这说明农村的经济形态进入到城市的经济形态。就武汉而言,武汉的人均GDP已经过了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如果人均GDP达到1万2千美金就可以进入高收入国家,“我们由过去以物质为主的消费历史时期跨越到物质、文化特别是加大文化消费的一个新的阶段,这也是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收藏市场的基础。”经济本身发展以后有一些买家,造成一些群体,“现在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很好,发展很快,并且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一下子变成亿万富翁,而且很多人对艺术品市场很有兴趣。另外,文化发展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来讲,现在文化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经济发展,在过去相对滞后的情况下,现在国家倾斜对文化的支持政策,文化加快发展。”
 

湖北的“水”文化传统

 

“我们在全国的十字交叉点,地理上是全国的中心,而且我们和湖南、江西,这都是楚文化的范围,也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的赣文化一个很重要的。这三个省构成了中三角,我们不提第四级,但是我们要成为新的增长极。湖北省现在专门研究文化的机构和人员归纳为十种,武汉市的文化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讲十几种,还有知音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水文化、桥文化等等,就城市来看,武汉市盘龙城是3500年前的城市,是中国最早的最具规模的城市。关于水文化,湖北是全国唯一号称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城,水的面积占武汉市的四分之一,当时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做湖北馆的时候也是以这个为主题,最后我们比较了很多,选择了水的主题,江湖联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江湖连通,通江达海,有包容性,开放性,水有流动性,我们不是小湖小河,是大江大河,不是无源之水,我们的文化有传承,还有鲜活性,有水就有灵气,这几个文化体现在艺术上也是这样,武汉地区的美术界有三老,他们有不同的风格,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有北京艺专、上海美专南京艺专,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艺术上用水用得好,现在的几个画家,包括周韶华先生,冯劲松先生,周先生的主要题材是画水,黄河、长江,冯先生最主要的题材是荷花,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它的艺术符号也是小红鱼,湖北省的洪湖荷花面积是全国最大的。”
 

武汉怎么变成区域性艺术市场中心

        

肖安民谈及上海,上海原来是一个小镇,1980年上海开埠以后成为一个十里洋场,画家都往这里跑,以浙江为主,全国的画家,包括杨守敬先生也在上海,在清末明初的时候。“我们现在处于这样一个位置,湖北的文化有包容性、有多样性,它不像其他的,不是没有个性,跟其他的单向性有所不同,体现在多样性,码头文化也是这样,湖北地理位置在中部,南北气候都兼容,南北人的性格兼具,艺术上是这样,在收藏上也是这样。现在来看收藏市场是北京,上海经济这么发达也无法跟北京相媲美,其他的市加起来市场拍卖也没有北京多。今后若干年内,在我们可以看见的几年内恐怕也没有哪个城市跟北京相比,我们湖北的收藏艺术市场怎么发展呢,可以伴随着经济发展,湖北现在已经是国家的区域中心,武汉现在向一级城市跨越,将来我们可以跟上海、天津、广州这样的城市一样作为一种区域性艺术市场中心。”
 

在他看来,湖北还需要走出去,湖北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外界基本不怎么知道,“我们问三老,都不知道,湖北画家有哪些,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李乃蔚先生,徐先生,他们在全国的一些重要的美术展览都得过大奖,得过最高奖,要走出去。另外,还要请进来,把全国的高端的拍卖公司,一些具有艺术市场操作的能力的人请进来,这次的活动非常好,这将会对我们武汉地区的艺术市场是一大推动。”

 

高训禧:汉派画家怎么走出来

 

