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意象——人与万物和世界互动契合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高名潞 2013-06-06

虽然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论中有丰富的意象理论,但是‘意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超越了中西、古今的局限。‘意’不是一个有绝对性所指的意义、更不是一个实用性的概念,‘意’是自由想象的境界。‘意’也不是个人表现的狭隘心胸,而是人、物和天地之间对悟的生成之象,所以,方有‘鲲鹏展翅九万里’那样的坐忘超越,以及狮身人面像那种俯瞰天下的永生守望。即便在西方,在古希腊模仿说出现之前,欧洲的艺术主流也是象征的。

意象的原理是‘意在言外’。所以,它不是那种追求主体和对象之间‘绝对对应’的艺术再现观念。‘意在言外’的灵魂是非对应、非饱和与非替代的世界关系。只有认识到我们周围世界中到处存在的不确定、非对称的多元性‘缺失’关系,我们才有可能更加接近那个‘意’,才有可能把握那个世界关系的整一性,才有可能发挥想象并创造出一个纯粹的理想境界。意象推崇人与万物和世界互动契合,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对外部和它者的征服。

所以,‘意’是平等自在之意。主张人与万物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悟。它是当代的‘齐物论’。在当今物欲横流、权欲膨胀和环境污染正在威胁着人类世界的全球化时代,这种超越人类中心的平等观尤显重要。艺术(主体)与世界之间的非对称和非替代关系是‘意’的自由精神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前提。

古人说,‘画者,文之极也!’,艺术是人文精华。艺术不是物质产品也不是社会的附庸,今天艺术之所以变成实用主义的产品,那是由于,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所造成的。

《意象》展览或许并非只是让我们单单了解哪几位艺术‘大师’,也不是让我们为几件价值连城的‘惊世之作’顶礼膜拜,相反,《意象》艺术展的雄心或许在于重建另一种视觉文化的宏大叙事。这个展览用神、理、境、气、韵等概念为主题,以此试图匹配古代绘画、园林、建筑、当代艺术和传统昆曲的意象境界。然而,展览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或许永远无法抓住并完美呈现那些原初意境。然而,我们不可拘泥于神、理、境、气、韵这些概念在语源学意义上的古意,权当把它们看作一种当下发生的空间叙事,在其中。传统文化、当代记忆和身临其境同时出席并展开对话。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