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1万块钱还能买到什么?在北京三环,也许能买到0.3平方米的房子;在打特价的苏宁易购,只能搬回1台55英寸的平板电视;在中等的双语幼儿园,勉强够交两个月的学费……但《钱经》告诉你,只要动动脑筋,这1万块钱,也许就能买到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也许你是位年轻人,刚搬进新居,有很多面墙壁需要装饰;也许你居于空巢,正在为你的新公寓寻觅画作。不管怎样,搜寻艺术品都能带来快乐,而稍微动动脑筋,你购买的东西就可能成为一件收藏品,也许还是一项投资。
与成熟的西方艺术市场相比,中国内地少了一块领域——艺术品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往往只是由于装饰居室,或纯粹出于喜爱的目的而购买艺术作品,买回家就是为了悬挂、欣赏,投资升值只不过是最后的“意外惊喜”。
面向中产(其实即使巨富,如果出于喜爱购买艺术品,也会从低价开始)的艺术品市场,低价是首要的因素。所选择的艺术家也基本以“年轻艺术家”为主,也就是所谓的80后、90后艺术家群体。他们作品的起步价位基本上在一万元上下。在绘画、雕塑甚至古董等各个艺术门类中,其实均有“一万元藏品”可供选择。
但在收藏起步时,还是会有许多原因使你顾虑重重:经济条件的限制、美术专业背景的薄弱等。所以,在哪里买艺术品、买什么门类的作品就是你起步艺术收藏的关键了。
像在地摊淘衣服一样买画
当你把艺术品带回家时,其中绝大多数都会贬值,所以你应该买那些你喜欢的、希望每天欣赏的作品。直接去艺术家工作室理论上可以用最低价买到作品,但可操作性并不强,一是寻找艺术家工作室犹如在大海里捞针,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到;二是非专业人士面对工作室的作品时,很难判断其质量的优劣。所以,还是建议买家多去画廊或者艺术博览会上挑作品。
艺术博览会对于想以较低价格寻找新奇玩意儿的收藏家来说是最好的去处。通常有数十家画廊、几百位艺术家济济一堂。你可以通过与画廊老板,有时甚至是艺术家本人交谈获得丰富的信息。
几乎每个一线城市都有自己的艺术博览会。北京的CIGE(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和“艺术北京”博览会基本上在每年的4~5月份开幕,其中都会有“年轻艺术家板块”的集中展区,里面展示的作品,至少要经过博览会组委会专家团的筛选,比较靠谱;上海的博览会叫“上海当代”,一开始就是国际化运作模式,风头直逼北京的两家博览会,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很值得一去。南部中国板块的艺术博览会主要是香港当代艺术博览会,借助国际自由港的零关税等优势,逐渐被内地收藏家所青睐,里面同样有力捧年轻艺术家群体的展区。与北京、上海博览会不同的是,香港当代艺术博览会中可以寻找到很多东南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画面新鲜、视觉冲击力强,很受买家喜欢。
如果你胆量更大一些,并且经常逛北京、上海等地的艺术区,那么你可能会遇到更多“淘画”的机会,比如目前越来越热的“买得起的艺术节”。最早的“买得起的艺术节”是一位“老外”发起的,现在想来很简单,西方市场对于此领域已经司空见惯了。比如纽约长岛在9月份每个周末都举行艺术博览会,一般会有100多位艺术家受到邀请,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没有签约画廊。博览会是在一座旧军官宿舍楼里举办,每位画家占有一个房间或阁楼,展出自己的作品。而且不收取参观费,通向这些未被发现的天才的大门总是敞开的。
北京的798艺术区内,每年都会有至少三场由不同机构举办的“买得起的艺术节”,和纽约长岛模式类似,它们往往租用一个面积较大的画廊,将展示作品密密麻麻挂满可以展示的空间,价格也清晰地标示出来,大多在5000元~1万元,观众有喜欢的作品直接从墙上摘走。在这样的环境里买作品,需要的不是专业素养,更多是你的灵感、一见钟情甚至是一时冲动,不管它们日后会否升值,有一点是确定的——它们都是你喜欢的。这就足够了。
首选80后艺术家作品
80后艺术家群体由于对个人主义的崇尚,使得他们更容易打破艺术创作的藩篱,在艺术创新和个性传达上具有天然优势;而传统教育的力量,又让80后的艺术家依然与70后艺术家有着一脉传承的特征,具有记忆情感、向往自然、社会责任的一面。他们拥有年轻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专注于绘画的纯粹性,善于吸纳全世界艺术的精华,敢于直面社会问题。
