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何多苓年表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国华 2011-04-13

何多苓年表

 

李国华 编撰

 

1948

 

1948年5月9日,何多苓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普通家庭,他是家中长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四川财经大学经济系的教授,母亲是四川大学的行政职员。

 

1949—1954

 

由于知识分子家庭背景,何多苓成长的人文环境要好于大多数同龄人。母亲宽容的性格也给了他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注重教育的母亲,很早就买连环画和童话书给何多苓,他读到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有一段时间,他几乎每周末都去四川大学看电影。

 

1955

 

进入成都劳动路小学学习。在母亲鼓励和帮助下,其绘画作品投稿《小朋友》杂志,并获发表,得到一盒蜡笔的稿酬。

1957

 

参加由中国周边几个国家组织的国际儿童绘画比赛,并获奖。作品名《人类》,是用毛笔描述人们参加劳动的场景。

 

1961

 

进入成都七中,中学以后父母不再鼓励他学习绘画,希望他进入理工科学习。

 

何多苓对于绘画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了飞机模型和无线电上。那时,绘画只是诸多业余爱好中稍微偏重的一种。同时也爱看《国际航空》、《知识就是力量》之类的书。

 

一个常与何多苓在一起的朋友考入四川美院附中,受其影响,他也打算报考此校,但由于父母反对,且所就读的七中是重点学校,他本人也没有再坚持。

 

1966

 

5月,“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何多苓被迫中断学业,父亲也因为身份问题被下放至“五七干校”劳动。

文革期间,何多苓没有参加政治批斗或武斗,但参与了红卫兵火车大串联,到过北京。期间曾尝试使用细笔油彩绘制一些革命场面。

 

1967—1968  

 

在一个母亲为音乐学院教师的同学家中听到大量西方古典音乐,包括贝多芬的交响乐、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林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还有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等。

 

1969—1971

 

上山下乡开始。因为追求新鲜感,放弃在成都近郊农村的插队,而随学校去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的荒凉以及彝族的神秘都为何多苓之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知青生活期间,虽然物质条件贫乏,但生活相对自由。何多苓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包括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契诃夫、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

 

与朱成相识,从他那里阅览了大量从杂志撕下来的图片或是从学院、文化馆仓库里偷来的画册,包括俄罗斯绘画、印象派绘画以及英国拉斐尔前派的藏画的图片。这些图片对艺术家日后选择走上艺术道路影响很大。

 

开始自学绘画,但此刻并没有把绘画列入一个很重要的日程,更没有把它当成自己未来的事业。相比较绘画,此段时间何多苓更痴迷于音乐作曲,渴望成为作曲家。

 

1971

 

9月13日,林彪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殒命,对国内的政局以及文化大革命造成了重大的震动。

经朋友介绍参加了成都“五七”艺校(由专门为领袖画像的美术社成立)选拔,同时参考的还有周春芽、程丛林,那时他们互相并不认识。尽管考取了最高分,但由于父亲在政治上的问题,政审没有通过,没能进入艺校。

 

1972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和落实干部政策,恢复部分干部身份,何多苓父亲在内。

何多苓父亲政治问题解决,恢复了公职,他也从凉山回到成都。恰逢成都师范学校招生,在叔叔的帮助下进入该校学习。由于当时没有音乐班,在面对英语、数学、语文、美术的划分上,何多苓只好报考了美术班。他很快被录取,并开始正规绘画训练,后逐渐画人物肖像写生。除了在班上的学习外,还经常与一帮绘画的朋友交流。经过刻苦的训练,何多苓油画技法开始趋于成熟。

 

1973

 

在成都师范学校学习一年后,被分配到幼儿师范学校当美术老师。在幼师工作的业余时间里,其全部兴趣都集中在画画上,每天都抓紧时间画画,而且全部画油画。同时其还教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学画,他就是后来与何多苓一起考入四川美院的杨谦(千)。

 

1976年

 