资深藏家,武汉蓝光艺术博物馆馆长,武汉存古堂创办人高训禧谈到,
 

“前年我一次拍卖会上看到李乃蔚先生的一张回娘家,工笔画,我今天才正式认识他,过去不知道,我就举,5万多一点就买回来了,我当时心想这么好买啊。原来那是北京,不是我们武汉,我相信在武汉绝对买不到。买回来以后放在家里,武汉一个拍卖公司来了,这张画我们要拍,我说武汉有甚么市场,北京才卖五万多,他说我给你卖16万,我就同意的,签了合同,但是我觉得不对,我们自动调价,调到16万,结果拍卖结果告诉我16万多一点,几口就成交了,才五个月不到。像冷军先生这样的作品,虽然每次赚得不多,因为我们不能不谈盈利,不谈盈利拿什么去买呢?每次赚得不多,但是很好买,我没有压过一张冷军的作品,到今天为止我买了五六张。更多的企业如果对我们的汉派画家有关注的话,我们确实有一些水平不是很低的,李先生有一件在香港卖了40万,我当时还说武汉画家怎么还卖这么高呢?我们下一步要多做一些工作,把汉派画家包装起来,让我们运作,在不损害拍卖公司利益的前提下,给我们汉派画家留下一个空间,如果更多的拍卖公司效仿这个做法,我相信汉派画家走出去的时刻就能够到来。”

 

铸公:艺术批评缺乏资质认证

 

铸公先生提到,“现在是大众文化消费,大众收藏,其实收藏家都是精英,能够称之为收藏家的都有超一流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现在老百姓都进入到这个活动,投资到这个领域,这里面就出现了好坏难辨,真假难辨。刚才说到收藏家可以跟自己交流,技巧的问题,材料运用问题,颜料运用问题,这就是有鉴赏能力的艺术家,才可能出现好坏问题尽量的减少。这个工作怎么做呢?有这么都人热心这个事情,投入进去了,刚才樊枫馆长建议要建立艺术批评的机构,谁来做艺术批评家是要有资格资质的,现在没有这种资质,所以才出现难以界定艺术的好坏。”
 

一级市场也需要专业机构的评价

 

铸公先生同意董国强先生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功能的观点,同时他还补充:
 

“当然不能仅仅依靠拍卖市场,要靠我们地方的一级市场来做,仅仅靠地方的这些画廊来做还不行,还要依靠专业机构、政府机构来做这样的创作指导。”关于水的文化,铸公70年代在邓先生家里看到一幅画,“他说我最大本事就是敢用水,以前都是敢用颜色,没有敢用水,一系列湖北艺术特征就是关于水的题材问题,水的运用问题,艺术作品本体风格产生的原因问题。”
 

他认为一级市场的培育还要靠专业的机构的评价,包括艺术家的特征的分析,“鉴赏不是靠耳朵鉴赏,是靠眼睛鉴赏,眼睛下面是靠你的学养做支撑的。很多投资都是靠听,听人家的意见来做。”真正应该是“作品在前人在后”,一个知名的画家精品和普通的作品价差就很大,这里面风格的特征相差都很大。“齐白石在70岁以前的作品都不是很好,真正是70岁以后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一个反叛,用新的技术去创新,现在看来我们能够成就的这些老一辈,中年的艺术家也好,其实都是在传统重吸收更多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还没有彻底反叛掉传统基础语言和作品样式。培育我们地方的艺术品牌,培育武汉市地方艺术品市场,除了市场的管理机构,书协、美协、艺术学院、文化部门,博物馆、美术馆,政府,都是综合着力的事情,需要规划。”
 

铸公谈到湖北省美术馆新馆落成,将推出一系列大师的作品,比如说吴昌硕,“我们很难得看到这么多一次上百件作品让你看,从收藏鉴赏也是这样,包括笔墨问题,包括材质问题,原装装裱问题,都都是作品原始状态给我们的信息。武汉美术馆收藏作品展31日开展,提到公家和民间的私藏作品的问题,他们怎么收藏,我们这里还没有大的民间艺术收藏馆,也没有向社会公开开放,民间收藏者很多作品没有向社会展示,博物馆美术馆收藏一流高级作品的展示也是给人们提供鉴赏作品的机会,包括学术活动,以及相关制度的建立,这些都跟上,切实把我们湖北老一辈、中青年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推出来才有望。这几年老一辈也好,有成就也好,市场价位在不断的提升,但是还和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有很大的差异。匡时公司这次来到也是提升艺术品评论工作,艺术品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肖安民: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断裂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花鸟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肖安民谈到艺术品市场的问题。
 