对于80后艺术家群体,目前市场上的主力资金还没有太多关注,其实这恰恰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浮躁、不平衡的典型表现之一。之前老一代的张晓刚(微博)和新一代的刘小东们,他们在30岁左右的阶段也基本寂寂无名,在那时抓住他们的人,今天都是最大的赢家。
按照投资学的原理,目前购买80后艺术家作品,基本相当于“天使投资”:资金投入量很低、日后回报率惊人,但风险同样也大。我们提倡以消费的态度来购买80后艺术家作品,比拼的不是资金实力,而是眼光和胆识。
眼力好和运气好都重要
难道这就说明年轻艺术家的前景和市场真就是一片光明吗?买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关键是要有眼力,要对他们的学术方向和潜力有深刻认识。但是,艺术市场说起来也是非常残酷的,像当代艺术中心当时合作的很多画家,现在都不知道在哪儿了。相比较而言,买当代比买近现代的作品对买家的眼力要求更高,因为如果判断失误,很可能血本无归。
这就透露出一个问题,年轻艺术家是否缺少一个长期的、培育型的市场环境?就拍卖市场而言,年轻艺术家每场都能交易的人其实很少,也不会随便冒出什么黑马来。真正的藏家锁定的目标其实非常有限,他们只争夺重要的三四个人。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选择年轻艺术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概括来看,有人认为艺术家是否科班出身很重要;有人认为展览履历很重要;有人认为主要是看卖相如何;还有人认为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更重要。答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购买年轻艺术家作品“没有人会百发百中,但只要中奖,回报就难以估量”。
新手收藏七项注意
1.相信自己的判断
几乎每一位成功的收藏家都会讲起他当年为买某件作品,而不顾一切甚至孤注一掷的赌博性购买方式,理由无非是:“我当时就知道它将来肯定值钱,所以我必须买。”
2.注重内心的感受
个人收藏为的是纯粹的个人喜好,收藏家应当购买吸引自己的东西,而不是附庸时尚或盲目追风。
3.学习、学习、再学习
尽管有时收藏家凭冲动买作品,但更多时候还是将购买视作“有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经济基础有限的收藏者更需要有选择性。绝大多数收藏家都酷爱阅读艺术书籍,以与其收藏的实际作品相参照,而且,资深藏家往往建议年轻买家们:“尽可能多地看艺术作品。”
4.要有耐心
在出手购买任何一件艺术品之前,有经验的收藏者一般都会建立一份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家和作品的清单,机会显现时便可迅速出手。有专家甚至建议收藏者必须“到处抛头露面”,比如一线城市主办的博览会要尽量多参加。
5.避免听太多专家的意见
圈内专家的意见往往比较保守,趋于严格、刻板的学院观点,对于当代艺术领域的收藏有时也会跟外行一样“看不懂”,所以不要迷信专家的观点,在新兴艺术门类面前几乎没有专家、权威的概念。
6.不纠结在价格上面
“我没法收藏我真正喜欢的作品,因为我承受不了那个价格”,这也许是很多收藏者经常面临的窘境。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重新思考,在艺术收藏领域,每天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价值洼地,一件作品一旦被众多资金追捧,也就意味着它的升值潜力已经没有了。所以,不要纠结在那些高价作品上面,经常问问自己:“别人喜欢的我就一定会喜欢吗?”
7.一定要讲价
在画廊买作品时,讨价还价是必要的环节,一般至少可以拿到9折。如果是与艺术家本人交易,那么降价的可能性和幅度就更大了,不要不好意思,购买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对于艺术创作最大的赞许。
【编辑: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