创作油画《追穷寇》,画的是解放军战士端着盛满墨汁的钢盔在墙上写标语。

 

10月,四人帮垮台,十年文革结束。

 

 

1977

 

是年,与谢萍结婚。

 

8月,《追穷寇》参加“建军五十周年全国美展”,此次美展中展出的陈丹青的《进军西藏》、张文新的《永不休战》与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三件作品让何多苓深感震撼。

 

10月,国务院正式下文宣布恢复高考,四川美院也恢复招生。

 

12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家庭生活,参加高考,报考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从两万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只招收22人的油画班。

 

1978

 

复旦大学中文系大一学生卢新华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小说《伤痕》,生动刻画了文革中悲剧灾难的生活历史,轰动一时,并由此掀起“伤痕文学”思潮。

 

拿到川美录取通知书,3月正式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开始踏上艺术的道路。第一届四川美院油画班里,学生们的年龄和阅历差别相当大,最小的不到二十岁,而年纪大的像何多苓和罗中立已经三十岁了,相当一部分人绘画已经相当成熟。

绘画之余,在寝室里何多苓经常向大家讲故事——《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不讲故事的夜晚,吹口哨,贝多芬、莫扎特,还包括那首后来成为川美油画系77级班歌的苏联《骑兵进行曲》。

 

结识龚巧明、刘家琨等文学青年,后又结识欧阳江河、柏桦、钟鸣等人。

 

 

1979

 

吴冠中在《美术》上发表了《绘画的形式美》和《关于抽象美》的文章,引发了美术界对于形式美和抽象美、内容与形式的争论及对“艺术规律”的重新探讨。一股关注绘画形式美品质的唯美的风潮则从主观的美的抽象形式创造角度展开,使美术创作回到艺术创作的语言层面。

 

何多苓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本科二年级就直接考入川美油画研究生班。研究生学习环境比较宽松,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绘画。何多苓对于女人体创作的迷恋也是在那时打下了基调。

秋,积极响应重庆艺术家的“野草”画展。

 

1980

 

1月11日,“野草”——同人画展在重庆沙坪坝公园举行,此次展览何多苓展出了其以《安徒生童话》为创作体裁的油画作品《海的女儿》。

 

秋,正式成立的“野草画会”于四川美院的一间教室召开会议,产生了会议章程与理事会,何多苓被增补为理事,这可能是何多苓从艺生涯中为数不多的投身潮流运动的经历。但此后,何多苓开始远离运动与潮流,潜心于绘画创作。

 

同年,与唐雯、李小明、潘令宇合作创作作品《我们曾经唱过这支歌》,画面非常抒情,情调“低沉”,但因没有明确的政治主题与指向,所以无缘参加文革后的首次全国美展。

 

10 月,作品《我们曾经唱过那首歌》参加“四川青年美术展览”。

 

创作裸体画《收获后的土地上》。

 

1981

 

何多苓于1981年1月期的《世界美术》上首次看到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的名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立即被那种高度物质化、极其细腻硬朗但极具精神性的画风所吸引,并决定用此画法创作毕业作品。

1月,当罗中立的《父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时,何多苓正潜心于作品《春风已经苏醒》的创作,周围人对此创作深感因惑,不知其要画什么。

 

1982

 

《春风已经苏醒》完成,但没能受到其导师的认可,最后也没为此画打分,这致使何多苓没能顺利毕业与留校任教。

《美术》杂志编辑何溶、栗宪庭力排众议,将作品《春风已经苏醒》放于杂志封面上。此幅作品后来被油画界评价为“整个作品的情调是抒情的、诗意的、神秘主义的、不可知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也因此深入一代人青春的记忆中。

 

《春风已经苏醒》参加“法国春季沙龙展”(巴黎卢浮宫),随后中国美术馆以550元材料费收藏了此作品。

毕业之后,几经周折被分配至成都画院。

同年创作作品《老墙》。

 

1983

 

