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非理性因素之一的情感不仅在拍卖现场影响竞买人和拍卖师的行为,同时它始终贯穿在参与整个拍卖活动的拍卖利益主体的内心中。因此,本文试图从时空维度分析影响这种情感的原因。对拍品的情感倾注引发了拍卖主体对在不同时空长河中的同一拍品进行分析、想象和价值判断,从而决定出价的范围、拍卖现场的竞价程度及价格的最终形成。
关键字:情感 时间 空间 拍品价格
按照经济理性解释拍品价格的形成时,我们会遇到比一般商品价格制定更大的困难,文物艺术品尤其如此。情感是拍卖主体对拍品价值判断的首要的基本心理因素,借助于此,拍品的各种价格才得以分阶段形成。处在“现在”的拍卖主体需要对穿越过去每一时空坐标中的拍品进行价值判断,就需要对那个时空中的历史、文化、习俗、经济背景进行想象和综合分析。从时空维度来探讨拍卖主体的情感,并分析情感对拍品价格形成的影响仅仅是笔者的一种尝试,试图从这个角度来阐明拍品价格不是对劳动价值的绝对值,而是所经时空的各种事件的综合体现。
一、情感是确定拍品价格的合理解释路径
理性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坚固特点,每一个理性动物都必须根据理性来调整他的行为,如果有任何其他动机或原则要求指导他的行为,他应该加以反对并将之完全制服,或者至少要使这些动机符合理性。拍品价格的形成受到经济理性的影响,如价高者得一直以来被当作指导拍卖行为的理性原则,为拍卖业界所遵循。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经济理性却很难单独解释拍品价格的形成,尤其难以解释拍卖现场竞买人的举牌应价的偶然性,也难以解释场外的委托人对专家评估系统对拍品价值评估的信任程度,单单以竞买能力约束线及对拍品利润空间的理性预期,是无法完整解释拍品价格最终确定的偶然性。这些规律性的稳定的秩序中存在的突变因素均受到拍卖利益主体的情感和意志的紧密限制,而情感是“以表现和实现主体的内部状况与欲求等为主要功能,直接参与人的意向活动的心理形式”之一;是“一种最本质的内生因素以及影响市场行为者抉择的某些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因素。”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中”。[1]
在一个真实的拍卖利益主体那里,理性往往与情感紧密纠缠,单单理性不能成为任何行为的动机,它在指导行为方面不能排斥和反对情感。“经济行为本质乃是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辨正同一”。理性与情感共同影响拍卖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并最终影响价格的确定。拍品价格一定是“合情合理”的有机体,它的形成不是力学或者一种技术,不是依照严格的理性调整拍卖利益主体具体的动机和行为的一种结果。休谟认为理性只是在于发现对象之间的联系,所以对象不能借助于理性来影响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冲动不是起于理性,而只是受着理性的指导。”[3]理性不能产生和制止任何行为、也不能与任何情感或情绪争夺对行为的优先权和支配权。情感的冲动之流无法遏制,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呈现出不确定性、偶然性等特征,拍卖主体的情感往往具有非自觉性、非逻辑性和冲动的无方向性,因此它对拍品价格的形成就具有了微妙而重要的作用。不论竞价现场还是场外,拍卖利益主体通过想象、分析、判断等心理活动将自己的初始情感注入拍卖品,并贯穿在参与竞买的全过程。
在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情感状态的参数时,难度很大,也正是这个原因,现代主流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理论时,将这一因素简化掉了。然而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是现实的人的精神系统是不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被机械地肢解为和控制在某一单一的人为设定的因素中。而拍品价格的形成是一个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的人自己决定价格的过程,它与拍卖主体对拍品的主观情感倾注、与现场拍卖的情感冲动密切相关。在制定保留价的“台前竞价”,预展期间的“幕后竞价”,拍卖现场的“台上竞价”的三个阶段,不仅表明了参与拍卖的竞买人心理活动逐步上升、日趋紧张的过程,也表明了其背后各拍卖利益相关者情感的交错变化。十七世纪的繁荣的书籍拍卖中,英国著名的拍卖人密林顿(Millington)就将其核心理解为掌握买者的心理及情感的波动。
