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海峡两岸民办博物馆发展论坛会场。
民办博物馆发展论坛交流会第一讨论小组。
民办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的民办博物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89个。其中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535个,占到博物馆总数的15%,且每年以10家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国内的民办博物馆创办历史较短,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性质、定位、法律地位等方面尚不完善,如何根据每个博物馆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运营之路是决定民办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关键。
4月7日,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百余家民办博物馆馆长、台湾民办博物馆协会负责人、台湾博物馆馆长,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协会的专家学者及各方面嘉宾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就民办博物馆的融资、运营管理、立法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和商议,为民办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会人员还就成立中国民办博物馆协会发出了呼吁和倡议。
私有财产服务大众文化事业须有明确定位
关于民营博物馆发展的现状、特色、立法方面等的问题,还有此次会议对于民办博物馆发展可借鉴的价值,记者在讨论会后采访了小组召集人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会长、郑州市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李宝宗先生,他对此做出了详细的回答。
记者: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下中国目前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现状?还有民办博物馆的特色和核心价值在哪里?
李宝宗:中国的民办博物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改革开放以来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博物馆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显示,2011年全国平均4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到2020年,要达到每25万人就有一座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更是要占到博物馆总数的25%。中国民办博物馆中专题性博物馆管较多,例如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宁夏回族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馆藏量和藏品品质比起国家博物馆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西安还要建立陕西博物馆城,民办博物馆将形成聚落,这将又是西安的一张新文化名片,对西安文化和旅游产生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民办博物馆的诞生是建立在奉献的基础上,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民间收藏家。小众共有,大众共享,充分展现了民间博物馆的价值核心理念:以私有财产从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记者:今天的讨论会许多专家和馆长都提到民办博物馆的立法问题,你认为民办博物馆要立法的话主要涉及那些方面?
李宝宗:首先要确定性质,其次要弄清地位,藏品所有权问题,进入和退出机制,应该制定一个门槛,什么人能办,多少件文物,多大地方展览,有多少专业人员从事。如果一旦办不下去,如何退出,这些都是需要搞清楚的。
记者:此次民办博物馆发展论坛对于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有那几点?可值得借鉴的方法、经验等方面您收获和感触最大的是什么?
李宝宗:民办博物馆发展论坛已经连续召开四届了,前三届我都参加了,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繁荣,很多馆的馆藏物品、办馆理念、运营模式都很有特色,比如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企业模式。此次论坛我们主要达成了两个方面的共识:一是成立协会,中国目前的民办博物馆还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需要一个自己的组织,用集体的力量发声,落实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二是集中讨论民办博物馆的立法问题,需要以法律形式确立民办博物馆的性质、地位以及在共文化服务事业中的重要性。比如说我们以私有财产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来维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等。
作为现代企业和文化传承机构的民办博物馆应全方位内化自身建设
王彬(大唐西市博物馆馆长):管理是民办博物馆的发作的关键之所在,直接影响博物馆的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发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民办博物馆同样需要运用市场理论创新管理体制,同时借鉴国有及国外博物馆经验,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和在运作,使博物馆管理权责分明,管理制度完善,能满足参观者文化权益的享受,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源泉。我们逐项解决了管理框架中的关键点,包括目标管理、员工管理、财务管理、藏品管理、营销管理等内容并根据实际经验探讨如何有意识地将其合理运用到民办博物馆中去,,从博物馆的工作效率、社会效益以及群众的反馈中保证质量的管理,以形成中国特色的民办博物馆管理理论,完善和补充现代博物馆理论体系,为民办博物馆的运行提供可操作化指南。
叶亦通(宁波鄞州知青博物馆 馆长):作为公众集聚的场所与教育、传播基地应为完成一个保持永久记忆,传承历史的所在被人称道。建筑形态应具个性特色,室内陈列与空间利用合度得体以此达到中国博物馆建设所提倡的“三性二务”的终极要求。馆址选择要环境与空间协调是关键。我们宜对博物馆的建设定位与文化内涵进行有机组合,实施本土文化与个性化;注入现代元素,导入“CI”形象识别系统,强调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引入富有冲击力与规范化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从而达到扩大社会知名度及减少成本;简化制作程序的目的,完成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的接轨,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作为一种自成一格的展示环境格局,为充分展示藏品并符合人体功能的合理要求,要对整体布局及局部场景处理,尤其是对缺乏陈列创意及投入本末倒置的手法予以疏导以提示,同时提出加强人与物的互动之必要性。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只有具备充足的文化内涵历史沿革,并善于运用独到的创新理念,才能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善、统一。最终,使展馆成为一座永久性的纪念场所。作为展示中国断代史的知青博物馆,无疑也必行其道。
让藏品以新的形式回归生活,形成集群效应、开发周边产品增加收入
谢金松(海宁谢氏艺术收藏馆):民办博物馆承载着民间不可忽视的收藏文化,而一个注重收藏的文化企业在当今社会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如何将艺术收藏品和企业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能将这一理念和企业文化形成的特色性陈列推广到新的陈列方式中去,努力把收藏品做活,做生动,让群众切身感受收藏在企业中的积淀,让收藏品以新的面貌回到普通生活中去,让群众感受文化在生活中的积淀,这是至关重要的。
龚鹏程(台湾民间博物馆协会会长):我们做民办博物馆是带有一种使命感,我们有自己文化理想。民办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种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当然生存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如何维持进而创造利益,是我们大家都关注的。“杭州模式”就运营的非常成功,西湖周围的所有博物馆都实行免票,然而整个西湖商圈创造的经济效益足以弥补门票的损失,甚至能够反哺。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如果靠门票来养活民办博物馆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民办博物馆组合、集聚,形成集群效应,这样的复合模式使得景区收入增加,再来支持民办博物馆。再者,博物馆的知识产权效益并没有开发得很充分,我们可以做很多相关的周边产品,例如出版物,这也是补偿我们运营的一个渠道。现在大多数民办博物馆忙于生存无暇顾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