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筑设计公司WY-TO的负责人Yann Follain,从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机器与纺纱车的线条获取灵感,用线条设计了展区入口处,表现时空的交织与穿越感。
2013年亚洲首个艺博会,第三届艺术登陆新加坡(Art Stage)于1月27日圆满落幕。犹记得第一届“艺术登陆新加坡”可谓是“一鸣惊人”。甚至有评论认为,新加坡将取代香港成为亚洲艺博会的中心地位。但在2012年,受全球艺术市场不景气的影响,第二届艺术登陆新加坡买气惨淡,精品难寻,评价下滑。作为2013年亚洲艺博会的首块试金石,第三届艺术登陆新加坡是否扭转劣势,再续辉煌呢?印尼艺术登陆新加坡。
第三届的艺术登陆新加坡共有来自26个国家,130间画廊参加,其中75%来自亚太地区,78家东南亚画廊,27家欧洲画廊以及3家美洲画廊。其中新加坡画廊的比例从2012年的12家增加到今年的18家。而澳大利亚画廊的参与数量也从2012年的6家翻倍至今年的13家。虽然有新血加入,但在此消彼长中,一些以往参加的画廊都选择缺席今年的艺术登陆新加坡:如Ben Brown Fine Arts、Lehmann Maupin、Marlborough Gallery等西方画廊。缺席的亚洲知名画廊也不少,包括博而励画廊 (北京)、魔金石空间 (北京)、Vanguard画廊 (上海)、空白空间 (北京)、汉雅轩画廊 (香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香港) 和de Sarthe画廊 (香港)。有分析认为,这些画廊是因为被去年的销售情况影响下降而选择缺席今年的艺博会。
不过根据2012年的新加坡艺术市场报告显示,新加坡当代艺术市场的最大顾客不是占29%的中国客人,而是占36%的印尼客人。因此在本届的艺博会上,展览总监劳伦佐·儒道夫主打“印尼”牌:本届艺博会上设立了以“印尼巨匠”为主题的印尼馆,整个馆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另由印尼视觉艺术资料库(IVAA)设立一个小型图书馆、录像放影和座谈讨论区。劳伦佐·儒道夫认为印尼画廊机制不够健全,像印尼的画廊在2012年参与大型艺术博览会的次数比2011年时下降50%,无法替印尼艺术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平台。因此他打破市场代理机制,越过画廊,直接和艺术家合作。共有36名艺术家,约50件印尼当代知名及新兴艺术家作品参加印尼馆的展出,包括近几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出现的Jumaldi Alfi及Heri Dono等。这一改变扭转去年对印尼馆的负面评价,获得多方赞誉。不过这样大胆的策略也带来负面效应,使得印尼画廊集体拒绝参加此届博览会
不过也无损印尼艺术品的销情:主营印尼当代艺术的新加坡Gaja Gallery,带来其主要推介的两位印尼艺术家: Nyoman Mas-riadi及Yunizar。Nyoman Masriadi的两幅油画“Peaceman”、“Dirty Talk”,各以35万美元及20万美元卖给了中国香港及印尼的藏家,并吸引如Bloomberg等众多国际媒体关注。Yunizar以竹子为素材创作的新系列,询问度很高,两幅小件作品皆在最后一天以2.1万美元售出。
劳伦左此举实际上是为了艺术登陆新加坡寻找到了新的出口。在亚洲艺博会同质化越发严重的今天,如何能在芸芸艺博会中脱颖而出,是每个亚洲艺博会都在探索的。Art HK成为了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亚洲版图的第一步,大步奔向国际化;台北艺博会在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不断寻找平衡;艺术北京在立足本土的同时,完整亚洲。对于艺术登陆新加坡而言,艺博会所经营的对象主要是面向本土艺术家的,这将有利于本土艺术藏家更好地理解艺博会上所销售的艺术品,从而购买他所能理解的艺术品。因此劳伦左选择了面向印尼,也是艺术市场的大势所趋。
