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鹏
游园惊梦
工笔重彩
2008年作
签名:吕鹏
出版
2008年《东方艺术》东方艺术杂志社 北京 中国 (图版,第68页)
2008年《游园惊梦》北京红门画廊 北京 中国
2009年《东方想象》 岭南美术出版社 广州 中国 (图版,第120页)
2009年 《吕鹏》湖南美术出版社 长沙 湖南
2010年《黄门-2010年光州艺术双年展》 韩国光州美术馆 光州 韩国(图版,第61页)
2011年《声色江湖》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 中国 (图版,128页)
2011年《格物致知》 江西美术出版社 南昌 中国 (图版,第129页)
2012年《当代艺术5人工笔联展》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 中国 (图版,第24页)
2012年《风尘三闲》今日美术馆出版社 北京 中国
时光流转千年,盛唐是工笔的天下。八百年前,热爱艺术的宋代帝王将工笔推向皇家艺术的巅峰。工笔,这个意在传神描摹真实世界的绘画技术早在千百年前的东方大地就已登峰造极。
时光飞逝五百年后,才迎来了西方文艺复兴的曙光,这场同样由热爱艺术的统治者的赞助系统而造就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活跃的艺术运动影响了全球范围内几百年世界艺术史的轨迹。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中西方艺术史的构建中,兴盛于唐宋的工笔绘画与欧洲文艺复兴绘画,尽管相隔几个世纪,却同样辉煌灿烂。历史如此的相似,正如唐宋以后,讲究“尽其精微”的工笔逐渐被文人写意绘画所取代,不再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同样,文艺复兴的光芒也在更为猛烈的印象派运动和摄影技术的诞生中逐渐暗淡。表达主观心性的世界变得比记录真实世界更令艺术家着迷。
【相关链接】
然而,总有一些怀旧而执着的艺术家,重新捡起古老的技艺,向那曾经辉煌的顶峰迈步。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穿越时空,在东方与西方间浸淫、游走;用工笔的精微来回访文艺复兴的恢宏,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向大师们致敬。也由于他们忠实的传承与大胆的革新,使他们具备了在艺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底气。
吕鹏和金沙,就是在两位在文艺复兴与中国传统工笔间玩转穿越的当代艺术家。 是我们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化语境与文化立足点的过程中不可错过的个案。
“游园惊梦” 的原典出自中国传统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讲述了一段怀春少女在梦中穿越时空找寻爱情的浪漫故事,凄美瑰丽,千古流传。作品中浮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具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象征意义。“游园惊梦”是吕鹏(LOT14)的标题,也似乎可以作为吕鹏艺术创作的关键词,贯穿于这位执着于传统工笔而进行当代艺术探索的艺术家长达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
纵观吕鹏的创作历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任意东西的老庄哲学和精神状态和一直贯穿在他不同的作品系列中。从反映孩童时对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迷恋而产生的《新神仙传》,到表达青春时期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和羁绊的叛逆的《穿墙而过》。 《声色江湖》传达的是人们理想破灭后对繁杂欲望满足的强烈追求,而《逍遥游》则反映了艺术家在不惑之年对于文化和生命价值的沈思。
当我们以纯粹的视觉艺术的视角来看待吕鹏的作品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穿越时空、率性驰骋的奇妙景观。吕鹏的作品总是让人留步于前,大家都想看看艺术家脑子里到底想的甚么。他的每个人物都在画面里飘飘忽忽,互相纠缠像是打着“太极”的生活着,又让我想起爷爷在世时常听得评书,甚么书剑恩仇录,水泊梁山里面人物相互纠缠错综复杂, 再加上被偷窥的色情场面,被发现的秘密活动,腾云驾雾的,万马奔腾的,总之真是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著名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先生在评论吕鹏绘画作品的时候就以“文化碎片”的概念来描述,他说:“堆积,是吕鹏作品语言中最鲜明的特点,他的几乎每一幅作品,第一眼看去,给人强烈印象的,都是重重迭迭的一大堆东西。堆积,确实形象地把握了中国人普遍的一种生存感觉,中国人在这几十年的经历中,或者所受的教育中,不断地今是而昨非,茫茫然不知所措成为人们的常态,各种文化记忆,在没有价值的支撑下,必然呈碎片状态堆积在人们记忆中……吕鹏头脑中的传统戏曲、武侠小说、电子游戏、好莱坞式动作电影的影响,成为他作品的主线,把当今文化的混乱状态,编织成一个个有幽默、滑稽、暴力感觉的文化武侠画。”吕鹏作品中交织糅杂的中国文化符号散乱,繁杂,包罗万象:宗教壁画、民间年画、唐卡图示,春宫,吉祥图示,传统戏曲都以恢宏的构图结构和气氛呈现出来。 “吕鹏除了自己扎实的写实功底以外,同时学习文艺复兴大师卡拉瓦乔画面宏大气氛的来源:特别的明暗处理,光线来源,人物的造型的安排,却发挥了达利“中国历史式”的超现实。—蒋勋《历史上的超现实》”
