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汉唐艺术品交易所网站。
原本应在6月30日前结束的交易所清理整顿大限,早已过去近两个月。但各地成果却截然不同。
安徽省先后三次开展各类交易场所的摸底排查,共摸排交易场所186家,通过比对、甄别,最终确定159家纳入清理整顿对象范围。目前,通过省联席会议整改验收的有143家,占全部清理整顿对象的90%。可谓成效显著。
另一个交易所集中地天津市却进展有限。甚至出现曾深陷困境的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在清理整顿过程中因获政府特批而绝处逢生的事件:2012年2月8日,天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天津市政府同意其正式运营。天津市政府上述表态,无异于在全国整顿交易所市场背景中,明确天交所的“合法”地位。
早前在叱咤风云的天津文交所和因为维权难行的北京汉唐文交所的整顿,却似乎依然未如预想般的成效。
早前由于缺乏必要监管,许多交易所在运营模式、会员单位、交易信息不对称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部分交易所出现了价格操纵、股东违法违规、侵吞客户资金、卷款逃跑等事件。基于此,中央政府下决心对各地交易所清理整顿。
最初的整顿核心依然采用“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态度”,由地方政府牵头进行,显然,各地政府对文交所这项金融创新的不同认识,造成各地有关整理政策推行力度的差异。
“应当对新的交易市场出现个别意料之外的波动有一个容忍度,有关管理决策部门做决策时更要立足于调查研究,切不可依据一些报纸的报道,特别是面对新生事物时、敏感事物时,一定要谨慎从事,防止成为创新事物的扼杀者。”这是去年6月份,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通过天津政务网平台就天津金融创新发表的看法。
直到2012年初,天津市有关官员依然在公开场合力挺文交所这种交易模式。
“金融创新必然付出代价,但它毕竟是一种进步,我们应当鼓励。但与创新紧密相伴的则有制度上的缺失,这一点很容易被一些投机分子抓住利用,变成他们的工具。使得这种金融创新被误读被绑架。”天津市一位金融办官员在早前向记者表示。
以天津文交所为例。作为天津市金融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创新内容之一,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创新改革20项重点工程。
但本来众多光环在身的天津文交所,却被有关人员利用成为自我追逐利益的场所,严重违背金融创新的实施初衷。
天津文交所最初分别由3家法人股东和5位自然人股东投资创立,其中还包括天津市金融办等有关政府监管机构,最终的控股权却落在大股东一家地产商手中。该地产商名为陈玉,男,现年约50岁早年曾任天津市北辰区某村村支书,后“下海”从事路桥工程和房地产经营。目前,拥有多家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公司,开发和投资过多个天津市区楼盘建设项目。简而言之,是个房地产开发商。
其与汉唐文交所的控制人郑惠文类似,或把文交所当成在金融创新之名下利用监管漏洞逐利的工具,这也成为文交所金融创新留给投资者们投资“地雷”遍地的结局埋下伏笔。
或许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没有忘记当年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数件被炒得价值过亿的书画作品,也还在猜测这几幅包括《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在内的充满争议的作品,到底是何人所托,其真正主人到底是谁?
据记者调查得知,该几幅作品的持有人为同一人,但该人并非传说中的高官,而是天津某区直接涉及与陈玉房地产事业有往来的掌握实权者。
背后的逻辑,各位看官,你懂的。
对了,最后还提醒一句,其实北京汉唐文交所的掌门人郑惠文,不仅只开了汉唐文交所,在其名下还有两家名为典藏茶叶交易所有限公司、明庄酒交易所有限公司,也于2011年6月和11月,在天津金融创新试点区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