二、情感在拍卖现场对拍卖主体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的冲动性中包含能量水平的变化,具备情感的平静与猛烈两种程度。休谟就直接将情感分为“平静的情感”和“猛烈的情感”,心理学称之为“心境”和“激情”。在拍卖活动的竞价现场,竞买人也具备这两种心理活动或者情感状态,它们直接影响竞买人的行为和拍卖师的策略。
平静的情感是以平静和稳定状态进行的任何心理活动或者情感,猛烈情感是一种激动的、紧张的心理状态,与平静情感的持续性、一般性的恒久状态不同,它往往具备暂时性、突发性和“暴烈”性。激情的主体内部的突然剧烈变化会影响到外部表情和行为的强烈变化,而且不容易加以掩藏。强烈的刺激作用在人的大脑两半球引起的兴奋会迅速地向四周扩散,或者使大脑两半球转入普遍的抑制状态,情绪会无节制地暴乱起来。一个竞买人在竞价中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情感挣扎而逐渐趋向平静情感。这些具有平静情感的人大多是在拍卖活动中的成熟者,会被现场的另一些竞买人将这种平静的情感当作理性,认为他们具备了理性判断能力,他们的举牌出价都出于理性的决定,进而推断他们的决定是真实的甚或权威的。这种形而上的认识总是将一种情感作为唯一的指导人们行为的原因,而将其他可能并存的因素完全假设为不可能,但是某些竞买人往往有意识地作出违背自己利益的行为,佯装情感平静实际上是将内心激烈的情感和强烈的欲望遮掩起来。
情感对于竞买人行为的影响,并不是和它们的猛烈程度或它们所引起的心理混乱程度成比例;正相反,当一种情感已经成为一个确定的行为原则、并且是他内心的主导倾向时,它通常就不再产生任何明显的激动。重复的习惯力量促使猛烈情绪逐渐服从平静的情感,不再受到种种暂时发作的情感引起的心理振荡。在拍卖现场,拍卖师与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之间往往都在策略地利用这种平静的情感和猛烈的情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平静的情感在得到意志的配合和支持时,也足以控制情感最激烈的活动,但是猛烈的情感对于拍卖有一种较为有力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拍卖师要同时具备冷静的头脑和“煽情”的魅力,把竞买人设置在自己营造出的足以增加情感的猛烈程度的特殊氛围中,去鼓动竞买人的猛烈情感,从而使他们频频举牌,积极参与竞买。
情感具有两极性。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平静与激烈,总会有一种情感主导行为。它们原本是相互独立的,当同时存在于一个竞买人身上或者同一个竞价现场时,就会自然地相互融合。被谁融合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每个人的个性和心情、拍品的性质与环境的刺激。竞买人的精神一旦被刺激起来以后,就容易接受一种占据优势的情感“方向”上的变化,两种情感的对立可以在竞买人内心产生一种新的情绪,这种新的情绪很容易地转化为主导情感,逼迫竞买人在极其短暂的拍卖师报价中作出决定。但是这种转化后的主导情感的能量与力量远远超过在原有路径中平行时所能达到的程度。在竞价现场,这种对立的情感既发生于单个竞买人内在动机的冲撞,也发生在竞买人与拍卖师之间、竞买人之间外在的摩擦。不定心理就是竞买人在这两种情感斗争中的一种表现状态,它与随着各种想法而接续出现的各种情感,都在竞买人心中产生一种激动,最终合并于主导的情感中。“皮质细胞的兴奋性的衰弱”会使竞买人抑制自己的行为,滑向消极与平静。因此,拍卖师必须时时刻刻要刺激竞买人新的情感之流。
拍卖现场的情感交流程度往往也会波及到场外的拍卖利益相关者,会给他们造成一种新的情感,委托人认为拍品价格应当可以高而再高,从而出现“撤标”现象;也会使最高应价者达到情感浓烈程度的最高峰,认为自己在众多的竞价者中是成功夺标者,但是随之也容易产生后悔心理,从而“毁标”——不要拍品,拒绝支付拍品的成交价,不论其货币支付能力如何。
三、时空:影响拍卖主体对拍品情感的媒介
人的情感总是针对一定的客体发生的。不仅拍卖现场的拍卖主体情感变化影响拍品价格的形成,现场之外的其他拍卖利益相关主体与拍卖品之间的情感联系,也是决定拍品价格形成的不容忽视的方面。由此,笔者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牵引二者的重要媒介物。拍卖利益相关主体通过想象、分析、判断等心理活动将自己的初始情感注入拍卖品,最初在拍卖品的保留价中有所体现,进而影响竞买人的一系列情感和行为。