在对吕鹏作品的解读中,不乏运用波普,拼贴或超现实这样的当代艺术既有概念试图来归类吕鹏的艺术创作,但都不尽恰当,事实上,吕鹏的作品显示显而易见的“吕氏风格”而使中国传统工笔绘画在当代艺术创作的探索领域自成一格。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吕鹏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鲜有的学者型、文人型艺术家。199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6以《湖社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北方近现代艺术史研究的空白,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博士学位。因而,吕鹏深谙并迷恋文人书画、书法、诗词。与吕鹏本人交往,也会为他的温文尔雅的文人气质所感染,以至于一时很难和他磅礴激荡,天马行空的充满民俗文化符号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吕鹏看到了在文化转型期的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缺失的过程中,俗文化比雅文化更有生命力。 因而在对于传统图像资源的使用中百无禁忌,信手拈来。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西方当代艺术中波普,拼贴等使用多媒体图片资源的手段,吕鹏的作品全部采取手绘,且十分推崇手艺的精致性。 吕鹏对中国传统绘画下了很大的工夫进行了学习,研究和整理, 尤其是传统工笔画的线描,设色和构图。他曾经画了大量的传统线描双钩的图谱,掌握了传统绘画的造型特征和审美品味,这使他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对于传统图样的挪用显得十分得心应手。 同时,吕鹏对西藏唐卡绘画也十分感兴趣,唐卡艺术也大量使用线造型,但线的使用不同于中原汉族的工笔画的趣味性,而强调公益性和绘画者对宗教的虔诚心态 与实践和体力的巨大投入。 这些因素都被吕鹏吸收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因此它的作品,无论是在纸上水墨,还是布上丙烯还是油画颜料,他的作品显示出技术的丰富内涵和积累性的难度,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的绘画性技术和工艺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吕鹏作品在严谨和细致中又提供了独特的中国工笔画法的语言创新和无穷的想象空间,也是在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勃发创造的当代艺术探索。作为北京工笔画会的核心成员之一,吕鹏作品无论从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贡献还是作品语言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当代意味,都将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金沙
向大师致敬
绢本设色
2012年作
签名:JIN
“《向大师致敬》系列作品,我选取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典型代表作品为母本,运用传统的工笔画手法加以拆解、改造和诠释,在保持原作面貌的同时,不露痕迹的实现了与中国艺术的转换, 让作品呈现出中国绘画的已经与格调,并品味到我们共同担忧的现实问题。 向大师致敬—向我们曾经创造过灿烂而辉煌的文化致敬,同时寻找大师 – 找回我们失去的或即将失去的优秀文化传统 ” --- 金沙
面对金沙的作品,每一个人都会陷入柔和的光芒里:先是远去的而今依然辉煌的文艺复兴大师,而后是的将终其一生在清代宫廷将西方绘画与东方技法完美糅合的郎世宁的影子依稀可辨。
金沙钟情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Piero della Francesca,迷恋于三矾九染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工笔画技艺,他想以他的心智同时拥有它们,于是二十年来,他的内心早已准备好了,和Francesca对话,和曾经真正同时实践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的郎世宁对话,在舒缓而安详的气氛中,就这件作品进行对话。通过毛笔、水、墨和颜料与绢丝的反复接触,将作品中的细节在过程里逐步显现,在平静的、类似与修行的细密的创作过程中不经意流露出的傲人的技术令西方的观者感到熟悉但有很神秘。这一图示对话,充满了活力,变幻和诱惑,而金沙在这样的对话中获得了观念的启蒙,他发现,古人早已作古而精神永恒。于是,他最后的作品呈现出现了精湛的超现实特征 --- 人物神秘的消失了,而此情此景却清新如初。散发着金色的柔和光芒。
于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观者,都获得了多重的照亮:艺术史,娓娓道来的故事和谈心,可以称之为不可多得的伟大安静的画面,而这时,我们意外奢华的拥有了艺术家金沙,又从他工笔重彩的画面中找到我们似曾相识的自己。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