创作作品《冬》、《有刺的土地》、《天空下的孩子》。并先后参加在成都与香港举办的“四川省第一届油画展”。

 

1984

 

与艾轩合作共同创作《第三代人》,画面人物选取了能代表他们那一代精神风貌的同学和朋友,如张晓刚、周春芽、刘家琨、翟永明等,何多苓亦将自己入画,画中人物的选择可谓颇具代表性。前排人物中的刘家琨、翟永明为何多苓所画,张晓刚为艾轩所画。画作名称原为《我们这一代》,后改为《第三代人》。

 

创作作品《青春》,《青春》即延续了《春风已经苏醒》的知青题材,但同时又是对知青题材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与了断。画面中流露出何多苓偏于中国传统的气质,充满了象征符号,这幅作品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完成第一组丙烯连环画《雪雁》,它是根据美国作家保罗•加利科同名小说中的情节,由吴若增改编,何多苓绘制的,共26张,其中11张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5张被台湾藏家买走。该连环画发表于1984年5期的《连环画报》及《美术》杂志上。

以其凉山与知青生活为背景创作出油画作品《七二年彗星和火把节之夜》。

 

《青春》、《第三代人》、《雪雁》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其中《青春》获得铜奖、《雪雁》获得银奖。

是年,经欧阳江河介绍,与诗人翟永明结识。

 

1985

 

“’85美术思潮”运动兴起。

 

应美国马塞诸塞州艺术学院邀请赴美讲学。

 

同年,在博物馆观看到安德鲁•怀斯的原作,并接触到罗宾•杰弗逊的诗作,受到很大触动,此时开始喜欢这种苍茫又紧张的意境,这种喜欢直接影响到其艺术创作。

 

于美国创作作品《蓝鸟》,这件作品中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象征主义特征。这件作品受到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的影响:“二十座覆盖着雪的山岭之间 ,唯一移动的 ,是黑鸟的眼睛 ”。当年他自己在凉山所感受到的彝族人与自然的神秘呼应也被调动了起来。

 

1986

 

创作作品《被惊吓的小女孩》。

 

创作连环画《带阁楼的房子》,共44张,用来缅怀自己的青春时光。创作情结源自于青年时代对契诃夫同名小说《带阁楼的房子》的热爱。这部作品充满着浪漫的情调、风景的优雅和饱含诗意,米修斯的天真、纯洁和满怀梦幻,画家的忧郁、虚无和与现实的若即若离等,都被高度抒情化的语言表现得非常成功。

 

作品《春风已经苏醒》、《老墙》参加日本福冈举行的“第二届亚洲美展”。

 

作品《蓝鸟》参加“中国油画研究会展”。

 

1987

 

1月,《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颁布,各地开始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思潮。

 

创作充满象征主义的作品《小翟》,这幅作品以彝族的空房子为场景,意象取材于翟永明的《静安庄》长诗,这幅作品将诗歌意象使用到了极致。它与之后创作的《乌鸦是美丽的》被艺术家认为是超越《春风已经苏醒》的阶段性最好作品。

 

作品《带阁楼的房子》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油画展”,并于同年获得“中国连环画十佳奖”。

 

作品《蓝鸟》参加日本名古屋“中国油画展”。

 

作品《小翟》参加“第一届中国油画展”。

 

1988

 

创作《乌鸦是美丽的》,这幅作品延续了鸟的意象,也画出了其延续至今的美学理想。

 

创作《亡童》,这幅作品受到现代建筑的影响,无形中运用了解构主义创作手法。

 

以小翟的形象为原型创作了《塔》、《偷走的孩子》。

 

作品《小翟》参加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并获“摩纳哥政府奖”;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油画展”,获得“金秋奖”

 

是年此作品为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

 

作品《亡童》同张晓刚、叶永青、毛旭辉、李路明等的作品共同参加“1988西南现代艺术展”。

 

应日本福冈美术馆邀请赴日本举办个展,此次展览展出了其许多经典之作。

 

是年,与谢萍离婚。

 

