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魏野个展《狂想的永恒》在宋庄树美术馆隆重开幕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刘慧玲 2013-05-17

展览开幕式(左起:开幕式主持人耿潇男,本次展览策展人武东东,意大利策展人乔治,艺术家魏野,导演王小帅,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杨卫,树美术馆馆长张航)

2013年5月17日下午4:30,魏野大型个展《狂想的永恒》在宋庄树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绘画、雕塑、电影、图片、多媒体和装置等艺术形式组成,集中展现了魏野近二十年创作的艺术作品,呈现了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及思想领域问题的深入探讨。当天也是魏野的生日,这个展览也可以说是对艺术家的生日庆祝。开幕前,艺术家将自己二十年的生活照和作品照洒向湖中,这既是一件作品,又是对前二十年创作生涯的一个总结和对崭新未来的展望。

魏野个展《狂想的永恒》

魏野个展《狂想的永恒》

武东东:“狂想”的概念可以贯穿在魏野近二十年的作品中

对于本次展览的出发点,策展人武东东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提到:“初始也是因为安迪•沃霍尔的一个问题我结识了魏野,他每天天马行空,有无限的想象力,我们对生活、对艺术有很多相同的认识,所以就成就了这个‘狂想的永恒’,这个展览的主题是以他的一幅代表作的名称来命名的,因为这个‘狂想’的概念可以贯穿在这些年的作品中,他这些年整个作品的历程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魅力与吸引力的系列的展示。另外他交友广泛,把电影、音乐、新媒体艺术等各个领域很多最优秀的艺术家集结起来,我们大家一起提升出这个概念,我们又挖掘了很多有符号性的、代表性的问题,我们一起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呈现它,大家一起狂想,一起实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魏野《狂想的永恒》布上丙烯 140cmX120cmX3 2010年

魏野《狂想的永恒》布上丙烯 140cm x 120cm x 3    2010年

魏野《性与爱的争论》布上丙烯 270cmX180cmX42011年

魏野《性与爱的争论》布上丙烯 270cm x 180cm x 4   2011年

魏野:能想象,能狂想,就会产生新的生命

《性与爱的争论》系列作品,表面看似乎只关系到性与爱,其实包含的更多,在展览现场,艺术家魏野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说这个系列反映的问题是关于人性的、情感的和理性的,是针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来的,主要说的是人的思想问题,人的想象力的问题。他创作这些作品是把想象力拿出来当问题去阐述它,来带动大家讨论怎么去想象,利用想象能想到什么,能创造出什么。想象力对人的功能很重要,他愿意和大家一起来体验它,来探讨这个问题。所以说这些作品关注的就不仅是性,魏野谈到:“性、爱,不管什么都会想到,只要想到了,他愿意跟画面交流,愿意跟艺术家交流,愿意跟朋友交流,这就是作品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说它去感染别人,别人去感受它,互相的交流,从想象力问题上互相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一个侧面,或者说,他是怎么想的,另一个人是怎么想的,我们有的人想的是大问题,有的人想的是小问题,不管怎么想,能狂想,能去想象,就一定会有更新的生命或者更新的东西出来,这个非常有意义。”而对于作品中持续出现的拉链和拉链的变体,魏野解释:“这个拉链是特别具备批评性的一个符号,比如说我拉上了就是关闭、紧闭,我不愿意别人关注我,看到我,我拉开了就代表开放,或者是释放,因为在人身上或者常用的拉链,它的功能就是这样的,它是带有批评色彩的符号,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符号。”

 

魏野《公司制度下的批判》

魏野《公司制度下的批判》

杨卫:魏野的作品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魏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状态,而这种正面积极的心态也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乐观的精神。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杨卫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说:“在二十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中国变化最大的二十多年,在这样一个空前的剧变当中魏野保持了一种持续性的、良好的创作状态,作品语言也是在不断地往前推进,一点点成熟。如果说早期的作品受了波普艺术的很多影响,后期魏野的作品就越来越淡定,越来越具有绘画性,越来越回归于艺术本质的东西。这是魏野的艺术的语言特征。还有一点就是魏野的乐观精神,在他作品当中我们无处不看到幽默感,一种很轻松的,很释怀的感觉,我们知道当代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其实是很压抑的,很沉重的,魏野的作品就在不断地释怀,不断地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困境当中解放出来,这也是魏野作品的一个特征,我觉得魏野的这两点,一个是他的生命力、创造力,还有一个是他的乐观精神,这种幽默感,这应该都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借鉴、学习的地方。”

魏野《众生相》

魏野《众生相》

杨卫谈到魏野作品里的幽默并不是调侃:“魏野的作品并不调侃,他跟我们同代人也是圆明园画家的方力钧、岳敏君他们不太一样,如果说方力钧他们主要是通过调侃自嘲的方式解构了一种政治社会的压力,魏野的作品更多的是对日常生活一些细节的关照,他更多关注的是日常生活里一些细节的东西。另外他牵动了我们的一些记忆,我们这代人,比如对向日葵,对这些符号还是有一种很强的深刻的记忆,魏野的作品也借用了这样一些符号,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就是拉链不断地翻开、打开,这些符号的内部结构,这种拉链打开的过程就象征了一种私秘化,很个人化的情绪,这一点是跟我前面说到的岳敏君、方力钧等是不太一样的,岳敏君、方力钧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公共性语言,描述的是一个当时在中国政治社会的压力下人的一种释放,人的一种疏远,一种逃离甚至一种调侃这样的情绪,魏野更多是对这种日常生活细节的一种趣味性的转换,这一点不太一样。如果说从趣味上来说,我觉得魏野的心态更接近于年轻人,就更接近于80后甚至90后的一种状态,尽管他是一个60后,一个有过这么多经历的一个艺术家,但是他的这种创作心态、创作状态,包括他的艺术语言都倾向于80后、90后,这是魏野的一个特征。”

魏野在本次展览中将人类独有的力量——想象力放在了焦点的位置,叩问人类在不断的进步和对自然的征伐中如何保持自身的本性和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指物质的富饶,还指心灵的鲜活度,他期待人类“永恒”的年轻。

据悉,展览持续到2013年6月2日。

魏野《向日葵下的变异》

魏野《向日葵下的变异》

魏野《公司制度下的批判》

魏野《公司制度下的批判》

魏野《众生相》

魏野《众生相》

魏野《性与爱的争论》

魏野《性与爱的争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魏野《狂想的永恒》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编辑:刘慧玲】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