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北京九歌2013春拍:徐悲鸿《秋风立马》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3-06-09

徐悲鸿 秋风立马

1939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92×58cm

RMB: 2,800,000-3,600,000

著录:《绘苑菁华》P26,封面,徐邦达题,萧平主编,郎绍君写序,200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1938年至1940年间,徐悲鸿携带自己的作品前往东南亚,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怡保等地举办画展,收入全部捐献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在此期间,徐悲鸿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奔马图,此轴亦产生于这一时期。画中骏马独立于苍茫的旷野之中,回首嘶鸣,意犹眷恋,无疑是画家拳拳爱国心的真实写照。笔墨奔放,造型准确,大师出手,自是不凡,鉴家当不以余言为妄也。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他很喜爱马,最早也是以画马闻名的。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经常在山乡和有马的地方对真马写生,马的速写稿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笔时能做到“全马在胸”,笔墨酣畅。他早年流落上海时,曾画了一幅马,寄给上海美术馆,得到主持该馆的岭南派画家高氏兄弟的赞赏,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他早年在欧洲学习的科学求实精神上,严谨地掌握了马的动态、结构、习性,经过千锤百炼,成功解决了笔墨和马的块面结构如何和谐一致的问题,得心应手地塑造出马的形象,以表现他的审美理想,寄托他的爱国情怀。此画用笔精湛,马的骨骼肌理表现得恰如其分,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那凌空飞动横扫出的马尾及颈上之鬃毛,豪放不羁、气势壮阔,更显出一股无往不前的强烈气势,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备感精神振奋。本幅作品是本场拍卖会的重量级作品。此幅作于一九三九年,倾注了满腔的爱国精神。画中之马迎风而矗立,未有丝毫退缩之态。构图饱满完整,笔墨肯定洒脱。鬃毛飘然,体态匀称,显示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马的颈、尾部以浓墨挥毫而出,墨的虚实变化再现出马的骨骼结构与肌肉,笔力雄健,气魄恢宏,形神俱足,正是所谓“一洗万古凡马空”。悲鸿先生杰出的笔墨表现技法与严谨的西方美术造型功底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并存,是徐悲鸿先生不可多得的画马精品。

人物名片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