“问题出在下游,原因在上游。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问题是单方面的,具体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原因,有外部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有现实的原因,内部的原因也是各个方面的。”他认为现在社会的浮躁不是整个艺术市场的,急功近利和诚信缺失也必然会反映到艺术市场上来,这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因为国家在1949年以后是没有艺术市场的,艺术市场不是连续下来的,那时候只有荣宝斋等,集体的工艺美术厂,出口的书画,而且那时候的价格非常便宜,现在保留和交易的字画在那时候都非常便宜。“在上海美协刚成立的时候,解放之后办一个画展,北京的去看,原来那些画家没有职业,最后他们说我带头买一张画,实际上是救济他们,当时就是几块钱,所以当时是没有市场的。当时的一些画流出去很多是无偿的,都是珍品画家,酒店里请画家吃饭,住一下酒店,。”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市场才开始启动,画廊的主要来源很多是前面无偿流出去的,所以很便宜,画家手上出去的画在价格上不对等。

 

做一级市场比二级市场还难
 

肖安民说,“做一级市场比做二级市场还难,一级市场一年两年做不起来,画廊要包装起来一两年很难,而且需要长期巨大的投入。
 

“同时也需要画家配合,但是画家也不一定都配合,有些画家从家里卖,画廊没有包装起来的时候,别人在我家里来买,价格比你高,我为什么要卖给你呢?所以前期需要共同配合,当然政府也是要支持的,武汉市由区域中心现在争取成为国家的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有硬实力,有软实力,我们跟国务院报上去其中的重要一条是文化建设,艺术建设、文化艺术市场建设也是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本身的重要内容,政府要培育市场,要支持市场,要把它做出品牌,要把它做大做强。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需要方方面面共同来努力,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步发展,这个问题会逐步解决,当然不是短期内解决,要有大环境,全国是共性的。发展到一定程度行业也会自律,大家都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了,这个问题就差不多可以解决了。”

 

董国强:泡沫不是洪水猛兽

 

匡时拍卖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国强回应现场观众有关泡沫的问题时说道,
 

“市场的泡沫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标准不明,因为是一个市场就一定有泡沫,因为参与市场的人群不同,参与市场的人对艺术品认识的不同,所以造成的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参与艺术品市场人的目的不同造成了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大部分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人是抱着的目的,相对于文化史、艺术史来说泡沫就很大,作为专业的文化界人士认为不该值钱的东西值钱,值钱的目的是什么?有些画家是送礼的必需品,社会就认识这个名字,人在前,画在后,到底这个人的水平怎么样根本不关心,因为要收礼的人就认这个品质,这相对于美术史来说肯定就是泡沫。”
 

“但是收藏并不一定不赚钱。我曾经受过埋怨,我说不要买这个人的画,这个人的画极差,而且人品很差,但是这个人的画十年翻了很多倍。”
 

“作为投资来讲,如果你是以赚钱为目的参与这个市场你千万别拿自己的钱为美术史鸣不平,你这样赚不到钱,但是你站在文化的高度,站在艺术史的高度,你收藏是为了陶冶情操,让你的生活增加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寻找一个和古人交流的机会,你肯定要咨询专业界的人士,咨询艺术界真正懂画的人,真正懂艺术品的人,要请教他们什么艺术品真正收藏。泡沫是正常的,也不要怕泡沫看成洪水猛兽,大家都认为文交所是一个胡来的事,但是对于那些参与其中而且赚钱的,你认为不公平,他认为很好,因为赚了很多钱,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

      

炒家也能提高艺术品的保护意识

 

