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当代观念摄影师马良作品展: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来源:IBTimes中文网 2013-04-15

我的照相馆 /马良

刚刚完成2012年私人影像项目"移动照相馆"的当代摄影师马良将于4月12日到4月18日于复旦大学光华楼内广场举行作品展,同时将在4月18日晚6:30在复旦大学3209教师举行讲座。

【马良其人】

马良,1972年生于上海的一个戏剧世家。自幼学习绘画。1995年至2003年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2004年起从事独立的艺术创作。

2007年荣获上海艺术博览会评论家提名青年艺术家金奖,并被日本《Mac》杂志评为"当代最重要的50位国际视觉艺术家";2008年荣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年度人物";2010年荣获奥地利第八届Trierenberg超级摄影巡回赛(奥赛)杰出作品金奖、中国题材金奖;2011年入选《周末画报》中国力量百人榜。

出版有个人作品集《上海寓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独特的视界》(浙江摄影出版社,2010)、《FANTASTIC-Maleonn》(香港博艺出版公司,)、《坦白书》(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等。

马良的创作是他生活经历的体现,丰富多彩也独具特点,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展出。2012年的艺术项目是在神州大地上行走万里的"移动照相馆"。

【马良其作】

2012年移动照相馆项目

曾经用一个成语"刻舟求剑",来形容对摄影的看法,相对流动的生命,摄影就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刻度,在照相机刻下这一瞬间之后,这一刻就流逝远去了,以后无论你愿不愿意,照片都会成为一篇证词,来证明你曾经的拥有和已经的失去。生命和摄影之间的这种惘然又伤感的关系,总是让被拍摄者对那一瞬间,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其中并没有什么 "艺术"可言,只是种脆弱但又美好的愿景,面对流逝和幻灭的无视,是对比现实生活仅仅好那么一点点儿的渴望。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的下意识,让照相馆里的每个人在面对镜头的瞬间,都会相信自己是美丽的,生活是完满的,一切似乎是永恒不灭的。

其实这些年我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营造一个自己的私人照相馆,用照片谈一些有关记忆的问题。我想描摹的也正是这种摄影的幻觉,能带给人的安慰和温暖,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美工师最浪漫的职责所在,为了比不完美的生活仅仅好那么一丁点儿,值得用最绚烂的形式,穷尽所有的力气。

大约5年前,我开始系统地收藏中国各个时期的照相馆照片,虽然和我的职业有那么一些关联,但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却是照相馆照片里的时间感和生命的存在感。照相馆这件事物,随着数码科技的普及已经式微消亡,个人使用数码相机和打印机制作照片轻松可及,加之Photoshop的简便,专业照相馆的留影功能已经被取代,但同时照相馆摄影中的仪式感和趣味也随之消失了。

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可取代的,照相馆摄影里那种陌生人之间即时的情感交流,以及追求照片"完美"的仪式感,总是很让人动容。.

于是从2011年初开始,我便有了这样一个计划,我要建造一个自己的照相馆,尽量保留传统的摄影方式,但也加入我所能提供的有趣的情景和创造性。最早的方案是在我即将要拆迁的工作室里搭建了一个照相馆,也就是各位在这次展览中将看到的作品《我的照相馆》。这个作品在杂志刊登后,很多外地朋友联系我,大家纷纷希望我可以将这个"照相馆"开设到不同的城市去。于是"移动照相馆"这个概念出现了,我将和的5位朋友开一辆卡车,拉上所有的拍摄器材,以及各种服装道具布景,沿着国道一站一站地开到各个城市去,为我生活里的朋友们拍照,为那些喜欢我的作品的人留下一张我亲自拍摄的照片。

我个人理解里艺术的终极目的是安抚,是给予观众某种幸福感,我一直希望身体力行的为一些人做点什么,做些真正有用的艺术,而不仅仅是庙堂之上,拍卖鎚下的那些艺术作品,我更希望可以深入到现实生活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快乐和分享。用个人行动和艺术工作为他人服务,不能让这物质时代的无力感把我们消磨掉。

相关阅读:

摄影艺术家马良:艺术终极目的是安抚

尊尼获加 Johnnie Walker 携手马良推出中秋礼盒

【编辑:谈玉梅】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