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玉壶洞天——中国嘉德2013年春拍鼻烟壶专场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张笑莲 2013-05-07

清乾隆 白玉石榴形鼻烟壶
7.4 cm. high
RMB: 800,000-1,400,000

清乾隆 白玉宝相花纹梅瓶形烟壶
6 cm. high
RMB: 400,000-650,000

在中国历史上,鼻烟壶是满清皇亲贵胄把玩的物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皇帝都会下令制作大量的鼻烟壶,赏赐臣下,有时还会作为外交礼物。八国联军的大肆侵略,将很多珍贵的鼻烟壶带到国外,绚丽多彩的鼻烟壶受到欧洲人的喜欢,吸引了大批收藏家,于是现代意义的鼻烟壶市场形成了。时至今日,各种鼻烟壶专场拍卖纷纷出现,比较有名的有J&J鼻烟壶专场拍卖、Mary& Gorge Bloch专场拍卖,这些都属于某个收藏家的专场拍卖。中国嘉德于2013年春季拍卖会推出“玉壶洞天—重要玉石、玛瑙、水晶类鼻烟壶专场”拍卖,这种以同类材质的烟壶形成专题拍卖的做法,在拍卖界也是首创,打破了国际惯例。这是嘉德二十周年的一份献礼,也符合目前鼻烟壶市场发展的需要。

汉代以来,玉被赋予崇高的意义,“君子比德于玉”。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爱玉的帝王,他对玉的痴迷,促使“乾隆玉”成为十八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从乾隆皇帝征服土耳其斯坦开始,回部(今新疆地区)每年向朝廷纳贡玉料四千斤,分为春、秋两次贡进内廷,这为玉器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无暇的白玉开始出现。乾隆朝玉器玉质上乘,纹饰繁缛、精致,工艺精湛,造型丰富灵巧。清乾隆白玉石榴形烟壶,选用的正是这种无暇白玉,此烟壶通体呈石榴形,前后两面大部分抛光,周边雕刻花朵及枝叶,萼洼部掏膛,富于变化的小叶子呈放射状围绕在壶口周围,轮廓线穿过唇部进入口部,自然而又流畅,是为烟壶的口部而设计,但又完全是石榴的造型,这种雕刻方式并不常见,有时会在一些葫芦形烟壶上见到。烟壶顶部配一树枝形翡翠壶盖,壶盖上趴着一只小虫,整个鼻烟壶宛如大自然中生长的一株石榴树上的场景,充满生活情趣。这件作品雕工精美,展现了最好的玉石雕刻家对雕刻技巧的完美把握。它也同时具有完美的清代硬石雕刻的另一个特征:高浮雕和抛光的完美结合。底面完美的抛光,像魔术一样,就好比一个雕刻家先做了一个完美的花瓶,然后在上面叠加了一层雕花。如果剥掉雕花面,剩下的鼻烟壶在形式完整和表面抛光上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却缺少了雕花面的复杂工艺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力。

乾隆皇帝崇尚拟古,导致拟古之风盛行。由于商周青铜器大部分收藏于清宫,于是乾隆朝出现了大量饰有古代青铜器纹样的作品。在这次拍卖中,清乾隆白玉宝相花纹梅瓶形烟壶就是一件仿古作品。这件鼻烟壶造型以梅瓶为基础,丰肩,平足,壶身雕刻宝相花纹。宝相花纹样成型较早,盛行于隋唐时期,虽不是青铜器纹饰,但纹样一改唐朝时期端庄富贵的奢华风格,而更具古朴典雅的视觉特征,非常符合乾隆时期“古尚简约”的美学主张。此纹样中间用写实牡丹,以缠枝忍冬纹和变形云纹构成带状边框,这种带状装饰手法亦源于青铜装饰,也体现了乾隆时期简洁、复古和拘谨的雕刻风格。壶身造型明显不具有明清梅瓶那种婀娜秀美之感,而更具端庄厚重之姿。可以说,这件鼻烟壶并不是一件完全拟古的作品,而是在拟古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时代特点而进行的艺术创作。

乾隆朝玉器还有一大特点,是在玉器上铭刻,铭刻的内容主要包括刻款、刻诗。乾隆皇帝爱写诗,常常在喜爱的玉器上题刻御制诗文。清乾隆白玉御题寿星赞烟壶就是一件刻有御题诗文的烟壶。这只玉烟壶一面减地浮雕松树下,长须寿老精神矍铄,一手拿寿桃,童子扶杖随伺,福鹿(禄)回首,状仙灵。壶身虽小但嶙峋山岩,显出深浅不同的层次,颇富立体感。另一面填金刻御题诗一首“天保定尔,万寿无疆,保合太和,身其康强,君子所在其无逸,以引以翼,唯日欲至于万年。”该诗原出处: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集》、《御制文初集卷》卷二十八之《赞》,原名称为《福禄寿三星赞》,其文字集合《书》、《诗》、《易》三经经文而成。此烟壶玉料、造型、雕工、图案、寓意、御题诗内容、格式、填金手法等,都完全符合乾隆时期的规制,并且是专为庆祝皇帝大寿而作。此烟壶人物、动物、山石的雕刻,完全立体生动,突破小面积的平面局限,与民间玉匠作工相去甚远。