董国强回应现场观众时说道,“在今天中国的发展阶段,要求所有人为文化和社会承担责任收藏艺术品根本不现实,我们现在属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处在绝大部分人向钱看的发展阶段,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品市场才引来这么多人的参与,我认为这对于文化的繁荣有帮助,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很多所谓的收藏家按照过去的标准不能称之为收藏家,甚至很多人称之为炒家,也没有关系,尽管他们通过这些事情获利了,我们也不要去排斥他们,也不要去谴责他们,他们对于这个市场的繁荣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个市场的繁荣让艺术家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也有利于他们的创作,同时让艺术品价格更高,文化受到尊重。我在法国看到一个很好的中国古画,很长一个手卷,但中间有一个洞,因为这个画在当时是做壁纸的,中间那个洞是壁炉,为什么他们这样对待我们的艺术品,因为我们的艺术品价格不高。现在的艺术品价格高了,社会的保护意识也在提高,都在被动改变对艺术品的态度,这也是一个进步,谈任何事情都不要脱离今天这个时代,不要脱离这个社会发展的阶段。”


 

杜建国:武汉的艺术市场有点“抱歉”

 

杜建国对武汉市场有自己的看法,谈到了强化引导收藏跟打造品牌。
 

“论坛选择武汉作为一站我觉得是有远见的。”武汉是五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方,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提出了中三角的发展观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地方,收藏也会有发展,经济的助推,文化底蕴相结合应该成为地理收藏的特征。
 

“我觉得论坛讨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在谈论收藏的时候强调文化意义和文化的意韵是非常重要的,我有两点建议:一要强化引导。引导大家把它的目光集中到体味艺术品,文物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上来,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它的经济价值。“我们做文化工作,接触到很多的收藏家,真正的大家是重视艺术品本身价值的”,比如说《富春山居图》,里面的历史跟故事有非常好的艺术价值的呈现。“我们在去年五月举行了收藏家捐赠书籍和文物50周年的纪念展,他捐赠给我们的古籍善本至今仍然是湖北省图书馆里面的镇馆之宝。
 

二要打造品牌。艺术家、收藏机构、收藏家,都有要品牌意识,运用成熟的市场操作进行收藏,成为整个市场发展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道德底线没有,艺术的鉴赏没有,那么收藏就是低端的,甚至是低级的。“我建议要有品牌意识。无论是收藏机构还是艺术家,还是收藏家,把自己的收藏以文化作为底蕴,这样对于整个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重要意义。”
 

湖北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现在也进入了百万俱乐部了,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湖北的艺术品市场,湖北的收藏市场还不是一个很热的地方,和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我们的文化发展都还是不相称的,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收藏机构,更多的收藏家,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收藏领域,这样我们的收藏市场才会更好的发展和繁荣。”


        樊枫:养人与留人两难全

 

樊枫认为武汉适合养人,却留不下人。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接收的信息量很多很广,“武汉的文化很不好定位,有楚文化、黄鹤楼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码头文化...好像没有定位就成了武汉的定位。”武汉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为美术确实做出过贡献,那就是八五思潮。这里曾经举办过很多的展览,还有《美术思潮》杂志,很多外地人想要前卫跟先锋一点,可能当时收到传统势力的排斥,但是在武汉得到了发挥的机遇。
 

“特别是以前的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周邵华,他当时作为领导武汉美术界的主要领导人,思想比较解放,所以王广义在这里实现过他的创作思想。油画、版画、国画、雕塑都有这样的现象,所以这个地方是非常养人的地方。但是反过来说,这个地方不适合留人,这些人又纷纷走掉了,可能原因也是很方面的。”
 

为什么湖北有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过去没有固定的文化传统模式,它不像别的省会有参照系统,有优秀的杰出人才,“米芾离我们太远了,谁认识呢?”正因为没有这样一种传统模式的覆盖,使得这个地方有一种非常解放的思想,因为地处交通要地,见的比较多,方方面面从来不陌生,有自己各方面的观点,看法和观念。成就了这里拥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模式,“我就联想起来,也许是这样的地理位置,楚文化和过去的文物,省博里面的那些青铜雕塑,漆器,现在看起来都很惊讶,看了以后也并没有非常熟悉和认识,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很有积淀的地方,也很有创造精神的一个地方。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没有留下传统。”