空间和时间是人类存在与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范畴。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它们具有理所当然、不证自明的普通属性。尽管物理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仍处在不断的争议当中,而我们依然利用普通的时间概念建立了日常程序,空间也被我们当作一种自然事实。一切事物都在单独、客观的时间刻度上拥有自己的位置,空间是一种可以被测量的体现事物属性的一个物理概念,将方向、地域、形状和体积以及距离等作为标志性的普通属性。而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概念必定是通过服务于社会生活再生产的物质实践活动与过程而创造出来的,“各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或者社会构成方式,都将体现出一系列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的实践活动和概念”[5]一般来说,各种社会理论都在各自的阐述中赋予时间比空间更大的优先权,设想时间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某种优先于空间秩序的存在,或者认为空间障碍已经减少,从而把空间当作人类活动中的附带方面。拍卖是一种征服空间,拆除一切空间障碍的经济活动,包括同一时间中的网格空间,也包括历史的线性空间。也就是说拍卖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不断以各种方式流动的物汇集在某一特定的时空坐标——拍卖市场等待激活,实现自己价值[6]。
拍卖主体将情感倾注在拍品之上,要经历两种时间和空间:
当前的时间:此概念借用居尔维什的社会时间类型学中的时间类型。主要发生在拍卖现场。这是一个被限定的或者被阻滞的时间,它破坏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匀速流动的节奏,打破了“每种东西都有时间和场所”的普通的物理意义上的概念,拍卖是穿越时空的挑战、迅速勾销传统的、在历史时间上获得的价值的挑战。拍品在这里是穿越了时空的激情汇合,它们在拍卖现场通过竞买人的自由出价而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拍卖现场的时间强调其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短暂性,现在在其中胜过了过去和未来。拍品价格是正确而艺术地对待短暂性的结果,终结了拍品漫长的交易历史和“脱域”后的居无定所状态——它把来源于不同时空坐标中的商品汇集到了一起,这种方式几乎完全隐藏了拍品最初的一切踪迹,隐藏了生产它们的那些劳动过程的踪迹,掩盖了隐含在它们生产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踪迹,仅仅用价格的表象来显示。
历史时间:普通意义上的时间,主要说明拍品被制造和保存、收藏和流通的时间。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的构成是与社会劳动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在空间交易和交换活动占用了时间。这样,拍品价格的形成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由拍品本身被生产出来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个人的劳动时间,而这有可能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如凡·高的画,在他生前没出名的时候,它的价值与其他画家的画作区别不大,但是当他出名后,这一部分价值只是被拍卖的画作价格的微小部分。二是当商品在被“异位”(“脱域”)后飘浮不定的时间,等待重新被确定价格。因此,拍卖是确定价格而非核定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没有必要总是追问拍品的价格为何这么高,与价值远得离谱。历史时间有序流动可以解释拍品价格之“暴”。历史的时间积蕴拍品的价值,拍卖现场的限定时间以拍卖的方式确定拍品价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两种时间说明了拍品价格的形成的根本因素。拍卖实际上是一种时空压缩,它与先前时空中任何事情的状况都有关,克服空间的障碍,将时间范围压缩到“现存就是全部存在的地步”,尤其是那些历代的散布于各个国家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它们当前被拍出的价格就是历史时间存在的说明。当物理学证明了经过时空弯曲后,人们甚至可以与出生时的自己相遇,我们也可以想象时空弯曲后拍品的巨大变化:穿过“虫洞”的拍品将它过去的时空坐标与当前的时空坐标重合了,但是,物非往物,价更非往价。所谓情随事迁,事随景迁。
