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困境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作者:KEVIN HOLDEN PLATT 2013-06-14

张小涛的数字动画《萨迦》,重新演绎了西藏萨迦派寺院,这些建筑曾被红卫兵所摧毁。该作品展现中国宗教自由限度的变化。

中国文化部的官方立场是,它支持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的中国馆。但矛盾的是,北京的网络警察在中国境内封锁了威尼斯双年展网站。

每隔两年,这场艺术盛事就会催生中国文化部与中国馆独立策展人之间的不稳定合作。后者是通过公开竞争挑选的。而艺术家是出了名的难控制。

一位曾在中国馆办过展览的策展人说,“政府既希望能在威尼斯展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以获取声望,又害怕有时出现在中国馆外的示威活动。而且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具备国际声望,又从不批评政府的策展人。”由于害怕遭到报复,这位策展人要求匿名发表言论。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6月1日开幕,将于11月24日闭幕。其中的中国展由北京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学研究主任王春辰组织。王春辰在一次访谈中说,此次中国展主题“变位”,是一个宗教词汇,指的是基督转变成人的形象,现在“可以完美地描述中国正在经历的文化变化。”

王春辰说,中国仍然有“集权的、控制的权力体系”痕迹。他在展览目录中写道,同时,“中国艺术家因为中国之变而更加积极和主动。在这个意义上,‘变位’成为一种行动,他们力求艺术不再封闭、不再悬置。”

他在访谈中说,在作品目录中提及政府封杀艺术家,是“一种微反抗。中国艺术家需要更多自主性,更多自由”。

为了展现中国众多的冲突与转变,王春辰为此次展览挑选了七名艺术家的作品。童红生的参展作品是六副小型静物画,内容是佛教仪式中使用的物体。而王庆松则以三份批评中国社会的摄影作品参展。在《威尼斯的海水》中,何云昌展示的是2013个装着海水的瓶子,海水收集自威尼斯海岸,每个瓶子上都有数字和他的签名。策展人王春辰说,胡曜麟的《物自体》表现了艺术家“修复毁于城市化浪潮中的古建筑”的努力。

缪晓春谈到自己的艺术作品时说,“我在虚拟现实中,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一个乌托邦。”他说他一直沉浸在基于网络的世界和虚拟的艺术作品中,他有时觉得“被这些机器控制了”。

电影人张小涛把数字动画作品《萨迦》带到威尼斯,这部作品探索了宗教自由界限的变化。张小涛解释说,在618年到907年间的唐代,“艺术与佛教融合,推动了众多古代寺院中壁画及雕塑的繁荣”。他说,但是在毛泽东时代,文化大革命粉碎了经典艺术和宗教,中国社会及艺术家失去了精神港湾。

现在,张小涛希望帮助恢复佛教信仰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西藏的萨迦寺曾遭到红卫兵的破坏。张小涛用两年时间研究该寺的废墟,并咨询寺内喇嘛,用3D建模软件重现了萨迦寺的北庙。在数字影像中,萨迦寺是一个超现实空间,发光的金色佛像成形,又消失。藏传佛教曼荼罗旋转着,变成时光隧道,将虚拟的朝圣者送到新的未来,以及新的生命历程中。

这段以穿越时空的动画来宣传藏传佛教的影像,与北京将藏传佛教寺院描绘成藏独异见人士的堡垒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位艺术家说,“我的乌托邦就是要见到处在佛教复兴时期的中国。”

舒勇的作品也在中国馆展出,关注的是改变中国的另一支强大力量:网络。为了描绘中国网络上的时代思潮,舒勇用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把中国微博和网站上最常见的1500句话语翻译成英文,并在宣纸上写下了中英对照的字句。这些字句用机器翻译成英文很奇特,例如“Towards the Dream Forward”(向着梦想前进)及“Marching Towards Science”(向科学进军)。

他把这些字句放进半透明的砖块里,用这些砖块在中国馆外搭成半毁坏状的城墙。他将该作品称为“古歌砖”,代表着互联网上源源不断地涌动的,正在重塑中国的思想及图像的泉流。但是,“古歌砖”城墙也象征着中国审查者对谷歌发起的旷日持久的斗争。其斗争旨在控制人们是否能接触到北京认为危险的电影、艺术和信息。

舒勇说,“谷歌代表着人们能自由地接触到全球文化,而不仅仅是美国文化。中国政府主张自己有权在边境上控制能接触哪些信息。最终,谷歌别无办法,只能退出中国。”

他补充道,但是,中国的“变位”并未结束。他预言道,“这座墙不可避免地会消失,就像柏林墙倒塌一样。”

中国建造的这堵城墙,用于阻挡谷歌、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现在也屏蔽了威尼斯双年展的网站。曾经参加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数字设计师曹斐说,这堵墙“与对当代艺术及媒体的审查别无二致”。

艾未未可能是中国最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今年却不能在中国馆参展,部分原因是他与G。C。D的对抗不断升级。但是,艾未未的作品还是会在威尼斯展示——在德国馆。

去年9月,艾未未给《卫报》(The Guardian)撰写评论,痛斥那些未能在作品中表达异议的中国艺术家。他抨击称,“中国艺术界其实并不存在。”他写道,没有政治立场的创造者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艺术家。

王春辰说,他认为艾未未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定性非常狭隘。但同时,他认为艾未未的作品在威尼斯德国馆参展,积极地“象征了文化全球化”。他说,正如中国艺术家在被艺术全球化改变一样,他们也在重塑中国文化的界限。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