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文创园将戴哪副面具?
面对文创园的遍地开花,业内人士似乎已经形成两个派别:一派对此现状津津乐道,认为现在正值文创园发展的春天;一派则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种一哄而上的发展态势根本不利于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和品牌打造。
但产业理想很丰满,现实数据又是如此骨感。以盛装出席的影视基地为例,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中心的调查数据,当下中国已经立项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有110余家,除此还有很多在建的项目和计划建设的项目。而在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基地中却有80%在亏损,15%收支平衡,仅有5%能够赚取微利。许多影视基地正处于有场无剧、人去城空的尴尬境地。
文创园的两副面孔
到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人没听说过宋庄艺术区。这个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坐落于北京通州区。它集公共文化艺术展示交流、艺术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北京重要的城市名片之一。
1995年,由于圆明园画家村受到清理,一些画家陆续搬入宋庄,从此,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在宋庄看到,宽阔干净的街道两旁,除了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室、画廊和美术馆,还有各具特色的餐饮店、小商品店、旅馆和超市。一位餐厅经营者告诉笔者,画家们不仅带来了“租金”,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
实际上,这种截然不同的并列存放在艺术区并不奇怪,甚至也已经成为艺术区的风景之一。
盲目跟风 难有成效
如火如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在激活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不无隐忧。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动漫、影视、旅游……“文化创意”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的张娜、江南撰文指出,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意,且受到地域特征和受众规模的限制,柱顾地方实际蜂拥而上的结果,很可能是产生泡沫,“要警惕文化产业泡沫吹大”。
除此之外,同质化竞争严重,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突出问题。随着北京798的成功,很多地区出现了“本土版798”:武汉的“汉阳造”、重庆的“黄桷坪”、上海的“M50”、广州的“红砖厂”……即以近日而言,长沙的“曙光798城市体验馆”、济南的“西街工坊”,也都号称打造当地的798。
据《合肥晚报》报道,合肥近日正打算将红四方、合钢等上世纪遗留的老厂房改造成“798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然而,笔者调查发现,该市先期打造的类似项目“1958国际艺术馆”一年前就已经歇业,对于红四方、合钢项目的未来,当地百姓也并不看好。
高调登场、低调落幕,翻检近年来“山寨798”的兴亡史,类似例子并不少见。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798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那片旧厂房,而在于北京得天独厚的艺术家群落和艺术品市场,在缺乏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简单复制,难有成效。
违背园区初衷的尴尬
但实际上,国内多数文创产业园和出发点相似,最终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笔者走访了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其他产业园,发现这些园区和798艺术区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比,园区除了正在营业的工作室和几个散布在咖啡厅里的顾客,深处城市之中却安静得难以想象。
比较北京,在国内的二、三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风潮似乎更加热烈,几乎每天都有文创园开业的媒体报道。与此同时,几乎每天也都有入驻了文创园的企业黯然离场。
“很多文创园美其名曰是产业集聚和创意集群,但实际上只是盲目简单的扎堆。有些文创园表面上热热闹闹地招来了商户,但往往好景不长,也没有创造出集聚价值。很多文创园最终偏离了最初规划的轨道,演变成各种不伦不类的样子。”三间房动漫产业园的企业主向笔者感慨。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现在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基本上都是地产集聚,而文化产业园实际上需要的是创意文化企业的集聚。
陈少峰认为,要解决当前文创园变质为文化地产项目的尴尬,除政府应该给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产业集聚区还应当打造全产业链,这样才能真正把文化产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