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达新
整个展览只有3组作品,其中大体量装置《中轴线》系列沿展厅对角线一字排开,展厅光线昏暗,发黄的射灯将观众的目光直接引向“中轴线”。这组作品共有7件,分别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箭楼、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鼓楼和钟楼。
艺术家用建筑中常用的螺纹钢条建构出这7个标志性建筑的外轮廓,每个建筑都悬在空中,由下方的枕木支撑,一截粗壮的弹簧将枕木和稳固的金属底座相连,当枕木受到外力的作品,位于顶端的建筑物就会如钟摆般晃动,只是不管外力多大,建筑物终会回到原点。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对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思考真正是基于吴达新回国后的个人感受。
2008年吴达新回国看奥运,这是1992年就出国学习的他首次回国,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国家好陌生,国内的巨大变化,对长期生活在国内的艺术家而言可能没那么突然或难以接受,而对吴达新来说,改变的东西太多了。“中国人一直讲究的是中正、中庸、不偏不倚的处事方式,但是如今的中国已经远离了这些,不是左就是右,徘徊不定,为什么不能慢慢地做,为什么不像我们古人那样,找到一个很准确的方法再去实施”,当然这只是艺术家个人的看法和思考。
《中轴线》这件装置作品在制作时也有中庸的过程,由于作为支撑的枕木非常重,所以弹簧所能承受的重量需要计算得特别的精确,如果承重不足一旦受到外力就会非常危险,如果一味增加弹簧的承重能力,就很有可能达不到所期望的摇摆效果,为此,吴达新专门找了建筑系的教授帮忙测算。在开幕当天的现场,每当摆动的建筑物要回到原点时就会有观众上前推上一把。
2007年开始吴达新花了一年的时间潜心创作了“货币冻结”系列作品,该创意源自我们日常所说的资金冻结,无论是国家之间打交道,还是我们的生活中,货币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吴达新将各国货币上的头像放大至真实大小,并将其至于水中冻结,进行拍摄,冰冻所产生的气泡和裂纹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呈现出某种神秘气息。
在其在纽约举办的首次个展上,作品反响不错,或许是因为作品的气质与这座城市相符,吴达新说,“纽约其实就两种人,一种是搞金融的,一种就是艺术家。”这一系列作品让吴达新在纽约的艺术界崭露头角,但是回国的打算又让他一切归零。
谈及回国的原因,吴达新坦言,当时的美国正遭遇金融危机,相对而言在国内做艺术的成本会比较低,随着国内当代艺术的发展,各种为艺术家创作提供服务的工场应运而生,这也为吴达新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便利。
算一算吴达新也回国5年了,但在国内的艺术圈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即使在北京也很少能够见到他。“我是一个不太善于社交的人,我的朋友圈也很小,只有那几个人。”的确如此,自回国以来,吴达新也陆续参加了一些群展,但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特别多的关注,相较而言,他还是参加国外展览的机会更多一些。
不过总是飞来飞去的他已经有些累了,他觉得是时候停下来安心的给自己做一个个展,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合作一拍即合。今年一度传出经营出现问题的唐人在签约艺术家方面频频动作,此时与创作趋于成熟但在国内尚属新面孔的吴达新联袂发生无疑是合适的。
相信经过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专业的营销计划,或许内敛的吴达新的艺术之路能够越走越宽,但这或许也需要吴达新做出一些改变。