 

 

1989

 

2月5日,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创作《午后》、《向树走去》。

 

4月19日,作品《乌鸦是美丽的》、《亡童》、《塔》参加于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油画八人展”。

 

作品《偷走的孩子》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作品《午后》参加香港三联书店“四川油画展”。

 

是年,与翟永明结婚。

 

1990

 

应美国格林威治艺廊有限公司邀请赴美举办展览,但因美国艺术商品化的倾向而拒绝与画廊签约。

以小翟为原形创作《窗前的女人》。

 

1991

 

创作《冬日的男孩》、《红色天气的马》、《乌鸦与女人》、《行走的女人与跳跃的狼》。

 

是年,基本上停止其乡土风格的创作。

 

10月,与翟永明、张月从美国纽约出发,开始了走遍美国西部荒漠、首闯北极的奇异旅程,两个月后返回纽约。

 

1992

 

44岁的何多苓在美国博物馆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原作而被震动,他惊叹于宋人山水花鸟和古代佛教造像中朴实又准确的写实主义,以及博大深沉的情怀,改变了在学校时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创作《今夕何年》、《海滩》、《荒原》,并创作了一系列带有中国水墨画气息的写意油画作品。

作品《荒原》参加于香港举办的“中国油画展”。

 

1993

 

以赴美经历为素材创作《秋天的阿拉斯加》、《北冰洋的夏天》、《落基山的狐狸》、《鸟瞰爱丁堡》等。

创作具有速写性质的凉山系列作品。

 

1994

 

创作《迷楼》系列——《春》、《夏》、《秋》、《冬》。《迷楼》典出唐代韩偓的小说《迷楼记》,是何多苓绘画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作品,何多苓开始从一个西方意义上的诗人向一个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转变,并预示了何多苓六十岁以后那种清虚、空逸的晚期风格和人生态度。同年此作品参加了“中国批评家提名展”。

是年,与刘家琨一起开始设计位于成都市郊犀浦的何多苓工作室。在此期间何多苓仔细研读了大量建筑专业书籍,并在绘画创作中也渗透建筑的元素。

 

1995

 

创作《庭院方案》,用极简主义创作手法,使建筑以体量的方式进入画面。

 

创作《窥视》、《窃听》、《女儿墙》。

 

1996

 

作品《庭院方案》入选“’96上海国际双年展”。

 

作品《迷楼》赴英国参加爱丁堡艺术节“Reckoning with the past”展

 

作品《迷楼》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成都油画展”。

 

是年,何多苓工作室设计完成,开始着手施工。

 

1997

 

创作《后窗》系列,此系列越发体现出何多苓内心世界的东方文人气质。《后窗》营造了一个偷窥的视角,画中裸体女

 

的姿势和色彩充满了情色意味,在处于同一画面的另一个异度空间之内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春宫图。

 

《后窗》系列入选捷克布拉格“中国艺术展”。后赴葡萄牙里斯本展出。

 

作品《青春》、《窗前的女人》、《无题》参加“中国肖像艺术百年展”。

 

是年,何多苓工作室竣工。

 

1998

 

创作《海英与花》、《梁焰》、《窗前》等一系列作品,其艺术创作开始转向人物肖像写生。

 

在台湾高雄艺术馆举办个展。

 

1999

 

创作《女孩与夜鹫》、《灰色房间》等人体肖像写生作品。

 

作品《春风已经苏醒》、《亡童》、《午后》、《欢欢》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中国艺术1979——1999回顾展”。

 

《带阁楼的房子》在上海艺博画廊展出。

 

 

2000

 

创作《小蚊》、《凯文》等作品。

 

作品《欢欢NO.2》、《凯文》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成渝两地油画精品展”。

 

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成都运动”展览。

 

2001

 

开始画婴儿题材作品,同时开始创作新的女人体系列。

参加德国卡塞尔举办的“四川美院展”、上海艺博画廊的“学院非学院”、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新写实主义”等展览。

 

