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称为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经历了两年井喷行情后,在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遭遇寒流,量价齐缩,市场风波不断。但资本似乎没有因为市场下滑而放缓对艺术品追逐的脚步,恰恰当下更多人开始呼吁,“以收藏的心态”进入艺术市场。中鼎国际投资创始合伙人吴沁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2012年上半年,艺术品信托的规模达到24.7亿元,与2011年全年此类产品规模5.58亿相比,增长4倍。同时,一大批从事艺术品投资的私募基金也迅速崛起,且增长幅度惊人。
不过,她同时提醒,在收藏过程中,不盲目崇拜任何一个艺术家,收藏家要对艺术家有分析、有研究。艺术是有生命的,同样,收藏家所收藏的艺术作品也是具有生命力的。
曾实现年复合回报率达26%
记者:能否介绍下你管理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具体内容、运营、方向和规划。
吴沁:我们共管理了三只基金。第一只艺术品基金的规模是1亿港币,在香港完成募集,基金的投资定位为80%是古瓷器,20%是字画,目前已经退出了,年复合回报率在26%左右。第二只和第三只基金的投资定位都是当代艺术品。分为中国当代和欧洲当代。这两只基金的规模分别是3000万元、另一只是5000万元人民币,管理期限是5年。作为艺术基金来讲,我们认为5年是个比较靠谱的概念。因为艺术品都是需要一个时间,先让人了解它,然后再让人评价它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是在人们观赏、比较、还有就是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去体现的。
相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是通过上市或者并购退出,我们主要是通过春拍和秋拍,目前是这两个大拍卖,90%的产品通过在拍卖市场上推出,剩下的10%有可能在私下交易。但是一定是通过买卖来实现收益的。
记者:玉石、珠宝等是因为稀缺所以有增值空间,你们投资瓷器是因为看中了哪些升值因素?
吴沁:瓷器也是稀缺的。中国有些朝代的官窑精品存量不多。第一,它是代表一定历史符号。几百年前的事情,一去不复返,现在拿的都是孤品,或者存量不多的东西;第二,就是现在工艺达不到原来的水平。就算高仿品也很难模仿出当时的品质了。这也是它的稀缺性。
记者:你们下一只基金会关注哪个领域?
吴沁:我们下个正在募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大概明年上半年可以募集到位。投资领域,我们定在文化产业,方向比较大,里面可能涉及到影视投资、文化创意行业、新传媒,文化有关的都不放过。当然,艺术品也会有,可能会更专业些。比如说我们要做当代画,我们会专注油画,专注工笔,在某一个领域做专。
2013年是艺术品基金和信托的退出大年
记者:市场普遍关注,今年将有29款艺术品信托产品面临兑付期,艺术品信托兑付会否冲击市场?
吴沁:会。这就是大浪淘沙。2011年中国最大的20个封闭型艺术基金共筹集了10亿美元资产管理额,但由于流动性变弱,今年的资产管理额大幅减少。目前依然在发售的艺术品信托对外宣称的平均收益率在10%,最高为12.5%。明年开始多只大体量基金将进入套现兑付的周期,艺术品投资的概念将逐渐从建仓囤货的阶段,进入出货套现的阶段,这是对艺术品金融属性的真实考验,也是对市场中博弈各方的考量。
2013年上半年将有10款艺术品信托面临兑付期,涉资8.8亿,而进入下半年,此景象更是空前,有19款艺术品信托密集到期,涉资17.62亿。因此2013年也被称为艺术品基金和信托的退出大年。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都遭遇了持续萎靡,梅摩全球艺术品综合指数2012年全年下跌了3.28%。
记者:各大拍卖行在2012年成交大幅下跌是不争的事实。从经济大环境到艺术市场本身的虚症分析,市场预期今年仍为盘整的可能性较大。您怎么看呢?
吴沁:自2009年至今,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在短期内经历了爆发性的增长,据统计,国内艺术品投资回报率在过去6年达到26%左右,优于风险较大的股市和楼市。艺术品市场的欣欣向荣可以持续多久,市场是否会出现调整甚至突变尚未可知。同其他门类的投资市场一样,艺术品投资基金也面临着各种风险考验,其投资收益以及未来发展之路值得探索和期待。
但经过调整后,传统的收藏市场会更加理智,2013年的艺术投资应该指向优秀的艺术家和精品,一般的艺术家会在调整中淘汰,随着2013年大环境的稳定,艺术品市场会逐步回暖,现在是建仓的好时机,无论是大拍还是小拍,在不同场合下都会有机会。
岭南工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记者:在广东有一些岭南派的工艺大师,其中有微书、象牙雕刻、玉雕、广绣等工艺,你怎么看这类工艺品的升值空间?
吴沁:之所以让我这么执着地做文化艺术基金,它确实有许多亮点。就我们56个民族来说,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珍奇异宝,让人大开眼界。是不是所有具有艺术性的东西,都值得去投资?需要注意两个区别:一个是收藏者和投资者的区别,一个是工艺品与艺术品的区别。
像你说的微雕也好,玉雕也罢,这个要看一个大的背景。为什么在一个大的拍卖市场上,珠宝类的有翡翠,大件的摆设类拍的比较少。这是因为玉器是中国人由古至今对它的一种顶礼膜拜。但是,欧洲西方人,或者欧美人对它并没有一个特别的喜爱。大家喜爱的依然是钻石类的珠宝,宝石级别的。
中国人对石头的热爱,要追溯到中国人把玉奉为圣器。但是,缺乏一个全球内的范围和人群,这限制了它的增值空间,包括中国现在的翡翠涨幅,内需含量很大,14亿人口,我们自己玩也可以把它炒得很大。比如,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做很多翡翠,装饰品、饰品。总的概括,80%-90%都是自己人在玩,流通国际市场很少,这个就相当影响它增值的长期性。
目前受到大家公认的,有典型代表的,有中国符号的,在国际市场上拍卖比较好的,瓷器是一部分,还有名师画,如张大千,齐白石等这些大师的作品。
记者:该采取哪些措施让工艺作品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吴沁:这就是文化产业要创新。我们不可能再买原来的,把乾隆的服装再纺织一件,没有人去买,因为没有时间去穿。但你换一个角度,把它才裁剪成一个适合当代的背心,或者挂毯放在办公室,这样就会有一定的市场。所以,一味简单的去沿袭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基础上去创新,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大家的生活更新换代的太快了。
记者:怎么去创新,朝哪个方向?
吴沁:从产品的定位、设计,产品整个工艺流程、销售渠道,产品品牌的创立,这都需要,这是一整套的。总之,做艺术品,精益求精是必须的;作品要能够传达出一种精神,或者你能够影响到接受信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