 

万全文:我敬佩收藏家

 

在“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万全文表示自己很敬佩收藏家。

 

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武汉近郊近几年发掘的盘龙古城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跟青铜、陶器,楚文化一直独领风骚。近代工业造就了辛亥革命的诞生,湖北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体现在此。这么多的历史文化数过来,应该对湖北现在的影响至深至远。“我对收藏家非常的敬佩,一个是眼力,第二个是魄力,第三个是实力。首先要敢认,认了之后还要有魄力拿下来,拿下来之后还需要有经济实力。徐先生(徐行可)应该是我们近代武汉最大的收藏家之一,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的收藏故事有很多,有几次都是举全家之力购买几件或者一批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建国之后分两次把这些东西都捐给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字画主要是他捐赠的。”
 

从收藏来讲,应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有几个方面,可以上拍卖市场的,有的是不用去上拍卖的,比如青铜器明文规定不用去拍,但是有些民间收藏是可以的。还有现代艺术品的收藏,我们现在艺术市场的发展必须有赖于收藏家的支持,如果没有收藏市场,现代艺术要发展是很难的。

 

收藏品的归属问题,“中国人的习惯就是把自己创造的财富留给子孙,恨不得传承万代;但是在西方,博物馆的藏品至少有70—80%都是靠收藏家捐赠。艺术品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如果秘不示人,艺术品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我希望我们的收藏家能够在一定的机会下把艺术品捐给博物馆也好,或者采取方式在博物馆进行展览,让艺术品能够跟社会公众来一起互动,我想社会大众快乐,作为收藏家来讲也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

 

李乃蔚:看好武汉收藏前景

 

“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李乃蔚看好武汉收藏前景。

 

只要谈到艺术创新基本离不开湖北,“八五思潮”之后,湖北的艺术风格样式非常丰富,不像广东、江浙、闽南那一带风格的取向非常集中。“从艺术发展的规律来说这是一个好事,这可能跟我们的传统没有那么丰富,没有那么扎实有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可能湖北人的敢为人先就在这里体现了。”
 

李老师觉得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可能是未来湖北地区艺术品的一个大取向。去年武汉画院做了展览,完了之后请北京的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针对展览做评,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五楼进行展示,研讨会的时候有人提出“武汉画派未尝不可”的思路,
 

武汉的美术力量前景应该很可观,而且后继有人,现在学院里面出来的中青年很不错,有些已经在全国展露头角了。作为画家,李老师在接触藏家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心得:我是搞工笔人物的,广东有一个藏家朋友跟我谈工笔具体到技法,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包括我的长处与短处,“这是藏家吗,这简直是画家了!”随着湖北武汉的经济越来越好,估计武汉的藏家专业性方面越来越好,一旦藏家走向专业性可能对画家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说随着藏家的眼界提高,等于是撵着画家拼命搞创作。我很看好湖北武汉的收藏前景,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慢慢在起步,而且有些方面做得很不错。”

 

董国强:希望武汉出好画廊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谈到艺术市场的一级跟二级情况。理论上来说,拍卖公司是艺术家市场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是画廊。现在多关注的是一级,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此,什么行业赚钱资金就往哪里去,做拍卖公司投资见效比较快,大批的资金进入到拍卖领域,进入到画廊的比较少,“这就造成了目前的中国拥有可跟国外抗衡的拍卖公司,却没有可媲美的画廊。”
 

没有好的画廊,艺术家就不能得到好的包装,一级市场相对比较薄弱,画家更多和二级市场直接沟通,“通过这样的论坛活动,我希望武汉艺术家能够受到社会的重视,能够有和它的作品价值相对应的价格,需要有好的画廊介入,我们也希望武汉地区能够出现好的画廊,好的画廊越多、整体实力越强,我们的艺术品市场其实才是真正的繁荣,仅靠拍卖公司是不够的,拍卖公司其实是艺术品实现价格的一个平台,真正的艺术工作得靠画廊,靠艺术品经纪人。”

