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资深与新生代的收藏对话:倾听青年收藏家的声音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冯明明 2013-05-03

上(从左到右):周大为、宫津大辅、陆寻

下(从左到右):吕澎、董国强、劳伦斯·何浦林

新声:资深与新生代的收藏对话讲座现场

5月2日,北京匡时将携手艺术北京于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的《新声:资深与新生代的收藏对话》活动正式亮相,本次活动力邀日本著名工薪族收藏家宫津大辅、重要收藏家刘钢、知名策展人吕澎、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青年藏家周大为、陆寻、谢晋宇等艺术界、收藏界知名人士一同参与。

作为本次论坛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先生表示:“很高兴能有更多的年轻朋友进入到收藏领域,‘两岸三地青年收藏家邀请展’已经开幕,展出了青年收藏家从不同视角、不同认知进行收藏的藏品,我认为收藏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艺术品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灵撞击。”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分享青年收藏家们丰富的藏品类型,力图全面深度展示具有“国际视野”“时代趣味”中国年轻一代收藏的整体面貌,厘清中国未来收藏文化发展趋势。活动现场,宫津大辅、刘钢、周大为、陆寻、谢晋宇以及吕澎等相继发言,和艺术爱好者分享了他们的“收藏经”。

就职于广告公司的宫津大辅可谓是收藏界中工薪收藏家的代表,他以普通工薪族的角色,通过“零用钱购买艺术品”的理念,收藏了包括草间弥生、蔡国强、奈良美智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颠覆了大多数人心目中只有富人才能收藏艺术品的观念。宫津大辅现场回忆了他第一次收藏艺术品时的经历:“那时还是上世纪60年代,我看中了草间弥生的一件大尺寸作品,虽然那时草浆弥生的作品没有现在这么贵,但以当时的经济水平,6.5万美元的售价也远远超过了我的年收入……”为此,宫津大辅不得不白天上班,晚上在一个酒店当保安做兼职,偿还购买作品的分期付款。在过去的18年间,宫津大辅用约3000万日元(约200万元)购买艺术品,作品数量300余件,包括录像、绘画、装置、行为、观念艺术等。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在这些艺术家尚未成名之时,他就收藏了他们的作品。

周大为曾经是上海一家著名画廊的总裁兼艺术总监,也曾是一家艺术基金的职业经理人。但现在,他更愿意将自己称为艺术爱好者。作为收藏圈颇具知名度的青年收藏家,周大为的收藏范围很广,在遵循美术史的发展而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涉猎了在老油画、邮品钱币、装置以及影像等。“我第一次在拍卖行出手,买到的就是一件吴大羽的蜡笔画。”周大为说。此外他还透露了现在收藏的两大脉络:一是当下国际与中国在更多文化交流下产生的文化冲击而形成的艺术品;二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现代艺术艺术家,如何将“断代”维系起来,也是我在收藏中找寻的一个方向。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的陆寻不仅是年轻的当代艺术收藏家,还是南京四方美术馆创始人。虽然陆寻真正开始收藏并不长,在2009年左右才开始正式进入到收藏领域,在此之前,只是零散地买过一些艺术品,在巴塞尔等地参观过一些艺术双年展。在陆寻看来,收藏最大的收获是为以前“封闭”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结识了了很多朋友,生活丰富很多。即使是旅游也充满了目的性,即是看展览,充满了观看艺术品的热情。相较于收藏,陆寻更看中在观看展览中观看或是和艺术家交流中的获得。

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藏家都是最重要的环节。知名策展人吕澎先生建议年轻收藏家将目光集中在当下中坚力量的艺术家身上:“一是从收藏的游戏来说,收藏中坚力量的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完善和完整的机会,也可以随时调整收藏的方向;二是通过收藏创作品牌或是价值。”此外,吕澎特别强调:“在收藏中药尊重‘趣味’,也要小心‘趣味’,因为如果‘趣味’不与文化、历史挂钩,那我这种‘趣味’就无法获得大众的认可。”

本次活动全面分析了中国年轻收藏现状和未来趋势,深入探讨中国年轻收藏审美趣味、问题途径,发展潜力及其对塑造中国未来文化的影响力。
 

 

【编辑:冯漫雨】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