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过分强调特色即“伪特色”

来源:美术报 2013-02-17

由于参照素描、色彩成绩招生的考试模式,使得现在的大多数考生的注意力大多数都是在素描、色彩方向上的训练。考生们对于中国画本身的学前认知几乎是没有的。这种认知,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小学基础教育里,对于这一块的介绍这是空缺的。

他们对真正的中国画的认识是很苍白的。他们常常会因为不了解,所以就不涉猎这一块。因为我身边好多的孩子不愿学中国画,他们考入美术院校以后,还是喜欢西画或者雕塑。我想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缺失。甚至到现在也还是没有系统的教材。

我觉得除了参照素描、色彩成绩外,可以加试一些内容如白描、书法等。现在的高考考试程序越来越粗糙,越来越不讲规律、不讲科学性,最后很笼统地搞联考。这对于学生的一些潜在的优势,或者他的某一方面的应该被承认的差异性的发掘是很不利的。现在的所谓“联考”没有了差异性,也很难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在优势。这样导致学生自己对自己没有要求,也不知道自己兴趣点在哪里?未来的那个潜在的优势在哪里?如果说在考试内容上有一些调整,对于推出人才和选拔人才我觉得还是会有帮助,至少有一个补充。

目前,在中国画的教学上还是没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研究教学机制,大家可能更多地看重风格,样式。所以学生考进来,很多基础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去追求个性,很快就想要寻找自己的样式,面貌。其实,这一问题学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推波助澜”的,认为这样就是出人才。

今天大家都很概念地提出强调“特色”这一问题,我觉得这反而是一种没有特色。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读本科的时候,关注的是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或者是四川美术学院等,这些真正的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那时候感觉还比较清晰,还有一个方向和目标。在今天,很多院校在结构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特别强调特色立校,所以大家都在找自己的特色。其实,如果把某种因素过于强调了,反而可能就是“伪特色”,就是没有特色。

艺术教育应该有它的规律,并不是盲目强调做特色,结果把一些规律的东西给简化。这种目的性太强后,去往目的地必经的一些过程、一些环节却给削弱。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