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关注宋庄的未来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6-03

从最初的栗宪庭、方力钧、岳敏君、刘炜、王强、张惠平等入驻宋庄以来,至今整整20年。这些艺术家选择宋庄的原因,就是为了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创作环境。最初只有十几人,到了2000年也仅有100人左右。2006年,宋庄被北京市政府确认为北京市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之一,宋庄迎来了新一轮的艺术家入驻的高潮,至今,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已达2万名左右。艺术家及相关艺术机构的入驻,极大地改变了宋庄的面貌。

从最初艺术家在小堡村聚会找不到饭馆,到现在酒店餐饮等设施日益完备;从最初连一辆公交车都不通,到现在四通八达的交通;从最初买画材都要到城里,到现在画具画材店一条龙的服务……可以说艺术给宋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中的宋庄出现了各种新问题。

要原创还是要模仿

最初一批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热情,进而滋生了一大批模仿成名艺术家的艺术样式。许多掌握创作技术的人希望来到宋庄,通过模仿政治波普等成功样式获取市场认可,产生了一批迎合西方收藏家口味的作品。

艺术风格自然是艺术家个人选择的问题,但面对商业利益的驱使,原本以独具探索性、实验性艺术而知名的宋庄艺术区,渐渐被众多毫无创新与生气,以所谓“当代艺术”之名而大行其道的模仿品所淹没。

要特色还是要大而全

各地兴建经济开发区的浪潮,产生了不少缺乏规划、重复的项目,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文化产业又成了各地建设中新的追逐点。重视文化建设本无可非议,但关键是如何依托本土特色。

匆匆上马的艺术区、文化产业区屡见不鲜,但如果不顾自身特色,一味求全求大,讲规模、比档次,后果必将是筑了一个光鲜的空壳。宋庄的特色,必须突出原创艺术家这一主体,没有这些专注于艺术超越的艺术家,宋庄将失去独特价值。

要艺术家还是要商业开发

艺术离不开商业,但商业往往又伤害着艺术,如何把握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度,需要艺术家们有自己的平衡。采访中有位艺术家感慨地说:“原来是艺术家进来,现在是开发商进来。”

2006年来到宋庄居住的法国艺术家Saibo谈起现在的巴黎时说,过度的商业化造成了艺术家画室租金、生活成本的上升,很多艺术家开始慢慢逃离巴黎,转向柏林等地。如果因为暂时的商业利益,而使得艺术家逃离,那么无异于杀鸡取卵。远看国际上著名的苏荷艺术区,近看今天中国的798,要么已经品尝到商业过度开发后的恶果,要么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前车之鉴,值得深思。

有包容更要有保障

宋庄给了艺术家以极大的包容,艺术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最渴求的创作自由与社群认同。

在采访中,艺术家们谈得最多的是宽松的文化氛围与安静的工作环境,艺术机构说得最多的是政策上的扶持、项目上的支持。这种期待的背后,表现出今日宋庄发展面临的矛盾:包容不等于放任无作为,如果管,又该怎样管?如何在保证艺术家宽松的创作环境的同时,对艺术家的生活有所保障,对艺术区的长远发展有所引领,政府部门还需有更多作为。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