清乾隆 白玉御题寿星赞烟壶
5.7 cm. high
RMB: 500,000-800,000

清 苏作玛瑙渔乐图烟壶
4.8 cm. high
RMB: 350,000-550,000

鼻烟壶中有一种风格,称作“苏作”,有玉质也有玛瑙。苏作主要是苏州地区的作坊所形成的一种风格,可追溯到晚明清初那些带有十六世纪琢玉大师“陆子冈”款的器皿。苏州因其卓越的硬石雕刻而声名远扬,而苏作也因这种持续的高质量的雕刻享有盛誉。苏作的一大特点,就是利用玉皮来增加器物的美感。苏作分两种风格,一种是延续已经建立的苏州雕刻风格,即晚明清初陆子冈派;一种是芝亭派。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巨大的连贯的群体内部两种不同的风格,而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一种风格逐渐被另一种风格取代,在某一个时期内两种风格也同时存在过。这两种风格或许是来自不同的作坊,同时存在于某一时期内,并且有着某种风格上的联系。苏作玛瑙渔乐图烟壶,是一件非常完美的苏作鼻烟壶,扁平的卵形、直径圆口、平底。一面描绘了在松林掩映的溪水边,一位老者坐在山石上悠闲地钓着鱼,一位童子在岸边整理鱼篓,两者一上一下,巧妙地将远近层次区分开。作者用玛瑙黑褐色的斑点来表现老者和童子的衣服,并以另一块黑褐色小斑点来表现跃出水面的鱼儿,鱼儿翻腾摆动着,扯动了鱼竿,溪水流淌着,斑驳的褐色小点就像鱼儿跃动时身上滴下的水珠在水面上产生的涟漪,童子紧张地望着老者,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一棵松树从山石间伸出,山石呈锯齿状,一团团松针黑油油的,正是玛瑙上部黑褐色的斑点雕刻而成。另一面用一块黄色的斑点来表现猴子,猴子弯腰蹲在岩石上,手里握着一把灵芝,眼睛充满快乐的神情。

1996年在香港举行的一次会议上,Hugh Moss在他的论文(JICSBS, autumn 1997, pp. 4-16)中提出了一个词:“ink-play(俏色)”,来叙述鼻烟壶中多色玛瑙的使用,或者可以拓展开来说,在中国艺术中多色材料的使用。这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对笔墨的强调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传统绘画中,ink-play指的是对水墨在宣纸上自然形成的纹路进行解释,简单说,就是俏色。尽管这是从书画艺术中借用的词汇,但很有可能石头上自然的纹路影响到这种绘画方式。在宋代,文人掌握了话语权,文人画兴起之前,文人画家就非常钟爱这种类型的石头,也不排除自然材料上随意的斑纹激发了画家绘画的灵感,而创造出追求笔墨趣味的艺术手法,从而使鼻烟壶和绘画之间产生了有趣的美学关联。

清 苏作玛瑙俏色雕皇者之风图烟壶
5.5 cm. high

清 玛瑙雕三阳开泰烟壶
6 cm. high

不管是在绘画中,还是在天然的材料中,俏色这种艺术形式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仅仅是这种随意的斑纹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即使是人为的,也是努力使其看起来是天然的。有了原初的斑纹,俏色这种艺术形式便是双重的:将这些斑纹解释为某种有意义的具象的主题;或者将自然的斑纹与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的顿挫和晕染相结合。后者更为重要。在俏色这种艺术形式中,cameo(多层薄意)、silhouette(轮廓)和shadow(影子)是经常使用的三种不同技巧。cameo(多层薄意)即利用玛瑙平面间的颜色差别,用浮雕手法雕刻出不同的图案;silhouette(轮廓)和shadow(影子)可交互用来表示某种东西要么材料是自然的,要么是修饰过的但看上去是自然的。所谓的“影子玛瑙”,事实上就是利用玛瑙的天然纹路,不加修饰或略加修饰所达到的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苏作玛瑙俏色雕皇者之风图烟壶、玛瑙雕三阳开泰烟壶正是两件美妙绝伦的俏色艺术作品。前者画面主体为踏在云朵上回首仰天吐气的白马,吐出的气流中浮现着太极的图案,马首边上雕刻一只猴子,周围山峦层叠,云气环绕,有草书:“气悬通适,能益长居”,“文玩”款。这不但向我们展现了苏作工艺的精美绝伦,也是俏色技法的经典之作。艺术家将玛瑙上的白色部分构思为一匹白马的形象,稍加雕刻,一匹抬腿回首仰天吐气的马即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马首上蓝黑色部分被巧妙地设计成马的耳朵和眼睛,马首左上方的白色部分被设计为云气氤氲缭绕中的太极图案,巧妙地构成了“龙马负图”这一图式。而玛瑙雕三阳开泰烟壶向我们展现的是俏色工艺中卓越的多层薄意技法,艺术家大胆地舍掉白色皮子的多余部分,刻画出母子三头羊。最前面的羊爸爸抬头仰望着初升的太阳,似乎在向最里面的羊宝宝讲述着关于太阳的故事,羊宝宝侧耳聆听着,中间的羊妈妈朝着另一个方向低头吃草,远方太阳在云气中升腾。艺术家并没有仅仅将白色皮子雕刻成三只羊,而是用皮子下的糖色玛瑙雕刻出一座山坡,仅仅几条线条勾勒,便将山坡的远近层次区分出来,极富立体感,就仿佛太阳从山坡后面升起。整个画面温馨恬静,就像清晨出来散步的一家人沐浴在温和的阳光中,非常符合儒家美学所颂扬的“和”的观念。即使从选材来说,这种纯净的糖色玛瑙,配以洁白无暇的皮子,本就极为难得,而纯净的白色与透明的糖色两相呼应,给人一种清澈透亮的感觉。

几件重量级拍品的出现,为2013年春拍带来了些许激动,更有众多精彩作品将一同亮相“玉壶洞天—重要玉石、玛瑙、水晶类鼻烟壶专场”,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江兵】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