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市场前景如何?
在拍卖市场和收藏方面,雕塑似乎看不出来有多大起色,因为相比国画、油画,这始终是个小门类而已,而且对收藏的空间也有一定要求,即便有钱人也不见得有多少闲地方放雕塑。所以,尽管当代雕塑作为拍卖种类,早在1995年就已经出现在拍场,还常常和油画放在一个场次中进行拍卖,但不管是上拍数量,还是成交量、成交价都无法与油画相比。可就更大范围的艺术市场而言,很多雕塑家过得不比知名画家差,因为过去20年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和地产建设热潮,对雕塑的需求相当大,有点地位名气的雕塑家不缺做城雕、景观的项目,挣的钱不少。
当然,雕塑是个有点老土的概念了,现在不如用涵盖更为普泛的“装置和雕塑”来描述众多三维立体的作品。在国外,著名雕塑家的作品一点也不便宜。如2005年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行的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和现代派艺术拍卖会”上,雕塑大师布朗库西的《空中飞鸟》以2745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世界雕塑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2010年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青铜雕塑《行走的人 》 在伦敦苏富比拍出6500万英镑。以作装置著称的杰夫昆斯、达明赫斯特等更是当代艺术界的明星。在台湾地区,朱铭的市场也不错。如“太极系列”之《大对招》 2007 年曾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488 万港元。
在国内,雕塑和装置市场主要分为三块,一是隋建国、展望、向京、蔡志松这样以雕塑和装置为主要创作方向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张晓刚、岳敏君等画家跨界推出的雕塑作品;徐冰、蔡国强等人装置制品也可以算在内,如新英文书法册、火药画屏风,等等。雕塑市场的特点是成名艺术家的拍卖价格还不错,但是缺乏较为厚实的中层市场和底层市场的支撑,这和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家居空间限制有绝大关系,由此也导致对雕塑艺术的认识不足,收藏乏力。
由于绘画市场的高涨,自然有人想在偏门一些的市场寻找新机会。近几年,有个别拍卖公司和藏家把注意力也投向雕塑,做系列性的研究、拍卖、收藏,但和油画动辄百万、千万元的成交价相比,雕塑的市场规模要小很多,成交量不大。就创作来说,确实部分当代观念性的雕塑、装置作品还是和中产阶层的普遍审美有较大差距,不容易让人接受。
现在的小潮流是知名画家们动笔之余,自己或者让合作机构做些从绘画主题中衍生出来的雕塑、装置作品或者衍生艺术品,算是多种经营的一种。也有人觉得光绘画显得太保守,因此努力要做复杂点的装置作品,来显示或者传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探索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