物理空间:拍卖的物理空间是指与“当前时间”与“历史时间”同时存在的空间,包括拍品被制造出来的具体场所、被“异位”(“脱域”)过程中的各种环境以及拍卖现场。拍卖竞价现场是阻断了经济活动自然流动时间、而特意营造的竞争性的自由定价空间。在那里,参与拍卖的各方都要遵循拍卖的游戏规则。竞价现场粉碎了时间维度,将过去时空中存在的所有因素汇集,穿越时空,在当前的时空中寻找一个点。竞价空间是一个集能力、权力展现和释放的场所,是价格最终确定的场所。拍品具有空间间隔,不仅是指那些遍布于全球各个地方的拍品,也指已经处于“异位”状态的商品,它们存在的距离是流通和价值实现的障碍,这种距离把交易成本强加于商品本身,如果要单独实现其价值,交易成本可能会更高,因为克服空间上的障碍要花费时间和金钱。而在拍卖现场上,这种间隔化就会缩小,空间“间隔摩擦”力减小,从而交易成本会降低[7]。只有创造一个拍卖的空间才能征服拍品“空间异位”(“脱域”)的事实,从而达到新的“嵌入”。
虚化空间:拍卖行业通过征集拍卖品、运用拍卖方式运转的空间。控制时间和空间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这几年拍卖行业在不同的细分拍品市场不断沉浮,各个拍卖行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合法甚至非法手段征集标的物,或者进入一个其他权力机构制定的规则中分一杯羹。拍卖行与委托人之间,拍卖行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要获取和控制拍卖的空间结构,他们对社会关系和资源进行编码和再生产[8]。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在这个意义上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拍卖行最初都是作为国营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一个分支出现的,许多拍卖行老总都是直接从国家权力机构中脱身上任,或者其重要的亲属与权力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国拍卖业发展的重要的一个特点,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无法继续流通的“异位”(“脱域”)物品重新实现价值起到了加速作用。然而当这些资源逐渐用尽时拍卖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就立刻突显出来,使得拍卖行可以利用和支配的空间变得非常小了,对拍卖空间的运作及其产生的功效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思考发展前景就为整个拍卖业所关心。
无论从哪一个意义上的时间或空间概念,都通过拍品而影响着拍卖主体的情感起落。
首先,由于时空的存在,委托人和竞买人对拍品进行想象和判断,想象的过程是和一定的情感的体验联系着的。他们无意识地为拍品制定一个时空坐标,或者以时间为基准,或者以空间为基准,想象其在一定位置和秩序背景中的价值及各种影响价值的变量。“所谓想象,就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在条件刺激物的影响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而且在记忆中所保存的回忆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两半球对有关的回忆表象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是对拍品价值判断和制定保留价的基本的思维过程,“想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由于一定的条件刺激物的影响,把第一信号系统内的某些已经参与工作的皮质细胞加以抑制,而把第一信号系统内的其他已经参与工作的皮质细胞按照某种顺序加以联结并使之兴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以这个拍品本身在当时的环境中与其他性质相同的拍品作为参照物来评价,因此,判断一个拍品,总是要在我们的脑海中经历“彼时间”中所有的对象。但是由于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考虑“此时间”的状况,这样判断的过程有了间断,跳跃式地在时间的间隔中远离和返回,就损害了对拍品判断的完整性,并影响拍卖主体的情感和行为。