2002

 

继续摸索人体绘画语言。

 

参加四川美术学院的“77,78”展览、上海精文艺术中心的“面对面——中国肖像艺术邀请展”、意大利米兰的“空想艺术家”展览、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广州三年展”等展览。

7月6日至7月7日,在何多苓工作室开展艺术实验活动——“专•业•余”艺术实验展。此次实验展邀请不同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错位的艺术创作,其中栗宪庭、刘家琨等参与并策划此次实验展。此次实验展中何多苓创作了一组关于工作室的纸上建筑的观念摄影(手工拼合、电脑印刷)。

 

2003

 

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油画五十家”展览、“重庆辣椒美国巡回展”、上海视平线画廊“观念与表现”展览、北京中国美术馆“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等展览。

 

5月,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由翟永明撰写的《纽约,纽约以西——翟永明行走美国》一书,书中的内容为何多苓、翟永明、张月三人于1991年在美国西部的经历。其中收录了何多苓所拍摄的157幅照片,此书也由何多苓作前言。

12月10日,受吕澎邀请参与设计“贺兰山房”。

 

2004

 

5月17日,北京环碧堂画廊举办“何多苓•毛焰作品展”。

同年,在英国曼切斯特举办“何多苓•郭伟作品展”。

参加台湾亚洲艺术中心“4+1”、上海艺博画廊“塑造”、深圳美术馆“居住在成都”等展览。

 

2005

 

创作《舞者》系列、《躺着的女孩》系列、《躺着的婴儿》系列及《母与子》。

参加新加坡斯民画廊的“居住在成都”、成都重庆两地举办的“图式营造,何多苓庞茂琨素描作品展” 、“身体的权利”、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双年展”等展览。

 

《带阁楼的房子》原作在北京环碧堂画廊展示。

 

2006

 

参加上海艺博画廊的“最初的形象2006——色粉六人展”、泰国曼谷“赤裸真相”、上海当代艺术馆“恒动:当代艺术对话”。

 

“忧伤的诗歌”个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相继开展。

 

2007

 

为恩师杜泳樵的展览撰写文稿。

 

7月 30日,签约“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这是中国首个艺术家美术馆群落。一同签约的艺术家还包括张晓刚、周春芽、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张培力、吴山专。

是年,创作《小翟和龙舌兰——向弗里达•卡洛致敬》、《夜奔》、《泉》、《青春2007》、《甲根坝》、《远眺贡嘎山》等作品。绘画题材开始涉及风景,并恢复到八十年代多主题、非序列创作,包括人体、风景、肖像等多方面题材。在画面上也恢复了对文学性和诗意的追求,而且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更加的复杂。

 

2008

 

在北京环碧堂画廊举办个展“冒犯与致敬:2007年何多苓油画作品”,参与上海菲籽画廊举办的“平行线-何多苓、王承云和学生们的新作联展”。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此为背景创作《这个世界哭声太大,你不懂》、《小男孩在寻找他的声音》等作品。这些作品中延续着他对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的喟叹,以及对人类坚韧生存、顽强求索精神的肯定与期盼。

创作《丽达与天鹅》、《珀尔修斯与龙》、《小绿人》、《双重裸体肖像》、《重返克里丝缇娜的世界》等作品。

 

2009

 

作品《乐园》、《失乐园》参与由吕澎组织的 “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第45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

参与“相嵌苏州—中国当代艺术苏州邀请展”、北京“群落!群落!——宋庄艺术节”。

 

2010

 

作品《欧菲利亚》、《克里丝缇娜的世界》参加北京“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

创作《睡美人》、《兔子森林》等作品。

 

2011

 

创作《山水》、《兔子下山》、《兔子与飞毯》、《兔子夏洛特》等一批新作。

 

5月8日,由范迪安作为学术主持、欧阳江河作为策展人的个展“何多苓:‘士’者如斯” 在上海美术馆举办。

 

 

 

 


【编辑:耿竞鸿】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