 

樊枫:画是要用看的,而不是用耳朵听的

 

在“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樊枫谈到了美术馆的工作。
 

“视觉艺术可以说是所有门类的艺术最难得还原到它本体质量的一种艺术门类,比如判断文学,判断电影,判断舞蹈,包括判断一个晚会小品怎么样,老百姓都可以基本上说出好和不好的一面,基本可以说出一点道理,还能够摸到一点门。但是艺术是最难还原。”目前来看,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这就是媒体的作用。前不久在全国美术馆馆长培训班,各位与会人员就谈到中国的美术馆和国外的美术馆的比较,“中国很多是人在前,画在后,而国外是画在前,人在后”。就现在来讲,很多的收藏家不是看画家,而是用耳朵去听,听说谁画的好就拼命的买,好在哪里自己也不懂。“我听说有一个藏家在拍卖会上买方力钧的画,一边找座位一边举牌,实际上他并不太懂方的画。”

 

前不久谈到艺术市场的泡沫,什么是泡沫?通俗地讲就是不值钱的东西叫泡沫;另外来讲,泡沫说明有人为操作的因素,要把它排除掉。还有标准的不确定。国外收藏家去买画不是先看人的,看了画以后再去找作者。“有时候看了一个展览回来,我从来都记不住人名,但是对画的描述可以很清楚。”

 

美术馆每年收藏经费非常有限,就是几百万块钱,根据现在私藏的发展,美术馆买一个零角都买不到,美术馆要做什么呢?第一,别让媒体瞎说。我们对一个人还是要有度的评价;第二,在选择展览的方面,要有专业眼光,最起码展览办出来之后专业人员会有评判。我们美术馆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内容,每次展览都要商量,而且叮嘱一定要做好。尽可能去收藏那些还没有出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最起码还没有出很大名艺术家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在目前阶段比较正常,比较健康,“我们判断他能够有所发展,而不是我们听到谁的好就马上办展览,我们要有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体现出美术馆的水平,你要自己的判断。”
 

樊枫曾经对策展的批评家进行过指责:‘你们没有正儿八经的艺术批评,你们好意思。’”那些批评家说主要是批评家挣的钱太少,“这样一些人就不会用耳朵去想。画是眼睛看的,不是耳朵听的,要扭转这个局面,“现在美术馆正在做这种调节作用,能够做多少很难得预料,我们只能说尽力而为。”

 

刘宇:收藏其实是生态问题

 

“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中,刘宇谈到了收藏的生态跟机制问题。

 

有时候谈收藏,好像认为经济上去了这个地方的投资收藏就会好,不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的收藏好其实是生态环境,一群收藏者,一群创作者,是链条的问题。武汉、湖北甚至全国,都有美术教育薄弱的问题,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值得收藏的作品,什么是值得投资的作品,“我觉得基础性的教育做得太少,都有一点急功近利,哪些地方投资多就往哪个地方流。”国外的小孩从上幼儿园都在美术大环境下熏陶,不用提示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他有自己的判断,美术教育是一个城市最大的缺失。“不是所有人都去读过美术学院,都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很多美术机构和相关的机构都要重视这个问题。”

 

“我觉得良好的愿望是跟机制分不开的,我们都想把湖北的艺术家推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去,但是要有手段、办法和机制。”湖北严格意义上的画廊基本上没有,这是制约湖北投资市场发展跟艺术作品价格的原因,而北京是一个国际市场,哪个城市跟它相比都是自讨没趣。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问题,包括成都、长沙。现在收藏家的眼光越来越高,专业性的需要在呼唤画廊,因为画廊可以把一个艺术家的发展趋势以及没有呈现的价值呈现出来。“湖北没有10到20个全国一流的画廊价格也是很难上去的,市场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画廊的机制非常重要。”

 

刘宇:收藏跟投资不应混淆

 

刘宇认为收藏跟投资应该分开讲。

 

