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 四尺七言对联 136.5×30cm×2
款识:煦庭八弟正之,簠斋兄介祺。
钤印:海滨病吏、簠斋。鉴藏印:宗元印信、复堪珍藏。
2013年7月17日,四川德轩春季大拍在锦江宾馆推出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家书法专场共36件拍品,包括金石大家陈介祺先生,“甲骨四堂”之董作宾、罗振玉先生,甲骨文最早著录者刘鹗先生以及邓散木、王力、周祖谟等先生的书法佳作,涵盖甲骨文、篆隶行楷等各式书体对联与中堂,古朴魏晋之风迎面而来,尽显碑学书法之美。
金石学是对我国古代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古代碑版刻石的收集,著录与研究。金石学始于汉,魏晋到唐代逐渐演进,到了宋代臻于极盛,而中衰于元明,到了清代又高潮再起,遂成显学,有着迈宋之绩。金石学的创建是前人对历史文献学的重大贡献,大大开拓了历史文献学的领域。近年来,随着复古潮流的兴起与壮大,人们对于金石学的兴趣也呈一日千里之势。金石学的显衰与碑学书法的发展一脉相承,金石学大家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鸿儒,他们的深厚功底在书法艺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陈介祺先生为清代金石学大家,嗜好收藏文物,铜器、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无不搜集。先生精于鉴赏,尤擅墨拓技艺,其手拓铜器、陶、玺、石刻等拓片享有盛名。1964年陈介祺的后人将他大量的文献著作、收藏品,悉数捐献给国家。他的大量文物和著作,为后人进行历史、文化艺术、金石书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故陈介祺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流通的数量可说是凤毛麟角,加之,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菲,当今不少收藏家和金石书法家,以不名一件陈介祺的作品而遗憾。
刘鹗 四尺七言对联 132×21cm×2
款识: 铁云。钤印: 刘抟
在中国甲骨学的初创时期,还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那就是被称为"奇人"的刘铁云(刘鹗)。在学术圈里,他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而读者对这个名字可能会感到陌生。不过,说出他以"洪都百炼生"的名字而创作的小说《老残游记》,你会恍然大悟:他就是刘鹗。有人这样评价他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如果王懿荣是中国古文字学新学派的查理·达尔文,刘铁云就像托马斯·赫胥黎一样与他并列。他不仅继续努力收集甲骨,而且他又是第一个对这些完全不为人知的古文字进行印刷,并出版第一部甲骨文著录《铁云藏龟》的具有远见的人。
罗振玉 四尺七言对联 123×30cm×2
款识:雪堂罗振玉。钤印:罗振玉印、内廷翰林
最早出现甲骨文书法作品是1921年左右。著名金石学者罗振玉在研究之余,首先集甲骨文字用毛笔写成楹联。先生书法用笔改变了甲骨刻辞恣肆放纵的瘦劲,而为玉箸篆的圆韵丰满,起笔藏锋,间用侧锋,收笔斩齐。结体采篆法纵长,大小整齐,点画间平衡对称,协调而统一,隽雅而质朴,为我们如何用毛笔书写甲骨文,开辟了一条正宗之路。
董作宾 文房七言对联、中堂
款识:1高文兄雅正,董作宾写。2高文先生雅正,乙未暮写于台北。
钤印:1彦堂、董作宾2董作宾、彦堂
对联72×13cm×2共约1.7平尺 中堂59.5×30cm约1.6平尺
著名的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不仅对甲骨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对甲骨书法颇有研究。他常在公余之瑕,挥毫临习甲骨文契刻。长期不懈地摹写,客观上使先生对甲骨文从感性认识过渡、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极高的层次。在他留下的甲骨文书法中,有不少就是对甲骨文的忠实临写,不仅在字形上,在布局上亦是,也由于这个原因,他的甲骨文书法在面目上很接近甲骨文原貌。
邓散木 四尺四言对联 127.5×33cm×2
款识:中华民国二十年,南史张敷传以史韦世康传。糞翁作散木。钤印:散木先生、千石
王力(当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诗人) 书法 78.5×33cm
款识: 中国语言学会在武昌召开有感谢赋此。学宭仁兄雅属,王力时年八十。钤印: 王力八十以后作、王力印信长寿。鉴藏印:林氏画廊鉴藏书画印
周祖谟 书法 32.5×20cm
款识:己未年怀子君兄,祖谟。
钤印:周祖谟印。收藏印:林下收藏
说明:本届拍卖会上拍的王力先生作品以及周祖谟先生的作品,为著名作家、藏家友林先生友情提供。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