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丛书前言

来源: 2011-10-19

1978年以来,中国的新艺术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期间,尽管出现了“现代主义”、“新潮”、“前卫”以及“后现代主义”种种表述,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的新艺术从意识形态禁锢中已经彻底摆脱出来,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创造性的视觉奇观。可是,由于旧的艺术制度还没有彻底消亡,新的艺术制度正在建设和成长中,社会因教育上的缺陷以及长期习惯了的审美观念而对新艺术缺乏认识与了解。在每天发生的展览中,大多数观众还分不清哪些艺术品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而哪些艺术品具有观看、学术与收藏的价值,他们在混乱的艺术现象中缺乏知识性的判断,当然,就更谈不上艺术史的判断。

 

在艺术教育,尤其是艺术史教育还十分欠缺,短时间里还不能够对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给予系统帮助的时候,编辑组织一些有一定系统性和综合性介绍并通俗易懂的当代艺术图书,是今天我们可以做到的工作。这些浅显但具有学术含量的文字可以让普通观众了解一个艺术家为什么会如此工作?他(或者她)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成为我们应该重视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在当代艺术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他(或者她)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史是什么关系?他最近的工作是什么?如此等等。

 

“当代艺术家”丛书共计四十余位艺术家,他们选自1978年以来在不同时期里创作出具有特殊性意义的作品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实践与艺术成果已经在学术界引起了持久的关注,其中大多数艺术家已经成为若干年来艺术批评和艺术史学者专门研究的对象。可以不夸张地说,把丛书中的艺术家的艺术实践联系起来,能够构成一个当代艺术发展历史的大厦,读者和观众可以在这个大厦中观察看到三十年来当代艺术的历程,并且能够发现这栋艺术史大厦不同空间里的种种细节。

 

为了使读者和观众能够充分了解这些艺术家的艺术,我们还将组织丛书作者(他们是专业的批评家和艺术研究者)以及其他策展人策划并举办艺术家的展览,在条件许可和必要的情况下,组织相关学术研讨活动。这样,读者和观众就能够非常充分地

 

直接地和真实地接近艺术家甚至他们的思想和天赋。

 

从2011年开始,丛书将在三到五年期间完成,而展览也在这个过程中分期举办。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批评家和策展人参与到这个普及当代艺术的工作中,为有效书写当代艺术史做出贡献。

 

吕澎
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编辑:芳若馨】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