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义(台湾),窗景
6月1日,“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展,展览主题为“交叉口·异空间”。该计划是与香港、澳门、台湾艺术机构合作的长期项目,从2008年开始,今年已是第五年。
展览展出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16位艺术家的41件当代艺术作品,包括大陆的徐冰、徐跋骋、尹秀珍、厉槟源,台湾的陈伯义、香港的黄国才等人。展览现场,徐冰的《地书:从点到点—(iPad版本)》吸引了很多人注意。它“表达了对当今文字趋向的看法和普天同文的理想”,供观众想象一种未来阅读的可能性。
香港艺术家黄国才的作品《梦游号》是一辆装有三轮车的双层床,骑上去,甚至能够前进后退。为了配合自己的作品,他甚至穿上睡衣现象讲解演示。这件作品是由高密度城市所产生的家具,也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台湾艺术家林介文是一位赛德克族女孩,她把原住民编织的技艺运用到装置艺术中。她用卫生卷纸编织衣服,这种看似华丽的衣服,用水一淋就破坏消失了,“表达人与环境的微妙关系”。
将两岸四地艺术家的作品共置一个空间,展览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四地当代艺术创作的特质。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胡斌告诉记者,港澳台地区的艺术家创作上追求精致,相比起来,内地艺术家的作品来得更直接。
内地艺术家厉槟源的作品以录像形式展出,画面中所呈现的,是一连串看似荒诞,却充满力度的行为艺术。在作品“死了都要爱”中,他用161把锤子(去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雕塑中国”展览中的参展人数),身体力行,以锤击锤,直至全部砸碎为止,全程用时35分钟。
在展览现场的另一厢,台湾艺术家崔广宇同样呈现影像作品。在画面开头,艺术家出现在许多地方的地标式建筑,比如凯旋门、埃菲尔铁塔。镜头一转,观众就可发现,其实这些都是台湾当地的“山寨”场景,让人莞尔一笑。
“与大陆艺术家相比,台湾艺术家的作品更强调手感。”高雄市立美术馆谢佩霓认为,台湾的艺术家创作时充满幽默感,采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
“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是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主持策划,与香港、澳门、台湾艺术机构合作的长期项目。从2008年开始,今年已是第五年,共有82位艺术家参展,先后与港澳台6家美术馆、艺术机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