其次,如果委托人和竞买人对拍品是外行,对拍品价值以及利润空间的想象、分析、判断需要专业以及技术知识的辅助,往往会促使拍卖主体将拍品移交给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评估系统。他们的专业知识的缺乏无法完成“再建的想象”,再建的想象,就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描写、说明、图案等等,形成对某种事物的想象的表象的过程。再建的想象,不但应该灵活和清晰,而且应该准确、精密,复合客观事物的真相。对拍品专业知识的缺乏,是他们缺乏再建想象的能力,于是将自己再建想象的权利暂时移交给专家系统,移交的前提是对专家抽象系统的信任。“对他人的信任是一种持久而经常性的心理需要。从对他人的信赖与诚实中所获得的,是一种情感的再认。”“信任是对一个人或一个系统的可依赖性所持有的信心,这种信心表达了对技术性知识的正确性的信念。”委托人和竞买人通过对专家的品行的可靠性、知识和技能的准确性获得拍品价值以及对未来价格的较为准确的预期,即如何计算利益得失。借助于他人进行再建想象是非常脆弱的,当预期目标没有实现时,主体内心的矛盾没有得到抑制,那么,后果便是存在性焦虑的持续,安全感的丧失,对专家系统的不信任,甚至置疑拍卖本身。
在影响拍卖主体对拍品的情感方面,时间的效果总是大于空间的效果。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同的特性,因而引发了拍卖主体对拍品的想象、判断,从而具有不同的情感。普通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总是在流动,每一次只能呈现给我们一个部分,而且时间的任何两个部分永远不能同时并存,因此拍品本身就被打上了在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时代烙印。空间是由分布于某种秩序中的并存着的、并且能够同时呈现于视觉或触觉的若干部分所组成。竞价空间里,固定的由竞买人和拍卖师作为主要人物,能够同时将视觉、听觉或触觉的若干部分呈现出来,竞买人可以较为容易地在竞价现场利用空间的性质判断各自的动机和决策,但是他们各自对某一拍品的过去和未来的价值判断和预期的利润空间判断由于时间的性质而变得困难。因此,时间间隔比同等的空间间隔在拍卖主体的思维和情感中引起较大的间断。当人们看到眼前的拍品时,比较难以想象和判断它“异位”到拍卖之前的模样和存在的价值,而是比较容易地直接进入对当前的价格的估计。
当我们站在当前的时间点上,判断一个拍品的过去,似乎与时间的“自然的接续进程相反”,要不断地沿着时间坐标回溯它逝去的光辉,积累起来说明当前拍品的定价、预期将来的价格。拍品不变的特性是其生产或被制造出来时的那个时空中的特性,时间不能离开变化而存在,经过时空转化,拍品在经历时间后发生变化体现在价格上。在新的时空坐标中就要有新的方式去描述,需要新的价格来说明这种变化。某些以“旧”而显示自身是珍贵的文物古董,就是因为它自身打上了时间的烙印,因此出现了用现有的材料来复制久远年代的珍贵物品的“复制”现象。在分析拍品的历史时,一定从当前的时间点上回溯到更先前的一个时间点上,在每一个时间节点的空间中寻求价值和成本。拍品价格正是那些穿越过无数个时间点的商品,到当前的时间点上以拍卖的方式完成的。
时间的距离增加了拍品的价值和价高程度。拍品稀缺性激发了拍卖主体珍视和敬羡的情感。当任何“彼时间”的对象呈现于“此时间”的主体想象中时,就会借远隔的距离评估拍品的价值。想象使得主体将拍品放置在“彼时间”的空间横向牵引,把第一个判断所刺激起来的一切情感传到下一个。所以对这段距离所发生的那种敬羡就自然地扩散并不断积累到那个“彼时间”的对象上面。对拍品的想象总是从一个时间推向另一个时间,要比它在空间的各部分之间的推移要困难,也就是说,拍卖主体对拍品的情感随着想象而被激发,而想象总是要穿越时间和空间,穿越时间比穿越空空间要困难。近距离的时间较为容易想象,而远距离的时间中的拍品背景较难想象,文物、古董、艺术品之所以那样珍贵,其原因就在于时间因素比空间因素更能说明拍品价格。在拍卖市场中,拍品往往不能进行横向的空间比较,从拍卖法规、拍品的价值、拍品的方式、拍品价格的最终确定等方面,均无从比较,同一时代的各个国家的同类拍品,很难找到可以从拍品价格上比较的共同点。
时间的确比空间更能够说明拍品价格,然而对当前空间前提条件下的显得更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拍品,其中不仅仅是情感因素、意志因素、时间的久远给人的敬羡感觉和带给人的成正比的声望、历史的因素,而且还包含当前媒介的炒作,它提前将时间的久远拉长到了未来,将当前作为久远的过去,因此显得其更加被人珍视。经济全球化已经使得空间的作用越来越小,拍卖的空间距离亦如此。例如在西方某个朝代的东西在国际上拍卖,其价格的高下主要是因为时间的力量。若非如此,或许是一种“时空里的意外”。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