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的东南亚艺术专场拍卖创下历年最高成交额,使得亚洲各地藏家群重新对东南亚艺术充满信心,各路人马再度开始关注东南亚艺术市场。伦敦苏富比学校的研究员Artati Sirma,曾撰文指印尼将成为继中国后的第二波热点。她写道:佳士得的两场亚洲拍卖会(2011年1月和2012年5月)中印尼艺术较其它东南亚艺术突出,更超过了日本及韩国的原有地位,变成继中国后第二大表现最好的艺术类别,占总成交额(平均6亿港元)的10%。她认为印尼艺术在欧洲、亚洲及澳大利亚的展出增加了市场对印尼现当代艺术的兴趣。而价格稳定化,以及不断攀升的拍卖结果巩固了国际买家的信心,更能验证了印尼将能成为亚洲现当代艺术的新龙头。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印尼艺术其实正在遭遇“滑轮式效应”(pulley effect),暗示了印尼艺术品的优势只是较中国艺术品相对便宜,因此被市场认可。也有争论认为,印尼艺术的价格甚至随着印尼艺术近年在全球巡展次数增多而逐渐回落。但是,从2013年的艺术登陆新加坡上所见,这种忧虑似乎暂时无法应验。良好的销售成绩更像是替东南亚艺术打了一剂强心针,提升了市场的乐观预期。著名当代艺术藏家Sylvain Levy说:"我决定明年还要再来这里,在‘艺术登陆新加坡’,你能发现在其他艺博会没有的艺术品,尤其是东南亚艺术品,这对于像我这样的西方人来说很有趣。印尼艺术对我来说非常新鲜,它在这个艺博会上呈现出来的艺术水准和质量都非常有趣。"
艺术,新加坡的野心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推广艺术产业不遗余力,野心勃勃地将这个金融重镇推进成亚洲艺术中心。2012年是见证新加坡艺术界转变的一年。首先,新加坡政府对文化艺术政策加强了关注,包括资金赞助、提供艺术场地、举办艺术节及展览平台等。坐落于月眠路90号的月眠艺术中心(Goodman Arts Centre)在2011年开幕,由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National Arts Council)所设立,在2012年成为新加坡本土最大的视觉行为艺术领地。中心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工作室开放日,以艺术家工作室为主题,对外向公众在室内举行论坛及小型研讨会,使公众与艺术家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即将在2015年开幕的新加坡国家画廊,是目前东南亚最大的公营美术馆。
而且新加坡政府还开始介入艺术市场,他们成立了新加坡艺术发展局(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裕廊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及与国家艺术委员会合作发展的吉尔曼军营艺术区(Gillman Barracks),更推出艺术品免关税政策等。
而“艺术登陆新加坡”也是展现新加坡政府艺术野心的关键之一。他们将当时时任上海艺博会总监劳伦佐·儒道夫邀请到新加坡,在2011年创办了第一届的艺术登陆新加坡。经历了2012年的惨淡收场后,2013年,新加坡政府砸下百万投资,劳伦佐·儒道夫推出印尼馆,此外还与Gallerist.com合作推出虚拟艺博会——网络交易“Art Stage+”,在开展前三天开放,观众可提前对博览会进行网络浏览,而在博览会正式开幕之后藏家则可以通过这个网络系统参与作品的竞价。数管齐下,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对于本届的艺术登陆新加坡,新加坡Gajah Gallery的负责人Jasdeep Sandhu说:第三届“艺术登陆新加坡”是他曾经参与过的艺博会中销售结果最好的一次。他在展会中也遇到了很多新的买家。而来自上海的艺法画廊 (ifagallery)的总监AlexisKouzmine-Karavaïeff表示,“艺术登陆新加坡”的观众人数和国际化程度令他印象深刻。但他仍觉得韩国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在总体质量上高于“艺术登陆新加坡”:“新加坡很有潜力,但它要成为艺术中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几年时间。与香港相比,7%的增值税和离中国3个半小时的航程都会是它成为一个有竞争力和商业艺术中心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