现在很多人容易把收藏跟投资混为一谈,现在成了一个全民收藏投资的潮流,“做收藏没有什么话说,你想收藏什么就收藏什么,跟你自己相关的东西也可以,但是投资还是少数人的事情,不是大多数人的事情,太多的散股进去对这个市场也没有大的帮助。大的投资还是要在基于画廊机制比较发达的情况下,画廊发展了以后投资才有标准。”刘宇赞成大多数人做一般的收藏。

 

国家对中部的市场是鼓励消费,很多艺术品很多是需要进入消费领域中去的,所以价格不用太高,让更多老百姓可以来接受。能够真正作为投资的艺术家也应该是少数,近10年历史上看,中国所有艺术家版权加起来也就是这么多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是要进入到消费领域中去,不一定要进入投资领域中。

 

“潮流与传统这个主题特别好,前两天看到英国奥运会的开幕式 ,张艺谋为北京奥运做了那么大的一个系列,把中国5000年历史重演了一遍;但是英国奥运会开幕式用一个小时就把英国现当代的东西展现出来了,我们在继承传统的东西上还要引领时代的潮流。”武汉市要建立国家中心城市,这块的文化能不能在全国或者是代表国家参与世界上的竞争,这是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李乃蔚:消费跟收藏是两个概念

 

李乃蔚认为收藏跟投资是两个概念。

 

“不光是湖北,全国都是这样的,很多藏家就是直接到画家手上去拿画,因为画廊没有把他抬到一个高度。现在大家以某个画家的成功范例都是以拍卖来说,好像没有谁去说某某画廊把某个画家做成功了。”画廊历史上叫画店,跟现在的状况不一样,现在的画廊机制整个按西方的画廊体系来模仿。严格来说西方的画廊体系是分等级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画廊是最低的。用中国人的理解,可能是先进入四级画廊,然后晋级,后来了解不是这样,“人家选择一级就是一级,四级就是四级,一步切入。”因为画廊是分等级的,画家也是分等级的,要根据它的理念,它的艺术需求,以及所针对的客户来定,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国内的画廊一下子做到西方的画廊体系是不可能的。
 

关于听画而不是看画的问题,“是因为我们把美术消费和艺术品收藏混淆了,收藏家一般指向明确,收藏某一个艺术家某个风格某一类作品,比如说,丹麦有一批专业收藏家专门收藏波斯系列画,据说有一个女富豪一辈子收了几百张,藏家都是专家。”目前的艺术市场还是处于初期阶段,收藏跟消费是两个概念。

 

董国强VS李乃蔚:泡沫多未必是坏事

 

董国强和李乃蔚就藏友提出的收藏泡沫进行了一个讨论。藏友认为武汉的艺术市场缺少 泡沫,僵硬和传统的标准却很多。

 

“武汉地区的收藏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是专家;艺术家的作品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这是很正 常的,作为藏家要欣赏一个东西是个人的意愿。”李乃伟认为泡沫少可能跟艺术市场的声势小有关,“泡沫多说起来是 不好,但是也有有利的地方,起码声势造出来了,起码引起社会对它的关注。”

 

董国强先生觉得泡沫是一个市场相对繁荣的典型现象,市场越繁荣,泡沫在里面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其实您认为武汉 收藏市场相对来说还不是很繁荣,我也有体会,我自己也是从事书法创作的,我们看着书法报长大的,《书法报》从84 年创刊,那时候全国没有竞争,书法报是每个学习书法的人人手一份的。武汉有很多优秀的书法家,比如徐本一先生, 如果没有过去的书法事件完全可以是中国书协副主席的。我也了解了一下这边书法的价格就不如其他的省市,甚至不如 很多比湖北经济发展水平还要低的省份,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湖北无论绘画还是书法,从90年代的时候在国内 都是很有影响的,而且是属于发展比较好的一个地区,但是从市场来说确实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 成的。

 

【相关资讯】

【收藏寻城记武汉站】探寻武汉新兴收藏市场

 


【编辑:刘霞】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