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汉揽胜图 绢本设色 107cm×171cm
与唐寅齐名并被后世称为“明四家”之一的仇英,被称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江夏画派的代表人吴伟……在武汉市博物馆内,这些曾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书画家的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据武汉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馆馆藏书画以明清两代为主,书画艺术精华较集中在明清至近现代书画藏品中。馆藏珍贵书画有2000余件,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属上乘,其中经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专家鉴定组鉴定,并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作品有237件。
《江汉揽胜图》留下未解之谜
武汉市博物馆馆藏书画中,有一幅明代的青山绿水画《江汉揽胜图》,纵107厘米,横171厘米。武汉市博物馆一楼展厅的序厅正面墙壁上气势恢宏的巨型壁画,就是以此画为蓝本制作而成。
该画的作者用极为工整精致的笔法,古雅清秀的色调,勾勒出武汉三镇的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致。图中,黄鹤楼耸立于胜像宝塔后,与远处的洪山宝塔遥遥相望。画面中部,大江斜贯奔流而下,江上舟船穿梭往来;画中粉墙碧瓦,屋宇密布,物象繁盛,汉口沿江地带的繁荣尽显无遗。
这幅画对于人们了解明代中叶以后的武汉历史原貌,具有极其重要的史迹价值。2005年,《江汉揽胜图》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只是,这幅画的作者至今仍无定论。虽然画轴右下角题款有“实父仇英制”,但经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考证鉴定,此画并非仇英所作,其画风与仇英画法有明显不同,画轴上的题款应为后人所添加。但该作者画技,不在仇英之下,应当为明代另一书画名家之作。至于作者是谁,后人为何在此画上添加仇英题款,亦是一个待解之谜。
图为:福禄寿三星图 纸本水墨 122cm×160cm
江夏派领袖吴伟的《福禄寿三星图》
吴伟(1459-1508),字次翁,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为明代著名画家,是江夏派的领袖人物。他擅长山水人物,人物画有粗笔和工笔白描两种画法。曾在孝宗时,被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
这幅《福禄寿三星图》轴,人物写实简略,笔端劲拔,似草书飞动,有夺人气势,又有笔墨韵味,表达了普通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画中所绘福、禄、寿三星,手捧牡丹,旁边和合二仙相伴而行,人物面带微笑,表情轻松。人物衣带纹以芦叶纹描绘,行笔迅疾,动感飘逸;头发胡须及面部五官精细准确,极显工笔白描技法。两种风格同时集于一幅画中,充分展示了吴伟的绘画才华。
吴伟画风在成化、弘治时期影响很大。如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广东省博物馆,都珍藏有其画作。
图为:竹梧消夏图 绢本设色 45cm×37cm
价值千万的《竹梧消夏图》
仇英(1482-1559),字实父,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擅长画山水、人物、楼阁。《竹梧消夏图》轴描绘的是江南一带夏季的山水风光。画面近处亭台、池塘,远处隐隐青山,中间是一片青葱的竹林和一棵梧桐树。竹林间,两位文人相对而坐,人物清逸的表情和幽静的环境融为一体,仿佛告别炎炎夏日,来到了清凉仙境。近处凉亭建于池塘之上,恰掩映于梧桐树荫之下。亭中一老者正斜倚亭台之栏,持扇纳凉,仿佛在漫不经心地倾听林中友人交谈。
此画画幅右下题款:“仇英实父制”,下有朱文“实父”印一方。画轴左右两边有我国著名绘画鉴赏、收藏大师吴湖帆先生的题识,晚清重臣张之洞也曾收藏过此画,在画轴的右上边有其手书“仇十洲画”题签。
据相关专家介绍,仇英画作真迹存世量少、画工精细,历来受到收藏家的珍视,如今市场拍卖价极高,这幅《竹梧消夏图》轴估价在千万以上。
图为:郑板桥 行书 纸本 159cm×91cm
别具风格的《行书节录怀素自叙帖》
郑燮(1693-1765),字克柔,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自叙帖》为唐代著名狂草书家怀素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为怀素介绍他写草书的经历、经验,以及士大夫对其书法作品的品评,是他流传下来的篇幅最长的作品。郑燮特意书写此帖,不仅是对怀素草书的尊崇,亦是自己在书法艺术上向往创新的内心写照。
这幅《行书节录怀素自叙帖》轴以画法入笔,左低右高,疏密有致,大小相宜,可谓“乱石铺街”,如“雨夹雪”。它不但完美地展现了板桥书法“真气、真意、真趣”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彰显了艺术家狂放不羁、无拘无束的个性魅力。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