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拐回来了 纸本水彩 56.5×76cm 2012 汤炀
以“2013艺术上海”为题,近日在上海红坊文化艺术社区拉开帷幕,分散于艺术园区内不同位置的七家联盟成员,纷纷在自己的画廊推出各自不同艺术形式与风格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其中既有年轻艺术家的个展,也有诸多知名艺术家作品的群展。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抽象与具象俱陈,甚至出现了中国当代诗人以诗歌手稿文本形式介入造型艺术家图像的共时互观表现存在——这在当代艺术的审美向度上,呈现了一定的文化审美表达的丰富性。当代艺术的美学呈现与发展,显然是需要具有这样的表现的丰富性。
当代艺术种种诉求表现的形式,在中国视觉艺术型态中的出现和发展,大抵经历了30余年,与所有事物的产生形式和发展过程一样,中国当代艺术的形式本体也经历了激荡与精彩,落寞和失望,尤其是近年来遭遇艺术品市场的各种外力与当代艺术本体内力构成缺失的夹击,与前些年的蓬勃与红火高调相比,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出现了相对的停滞和沉寂。中国当代艺术在当下呈现的生存态势,既有某种所谓“形势比人强”的趋势所致,然而从大量展示的各种意识形态观念性的图解或西方美学解构的碎片情绪式的作品观察中,大抵也可以得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出现当下的状态,其实并不意外。中国当代艺术的种种诉求的艺术表达形式,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碰撞所出现的文化现象,而其所承载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多由西方后现代美学观念嫁接而来。倘若能够深入地考察这些众多视觉作品存在的表现形式,大抵不外乎“左、中、右”三种形态,而这些流播中的艺术作品,又往往以“左右”两极呈现的面貌众广,具有相当的时尚意义。而中间形态形式表现的相对不多。从已有的审美经验认知而言,中间形态的作品往往呈现具有一定本土审美经验与现代文化思考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爱好艺术观者相对也易于接受、欣赏,转而或收藏之——这样的收藏,往往是观者出于一种与自我内心感受契合的喜爱,与艺术品市场上将艺术作为金融衍生品的资本博弈增值不同,因为“与自我内心感受契合的喜爱”而购买、收藏,才是真正构成正常的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文化艺术真正繁荣的必需条件之一。
无论是对当代艺术作品,还是经典艺术作品的审美接受向度,显然与观者所具备的文化审美经验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由于作品诠释的层面不同,会有各种美学的可能性接近,但构成本土观者审美经验的文化传承,我想今天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应该还会以中华文化传承的核心思想“中”的美学向度为代表性的。 “中”的美学意义表现,即观者所期望作品所能达到艺术形式与表现内容的平衡之美,而不是偏倚——即便是出奇的形式之美,但绝不是乖戾之展现,即便是表现艺术家观照于客体的极致,但绝不是媚俗之烂熟。中国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倘若能够蕴涵本土文化传承的审美经验与现代文化思考,经过30余年的历程,应该具备中国当代艺术美学向度体系话语的构建,而不是以西方艺术的话语标准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取舍。很可惜,当代艺术的作品展现很多,但真正以中国当代艺术本体美学话语体系进行诠释的,似乎始终存在缺失,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存在的美学向度遗憾。
此次“2013上海画廊联盟作品展”展示的当代艺术作品,显然呈现了不同美学层面接近的可能性,从《抽象视界》集合的各家当代雕塑、平面抽象作品到《哲思与典藏》,以及《怀朴抱真——夏阳作品展》和《虚妄与消弥——马文婷作品展》的个人展等,都有不同程度结合本土审美经验的与现代精神思考的外化承载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时势所然,也是画廊联盟始终坚持关注和展示当代艺术作品的审美意义所在。我想,这对于如何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美学向度话语的体系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