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中山公园计划即将开幕

来源:搜狐艺术 2012-11-19

海报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明园•中山公园计划”之《回家的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特展》将于2012年11月30日下午三点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美术馆正式开幕。作为“中山公园计划”的系列展之一,本次展览由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组委会主办,上海证大集团、上海证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驻沪多国总领事馆支持。《回家的路》由第九届上海双年展总策展人邱志杰、策展人沈其斌、“中山公园计划”特邀策展人肖戈(肖歌)三人联合策划,并邀请了40多位有过海外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的活跃艺术家参展。展出地点选择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基于这里具有国内与国际,本土和全球交接点的属性,这也是本届上海双年展与世界最直接连线的窗口,以一种全新的诠释方式来呈现海归艺术家的群体现象,并深入探讨处于全球化时代信息爆炸时代有关文化寻根的话题。可以说,这次展览将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归艺术家群展。

一百多年来,“海归”们一直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比如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第一代“留洋”的艺术家的归来,带来了中国艺术格局的全面改变。改革开放之后,又有一批艺术家出国学习,其中一部分长期定居海外,形成了中国艺术的“海外兵团”现象。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有条件远渡重洋求学;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们开始频繁回国,形成了一股新的“海归”热潮。

根据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溯源”、“复兴”、“造化”和“共和”,我们选择“回家的路”作为此次海归艺术家群展的主题,是基于以下的思考:艺术家出国学习,同时也是被“洗脑”—通过方法论、价值观、历史观的植入,思想被改变、被丰富,不自觉中也被殖民。海归艺术家们似乎面临着失去自己的文化根基、文化冲突的危机。他们在心理上会感到纠结,矛盾,并且不断追问: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儿?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向、可能性是什么?回家的路在哪儿?继续走出去?还是走回来?可又是回到哪里去?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但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天的不自信,是因为当代艺术与这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间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被捅破,这就需要我们来打通一条“回家的路”。

我们认为,浦东国际机场既是一个国际出发与回归的物理空间,更是精神上出发与回归的心理空间,用做探讨这些海归艺术家“回家的路”的展览场地,必将是意味深长的;也必然会引发所有迎来送往的机场过客和参观者的强大共鸣。同时,国际机场是连接本土与国际的节点,而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重大命题。

这次展览在艺术家的选择上趋于多元化、开放性;艺术家的年龄跨度从50后至80后,他们曾留学、旅居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等。他们是:安晓彤、曹萍、丁力、房奇、管怀宾、高洁、高岩、郭颢、何昊远、黄含康、计洲、李迪、李芳、李青彬、刘广云、刘文涛、刘辛夷、刘真辰、林玉燕、马翀、彭小佳、沙子鉴、沈少民、沈怡、孙寅杰、陶轶、王成良、王度、王戈、王玉、吴沁沁、奚建军、肖鲁、应海明、杨劲松、杨千、叶甫纳、张春红、张春勃、张洁白、张骐凯、张战地;另外还特别邀请了定居上海的德国艺术家柯罗夫(Rolf A. Kluenter)以一位“旁观者”的眼光来参与这次文化溯源的讨论与展示。参展作品的类型,包含了从传统的布面油画、到互动装置、影像、现场行为表演在内的各种媒介,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下海归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这些艺术家在亲历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后,对于“全球化”、“多元”的阐释,或许有着更为直接与真切的体验。

我们相信在上海双年展这个多元文化聚集的背景下,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个特殊的场景里,将这些具有双重或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曾一度游离于中国本土之外的艺术家们的作品集中展示将会产生很特殊的效应,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中山公园计划”,是于2012年9月10日于上海中山公园启动的,接着扩展到瑞金宾馆、M50视界艺术中心……直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高铁等地;旨在展示作为“陌生人”的海归艺术家们的身份认同,以及一系列外国人在上海的艺术生涯。同时,“中山公园计划”向南将到达闽南漳州、厦门、泉州城市群的各个中山公园,再向东穿越海峡,在金门、花莲、淡水的的相关机构展示各地艺术家的创作。最后所有“中山公园计划”的展览作品将于12月底回到上海,汇总精选后将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5楼展出至2013年3月31日。

 


【编辑:刘建英】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