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候鸟——展览前言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3-06-24

异域是充满想象的地方,新奇,别有风情。对于来此深造艺术的留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学院,杭州西湖,不仅是他们的异域,更是艺术圣地,是他们这些候鸟生命中的“南方”,是艺术生命新的供给站。在这块美丽、中国风情的土壤中,远迁而来的“候鸟”们经过不同的文化碰触,将开出什么样的艺术之花来?中国的文化、民族风情会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什么样的灵感?

同时,他们对于我们来讲,他们本身也是“异域”,在他们的作品中,虽然也流淌着中国美院教学的血脉,但无疑也传承着他们自身的文化基因,他们如何让多元文化并存于他们的作品,做到跨越地域、民族、语言界限的大圆融?

因此举办这样一场展览。参展艺术家分别是来自印度的布哈达布•穆克吉,科特迪瓦的夸思,缅甸的丁泰昂和高昂米。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地域的艺术家们,他们在作品中思考什么?夸思这个题为《穿行》的作品,正是对异域文化影响、对文艺交流过程的解读和思考。夸思的国家科特迪瓦是西非一个多民族的部族式国家,于我们中国观众来说,它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夸思带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在异域“穿行”。他想知道,从自己的国家“出走”,穿行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下,还会是原来那个自己吗?答案是非也。夸思自身也是这个实验的经历者,现在的他,自然不再是未到中国之前的那个他,他说中文,百度上查找杭州的售卖机产地,跑到良渚去与卖家讨价还价,练习中国书法,写出的却是他们土著的文字……夸思用这个作品,想表达的正是多元文化给艺术创作带来的丰富性。印度艺术家布哈达布•穆克吉,则倾向于讨论人类内心秘密,虽然艺术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人类情感却是共同的。他以超小尺寸的画作,来表达微观世界的无限内涵。画作虽小,包含的世界却是无限大的,这种形式也极似我们对内心世界的理解。佛教有句话叫做“一花一世界”,他即以这样微小的外在形式来承载一个无限的内在本质,一个完整的世界。中国佛教文化来源于印度,而佛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已经是根深蒂固,尤如原生。因此,中国观众对布哈达布•穆克吉作品关于挖掘人类内心世界的理解,就有一条内在的通道。丁泰昂的作品描绘的是中缅两地的地理风景,民俗生活场景。丁泰昂2003年就来到中国美院留学,至今已逾十年,对中国美院、对西湖着第二故乡般的感情,他喜欢自然界,到自然中写生于他来说是绘画给他的最大快乐。他在作品中描绘西湖四季风景,美仑美奂,这些风景是他在美院教室窗口看到的景象,西湖风景日复一日在他脑子里刻下印痕,在四季轮回中,成为他最直接的杭州记忆,中国记忆。同时,在中国的日子,他又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在画作中描绘缅甸的居民生活,希望把他祖国的风貌呈现给中国的观众。高昂米也是缅甸艺术家,他的绘画忠实地反应缅甸的乡村生活场景,这源于他对祖国文化、对童年乡村生活的热爱,他希望通过绘画让外界“听到来自缅甸的声音,理解缅甸人民的生活”,画面中简单清新的自然之风,勤劳忙碌的田园生活,带给我们异域风情的新鲜感觉之外,朴实安详的生活画面也带给我们久违的感动。

视觉艺术不同于文字,它是一门没有国界的语言。尽管表达方式各异,但每件作品都能让我们找到理解的角度,共鸣的点。因此,它的所谓地域国界限制性其实是无效的,正如中国美院第五届留学生作品展主题一样,视觉艺术是“四海艺同”的。

但地域文化无疑深深影响艺术创作,从形式、内容上反应出不同民族文化的思维、观念。而留学生们,接受了差异的多元文化灌输,西湖胜景、中华风物带给他们带来灵感,中国文化为他们所接收、消化、融合,势必在作品中生出新的东西来,从而令他们的作品具备了独特的视角,新的体验。而观众,则在这些作品中,不但看到多元文化催生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悟到多元文化下的思想交流。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